全球商业经典:蓝天尼尔曼 决战群雄彩绘天空(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 16:54 《全球商业经典》杂志 | ||||||||
1980年,尼尔曼结束他的传道任务,重回犹他大学就读。大二那年,会计系上一名女
大三那年,尼尔曼的旅行社已有20名员工,年营业额达800万美元。尽管双亲持保留态度,尼尔曼仍决定辍学,好全心全意照顾他的事业。1983年末,与尼尔曼旅行社常来往的夏威夷快捷航空突然宣告倒闭,旅行社为取得低廉机票而预先支付给该公司的一大笔钱,也全数泡汤。旅行社本身虽为零负债,却受拖累而宣布破产,当时,尼尔曼24岁。 尼尔曼旅行社结束营业的消息传开后,琼·摩里斯来找他。摩里斯是犹他州最大旅行社摩里斯旅行社的老板,一年营业额5,000万美元,共100名员工。她告诉尼尔曼可以到摩里斯旅行社来,继续推销他原先使用的套装旅游行程。这对尼尔曼来说,是非常有弹性的安排。 “我说:‘戴维,我们不妨先这样安排:你来我这里做事,工作时间长短及工作量都由你决定,过几个星期再告诉我,你要求公司付你多少待遇。’当时,他正是我们要的最佳人选,而摩里斯旅行社则是可供他发挥创意的最佳跳板。这个组合太棒了,我们就是这样开始的。” -摩里斯 有了摩里斯旅行社的招牌作后盾,尼尔曼决心重拾他未竟的事业,出售到夏威夷的旅游行程。当时从盐湖城飞往夏威夷的航空公司,没有一家可提供旅行社足够优惠的批量购买机票,于是尼尔曼和法兰特(摩里斯的儿子,也是摩里斯旅行社的总裁)飞到夏威夷,会见夏威夷航空公司的一名副总裁。他们在当地留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夏威夷航空有一架旧型DC-8,每星期有一天是不排班的。于是我们建议该公司让那架飞机星期四晚间飞盐湖城,星期五早晨从盐湖城载客飞回檀香山。我们的目的是要利用从5月到9月的旅游旺季,一周一班,载送204名旅客到夏威夷度假。但招揽乘客本来就非易事,要让一班飞机客满的难度更高。戴维却承诺说,他一定会想办法让那架飞机坐满乘客。他总能在很短时间想出一些好点子。” -法兰特 尽管比一般行情还低200多美元,这个套装旅游行程的销售成绩仍然不理想。为了刺激购买,尼尔曼推出新促销方案,让每周头20到40名订购者享受更优惠的价格。当时,从盐湖城到檀香山的来回机票一般行情是800美元,摩里斯旅行社提供399美元的优惠价,住宿一晚只需20美元。 “无论如何,我们总能让飞机卖到满座。尼尔曼的创意,一再让我们觉得难以置信。他会到购物中心招揽客人,对着人说:‘嗨,你们想不想去夏威夷,100美元,后天就走?’我们甚至碰到一个专门用折价券购买大批食品杂货的怪人,要求用商品和我们交换机票。于是,我们在办公室辟了一个角落充当杂货铺,出售给需要的员工。整个暑假,机票销售成绩即便不是100%,也有99%。到了秋季,机票仍然卖得如火如荼。” ——法兰特 过了几年,夏威夷航空公司决定让这架每周往返两地的DC-8退伍,并提议摩里斯旅行社以盐湖城为起降基地,安排更多包机班次,让这条航线发挥更大功能。尼尔曼、法兰特及摩里斯对这项提议大表欢迎,立刻排出每周往返盐湖城与洛杉矶3个班次的时间表。当时,同样是这条航线,西方航空的单程票价为200美元,摩里斯旅行社一开始却将票价压低到59美元(含税)。这下子可好,打电话来订机位的人几乎把电话线打爆。为了应付骤增的电话量,旅行社额外雇用了6名员工,坐在办公桌前,在订票单上登记客人预定的机位。 “摩里斯旅行社将机票订为59美元,但只含联邦消费税,此举后来被视为一种不合法的定价手法。法律规定,广告定价必须包含所有税赋,让消费者一眼看到的价格就已经是涵盖所有的费用了。法兰特回想起当时自认为是聪明的行销做法,笑着道:‘我们并不知那样做是不合法的,我们只是一群傻小子。’” ——温布兰特 一开始,摩里斯旅行社在处理如潮水般涌来的订位电话时,也出了一些差错。他们很快就发现,用手抄订位的做法,已不能应付需求了。于是,摩里斯旅行社自行发展出一套订位及开票的软件。不幸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此套系统仅登录了启航航班的机位,未登录返航航班的机位。因此,到了包机开始飞行的第二周,摩里斯旅行社发现,每一航班都超收了50%左右的乘客。 “我们以59美元价格卖出一张机票,却要为超收的乘客,花200美元向达美航空购买返航的机票。那一周,我们真是沮丧极了,但我们咬紧牙关撑了过来。有几次,我们想过到洛杉矶去,只为了要开辟洛杉矶飞往夏威夷的航班,因为我们认为洛杉矶真是一座金矿。” -法兰特 2.摩里斯航空公司的故事 1984年末,在联邦政府实施更严格的噪音管制法令下,摩里斯旅行社向夏威夷航空公司承租的DC-8被迫停飞。此时,摩里斯旅行社已有足够信心,因此决定向其他航空公司租赁飞机,继续承做包机业务。 “每一个角落都看得到尼尔曼的身影:这一刻他可能在接电话,下一刻,他可能在机场跑道上视察,或在旅行社的走廊拍着篮球跑步而过。某一天,尼尔曼父亲的朋友,在盐湖城国际机场看到尼尔曼的工作情景,大吃一惊。他看到尼尔曼从监督旅客登机,到拿起扫帚扫地,几乎什么事都做。他说:‘如果那个小子坐在驾驶座上,我就要回家了。’” ——温布兰特 “尼尔曼就像是一块海绵。他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观察他人的心思,用心与人沟通,什么都想学。他的所有想法都创意十足。一般人通常都是做了再说,而他只有24岁,却有这样的表现,实在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摩里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