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案例剖析 > 管理专栏_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 正文
 

管理@人:停留浅薄层面 中国工业设计苹果未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 16:32 《管理@人》

  本刊记者 严睿

  如何利用工业设计作为企业的竞争利器,创造高附加值,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梦想,不仅是中国设计人员的新一轮挑战,也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挑战。

  “你根本不用去考虑它的品质如何,单看这造型设计,大多数人就已经喜欢得不得了
。你再看看那些国产的MP3,要是把logo去掉,还有几个能分清楚谁是谁?”北京中关村鼎好电子城的苹果播放器专柜前,销售人员项燕正在为几位顾客介绍苹果公司的音乐播放器ipod。尽管ipod的身价高得惊人,但项燕并不担心销售会因此变得困难。

  而与此同时,贴牌商们正为赚得几张毛票争得面红耳赤。看到手的“银子”逐渐缩小,他们不得不寻思着突破市场的新路径。要追赶上游核心技术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一再压缩的生产成本也挤兑不出多少空间。在仔细端详三星、索尼、苹果、诺基亚等企业通过设计带来成功的案例后,一些中国企业猛然醒悟,原来工业设计也可以带来诱人的利润。

  错把设计当美工

  其实,工业设计在中国并非是多么新鲜的名词。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内就有了相关的设计协会。10年前,联想的第一位设计师进入公司后,有员工甚至以为他是来给大家讲工作礼仪,培训员工如何着装的。10年之后,一些中国企业对工业设计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很浅薄的层面上。工业设计这颗苹果,还远未成熟。

  “国内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广东那边实际上有很多厂商已经在应用工业设计,但他们却把工业设计人员当美工使用,只要把产品的外观改一改,弄个很漂亮造型出来就行了。”桥中(上海)设计咨询管理公司总经理黄蔚认为,大量企业把设计仅仅当作一种表面功夫来做,这是制约这些企业做好品牌、做大规模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经常能遇到企业在寻找设计合作伙伴时的‘比稿’现象,他们根本不去考虑合作伙伴对自己是否足够了解,对产品定位和市场情况是否足够清晰,对工业设计的后期执行是否有足够的实力等问题,只是根据前期简单的方案效果来判断选择。一旦量产上市,企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黄蔚认为,如果设计不能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远景规划、品牌定位相结合,那么企业就无法获得长久的发展和市场的尊重。

  虽然,这几年国内也出现了象厦新A8手机一款产品救活一个企业的奇迹,但这些星星之火却难以呈燎原之势。只有先矫正人们对“工业设计就是美工,就是外型设计”的简单认识,企业才不至于剑走偏锋。

  “工业设计是一个很系统的工作,它涉及两个领域。一个是技术领域,为企业产品提供应用环境的解决方案;另一个是美学领域,根据人们的文化背景、审美趋势,利用人体工学,围绕技术设计产品。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设计已经渗透在从产品研发、制造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中。”始创国际总裁张武认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重视企业发展的运营面、资金面和人才面的同时,还要以产品为基础,而其中有一半的工作应该在设计上。

  一个好的工业设计不仅能够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并且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美国IDEO设计公司的发展就是一面镜子。虽然1991年成立,但IDEO已成为麦肯锡、波士顿等管理咨询公司的竞争对手:这些传统咨询公司习惯于从商学院的思路来为企业治病,但IDEO通过人类学家、图片设计专家、工程师、心理学家的眼睛来教会企业观察自己客户的世界,受到企业的追捧,2002年收入已达到7千万美元。

  教育体系是软肋

  从80年代无锡轻工学院成立工业设计的本科教育开始,截止2004年,国内已经有219个院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大大超过了一些传统专业。然而,市场对工业设计人才越发“饥渴”。

  “几乎所有学工业设计的学生,从大学走向企业的设计岗位都会有一段痛苦的时间。因为他们对企业没有深刻的认识,企业也会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通常要花一年以上的时间来培养他们。”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的黄蔚和毕业于清华美院的张武都坦言,现行教育体系很难培养出好的设计人才来。

  一方面,现在高校里的老师多是从美术等其他专业转型而来,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教育没有同企业的实践结合起来,只是从造成到造型与技术脱节的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

  张武认为,目前很多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就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设计本身是有技术面的,学习工业设计首先要对当代的技术潮流非常了解,而这些内容是学生很难从老师或课本里获得的。这就需要学校、企业共同整合资源,形成教育的基础。

  “中国的教育系统需要变革,学校应该更严格的考核学生,培养高质量的工业设计人才!”约瑟夫·奥康纳是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的设计总监,在2005年北京工业设计国际论坛上,这位在中国长期工作的设计师善意而委婉建议。

  用人在于企业的态度

  国内企业为找不到好的设计人才而抱怨,尽管有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的原因,但对比国际厂商对本土人才的选用态度,国内企业显然不够积极、开放。

  摩托罗拉每年都会将中央美院前五名的优秀毕业生招致麾下;标致汽车通过举办国际汽车设计邀请赛网罗全球优秀的设计人才,将21岁的中国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钟亮收入帐中;甚至在北京国际工业设计论坛的发言间隙,微软(北京)高技术中心用户体验设计师都会见缝插针地做起招聘广告。

  反观国内企业,企业高层对工业设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设计师缺乏成就感,得不到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有好的人才进来也未必能干得长久。

  一位曾在德国

奥迪、韩国大宇公司从事多年汽车造型设计的专业人才,回国进入一汽15天后便提出辞职,原因是“整天画汽车,整天纸上谈兵,没有一个项目有希望变成产品,除了搞搞尾灯设计、汽车内饰面料变革这些小case外,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不过,现在的情况正在发生着改变,国内的一些企业开始重视挖掘工业设计的对企业的作用,并努力培养自己的设计团队。

  2002年,联想投资百万成立工业设计中心(即现在的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时至今日,联想在工业设计上的年度投资额已经提升至千万元,而设计团队也超过80人,并分为人类与社会学、交互设计、平面设计、结构设计、工业设计、机电技术、模具技术、材料技术等10个专业设计团队。

  在联想,每一个新设计师加入团队之后,都必须接受一套系统的专业培训,然后通过各种交流活动来拓宽视野。在工作时间中,公司还会调整设计师进行轮岗,以丰富设计师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联想正在试图给予设计人员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比如实行弹性工作制、在办公区设置休闲区和阅览室等。

  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每两年还会举办“联想工业设计周”,向公司管理层展出其最富创意的概念产品。“设计已经成为联想产品的核心

竞争力之一。”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战略设计总监仇佳钰如此描述工业设计在联想的位置。今年,联想还获得两项美国“工业设计卓越奖”(IDEA)。

  设计管理是未来的挑战

  在德国等一些工业设计强国,设计师与公司的管理层是在同一层级的,设计部门已经成为企业架构中的上层部分。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企业中主要的设计对象的系列化和企业由OEM向ODM和OBM转化,设计师的影响力将越来越接近决策圈。

  设计师出身的张武说,中国的制造型的企业中,至少应该有一个直属负责产品设计团队的副总裁,如果总裁乃至整个管理层都能懂些设计就更好了。国内商业领袖们必须把工业设计问题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来重新审视。

  “中国的企业是拍脑袋出产品,没有系统的工作,缺乏设计管理。要成为真正全球领先的品牌,就必须正确引导工业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确保设计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因此,设计师们需要改变观念,努力使自己成为对明确企业定位、确定远景规划,体现企业核心价值,形成企业商业策略的决策参与者。”上海桥中设计管理公司总经理黄蔚表示。

  IDEO用5个狂野的步骤帮助企业设计与企业客户心神相通的产品。1.首先组成一个由委托企业客户的员工、观察和记录消费者体验的IDEO专家团队、扮演IDEO客户的公司高层的团队,体验委托企业的客户对产品的需求;2. IDEO将设计师、工程师、社会科学家、客户安排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3.创造可视的模型;4.利用技术找到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5.高速投入行动。

  张武建议,国内商业领袖应把工业设计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

  在黄蔚看来,大量企业仅仅把设计当作一种表面功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