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品牌管理 > 正文
 

点穴中国企业命门(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18:08 新浪财经

  古井再造,可能是我对企业的最后一次贡献了

  记者:王总,古井这几年的再造活动引起了业界、管理界和媒体业界、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人民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新浪网》等多家媒体对此项活动也给予了深入报道。他们认为古井有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体系,是“中国式管理”研究体系中一个不可多得的“活标本”,它切中了中国企业在现阶段能否获
得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共同症结与要害,并很好地解决了古井进一步发展中存在的个性问题,为搞好我国传统企业的再造做出了有益尝试。

  那么王总,你为什么要发起这场活动?虽然古井这几年在经营上遇到了一些阻力,但就在国内而言,古井仍是个比较良性的企业!

  王效金:古井批判与再造的发起,简单回顾一下,我想主要有三个由来:

  一是为了解决古井高度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古井1996年上市,1997年在惯性的推动下,达到了历史的最好水平,白酒的利润当年就达3.14亿元。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古井也开始患病了。其实古井患病的根源应追溯到1989年,因为古井还是没有摆脱来自1989年以来成功的阴影。当时的成功,对于古井来说,实际上只是背叛了计划经济的成功,是“乱”中取胜,乱出了市场、乱出了名气、乱出了资本。企业侥幸成名,个人也侥幸成名。这是一种没有准备好的成功,是产品的成功,而不是企业的成功。古井只是针对当时市场的情况,抓住了一个机遇而已。如何看待我们古井这个阶段的成功,我认为用这个观点来看是客观的,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认真的反省、审视所得出的一个正确的结论。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1990年,我到山西汾酒厂去开会,当时问山西汾酒厂一年能留利多少?山西汾酒厂的厂长告诉我每年留利1700万元,让我羡慕不已,当时我想,我们古井啥时能有这么多留利?殊不知到了1991年,古井的税后利润就达到了5000多万元,之后迅速实现崛起。所以古井人普遍有一种暴发户的心态,前面我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在以后的过程中,古井有许多成功,也有许多失误。这些失误就说明了我们古井有暴发户的心态,比较浮躁,存在机会主义的倾向。

  然而真正让我有深刻危机意识的是在2001年。在经历了1997年的效益高峰后,之后的两年,古井开始走下坡路。虽然当时,我立即对此进行了纠正,并实施了“四大调整”,古井又再次慢慢走出低谷,到2000年白酒再次实现利润2.6亿,创造了古井第二个最高峰。当时我以为企业调整已经初见成效,但直到2001年国家对白酒消费政策调整,大幅提高白酒消费税,古井受到剧烈冲击,古井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才开始凸显出来。

  2001年的春夏之交是古井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年:企业乱、市场乱。当年,古井的利润一下子从2000年的两个多亿下降到8000万。也是在那一年,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一个高楼大厦在顷刻间轰然倒下会是个啥模样。

  一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刚强和坚强的人,面对这种局面,如果当时稍微松一口气,古井多年的基业就会迅速土崩瓦解。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才开始下决心来推出五项改革制度,也开始考虑一些企业发展的更为长远的东西。其实2001年搞五项改革,公司推进仍然乏力。它也使我意识到古井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认识到突破的关键是思想观念问题,是员工心灵深处的问题,必须进行批判与再造。由此我们从2002年开始了这场古井历时四年的“批判与再造”。

  二是由于古井这些年开放不够,没有把企业自身逐渐演变和推进成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变得狭隘、封闭了,或者换句话说,大家心态不好,也缺乏了我们古井当年创业的那种精神、那种干劲、那种闯劲、那种胆量,你说小富即安也好,斗志衰退也好,深入分析各种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的开放不够,因此我们变得狭隘、狭窄和封闭了,按老办法处理人、处理事。一直到03年时,我认识到了古井最大的问题是不够开放,因此我们古井人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用开放推动改革,用改革推动发展。

  三是由于我个人的年龄。四十七、八岁时我突感自己老了,我想在我肉身消失后,我的精神生命如何延续?那就必须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到基业长青,完成古井的新老交替。在选接班人问题上,我是要朋友,即多年跟着我一起拼杀的哥们,还是要事业?做出这种选择对我是痛苦的。新同志跟我在一起会有深厚的感情吗?我们之间能够很好适应吗?人都是有私心的,我也不例外。我们安徽许多大企业的交班问题都没有搞好,关键是私心,是多年的感情纠葛,唯恐落个卸磨杀驴的罪名。这也是一个痛苦的抉择,是我内心的斗争,是一个长期过程的思考。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事业!那么如何对待多年的朋友、哥们?就必须转化观念、批判再造。实在不行,最后才是调整、换人。

  目前,公司里与我同时代的老朋友、老同事,已经换掉了90%。有时候,我坐在那里看看有些老同志,我也感到痛心。凡是涉及到老同志的工作要调整、变动,哪怕再忙,哪怕抽出半个小时,我也要约人家出来谈一次话。为什么?是我要对人家进行一些安慰和宽慰,说明一些道理,同时对我自己也是一种宽慰和安慰,以此来说明我这个人是有感情的,我还没有忘记当年一起拼杀的这些老朋友、老同志们。一个人在世上生活,一方面是为自己活着,另一方面是为人家活着。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活着,不知道为人家活着,这个人活的绝对没有意义。我们很多的时候都是在为别人在活着。一个人如果攀登上高级管理人员后,你一定会知道,很多的时候,你不是在为自己而活着,而是在为别人而活着的同时又为自己而活着,或者在为别人活着的过程中为自己而活着。活着是一个人生难解的话题,难以解读的话题,活着是非常艰辛、艰难的。

  通过这次活动,古井基本实现了无震荡、无阵痛的新老交替。古井现在这个班子,重点启用的都是40岁以下的,或者40岁多一点的,我们基本上没用40到50岁的人。我希望这个班子再稳定延续到下一代,从而由我开始完成一个“甲子”,就基本上可说古井基业长青的基础奠定了。目前是新老交替过程中关键的奠基时期,权力移交基本上完成了。中国有句古话“扶上马送一程”,我清楚知道,送也要送得适度,不要太长。

  当然,在这里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古井新老交替的步伐去年虽已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但是出于企业长青发展的需要,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向前走,还要迈开更深刻的一步!

  现如今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了,我们环顾四周,第一代创业企业家们大都已经把权力移交给新一代人身上,这是一个自然法则,这就是客观规律,是任何人所无法抗拒的!你说你年龄还轻,但毕竟相比较于年青人来说,你的年龄已经大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更替!对于古井我们这批人而言,古井的百年老店不可能在我们手里实现,我们需要有新人来接过我们手中的接力棒,来继续带领古井人跑完这段路程。话再说回来,我们即使有长生不老药,让我们一直年轻,但为了让我们这个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那我们也得天天与时俱进,这也是很苦很累的!一代人就需要有一代人思维、思想、观念来工作,被淘汰都是一种正常现象。

  记者:业界常说:一个企业是否成功,要取决于个别人离去后,这个企业是否还能够正常地发展!国外的大企业都有一套完整的接班人计划,但我们中国的很多企业却连接班人的话题都要回避,而你却能如此以平和的心态,为古井做好接班人的系统准备!你这一代的其他同事又能按你的想法和你合拍么?

  王效金: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企业也应是“失败有三,无后为大。”我想,什么时候我们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谈到‘接班’问题不再心跳加快,就说明他所领导的企业有可能永续经营了。

  我们很多人对接班人的理解往往是狭义的接一个人的班,而实际上企业如果想获得持续快速成长就需要有大量的人才储备,要不断有整个梯队的后继力量的共同成长。只有这样,不论是谁在这个企业里当“头头”,都有源源不断的可用之才。也就是说,对企业里任何一个岗位而言,都面临着新老交替的问题,都需要有它的人才储备。

  我希望,我们所有古井人要以良好、健康的心态去看待这个新老交替的自然规律。我们的老同志,要有容人之量和宽广的胸怀,要彻底放权,大胆选拔年青人,真心扶持年青人,要勉励他们对古井有高度的责任心,负责任地接好这个班。我们看人选人,重要的是看人家主要的方面,不要戴放大镜去看年轻同志的缺点。何况存在决定认识,你所处的位置就决定了你看不到更多,想不到更多,认识不到更多。也许你所提的一些年轻同志所谓的缺点,在于“一把手”看来它本身就不是什么缺点。同志们,大家可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副”字,一个正职,一个副职,就因为一个小小的“副”字,就决定了他们有时认识和看法的大相径庭。我想,对于我们的一些年青同志而言,他们现在缺乏的是作为“一把手”的实践,只要给他们搭建好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最多用三年就能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化。短短的三年的时间,同古井百年老店的大计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我们的老同志,我们的管理人员,我们的员工都应该支持、理解他们,都应该充分信任他们!把我们“再造一代新人”的工作抓好,我们老同志要在再造中获得新生,我们新同志在再造中要获得成长。这是我们根本的目的。

  作为年青人呢,应该有信心接好这个班,相信自己能把下一棒跑好,不要把自己和前任同志作硬性比较,每一代企业都应该有属于她自己的特色!我们“再造一代古井新人”完成新老交替,培养好接班人的群体,千万记住我们不是在克隆。因为那都是不可能的。

  就古井20多年的改革开放而言,我们应该是第一代创业企业家,是目前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是精神领袖和教父级的人物。面对过去的成绩,是满足,沾沾自喜?还是继续发展,持续进步呢?我们这一代历史的这一页应该翻过去了!我们要建立一个制度体系,不要把希望寄托于一两个人身上。个人的生命、能力都是有限的,个人都是要犯错误的,必须发挥集体智慧,实现智力密集。这就是要完成制度系统,自觉自动地完成纠错行为。以后,环境给予我们这一代人出错的机会就少了,想出错后再爬起来将更难了。

  古井再造,有可能是我,也是与我同时代的古井人对企业的最后一次贡献,营造一个持续发展的好机制,一个健全的制度体系。我们这一代企业家都是英雄豪杰式的人物,信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现在必须改变,要深信人都是会犯错误的,要建立起强大的监督约束机制。所以,从很大程度上说,再造古井不如说是再造我们自己,过去是革别人的命,现在是革自己的命。这些,都是近几年我个人的心迹,或者说心路历程,是对古井和对在古井工作的这20多年深刻思考所产生的结果。

   企业需要自己的“宗教”

  记者:王总,从你以上的介绍中,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05年古井“人的再造”,主要是从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上引导并建立对“新人”的要求标准,用正确的人生信仰和生活理念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同时切实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培育和开发,以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的管理中坚团队。

  王效金:是的。回顾古井这几年一系列再造活动,我们不禁会思考:我们究竟在批判什么?重塑什么?再造什么?不就是为了要打破古井传统、落后、封闭、狭隘的思想观念,使古井从封闭的意识和狭隘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应该说公司近两年持续、深入开展的思想整风与企业再造的活动,对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的古井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也是一场暴风雨。它涤荡了古井的天地,净化了古井的环境。从源头上说是正本清源,从根子上说是解决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等思想与行动脱钩的“两张皮”现象,不断内化、固化古井新价值观和新行为判定标准,才能将古井亟待建立的新型所有者文化尽快落实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惟有从心灵深处激发出“我要变革”的激情宣言,才能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搞好再造自我,再造企业,才能营造一种“聚精会神搞再造,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企业再造理念和氛围,这正是古井“批判与再造”顺利实施的思想保证和信心之源。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企业中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新一代古井人的顺利成长,不仅需要养分和物质激励,同时还需要阳光和理想主义的精神激励,这两个基本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时候,心力的凝聚、志气的激发,要远远比物质刺激更重要。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组织,一个企业的真正存在,不在于它有多大的实体规模,有多大的经济实力,而在于是否具有掌控和引领民众心灵中的思想观念,是否具有一种精神存在于民众的头脑和心灵之中。事实说明,凡能成大器者,特别是未来企业的领导者,都必须具有坚定的信仰,并能充分利用这种力量,激励和带领企业队伍勇于开拓,勇于挑战自我。就如《基业长青》中说的,坚持以一种宗教般的热情和信仰来经营企业、完成工作,那么,试看天下谁能敌?!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会怀疑一切,就会失去生活的方向目标,要么颓废消沉,得过且过,要么追求表面的浮华,腐朽坠落。所以,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需要一种主流的健康的信仰,否则精神就会“生病”,这远比身体得病更为可怕。

  记者:宗教信仰是充满力量的,是狂热的、充满激情的,是无比虔诚的,是快乐和幸福的。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人生要获得终极关怀,这一切均源自于信仰与信念的力量,源自于我们对于人性的深刻体察与认识。但就我们企业而言,我们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王效金:就企业而言,我们不可能去创造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本企业的文化就是“宗教”,也就是我们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持有并坚守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只不过两者程度不同罢了。一个公司也只有始终不渝地向内和向外宣扬公司的企业文化,宣扬我们的“宗教”,才能收获员工与消费者的信任与忠诚,并且坚持愈久、力度越大、效果就越好。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无论是在形式和内容上,企业文化的树立和宗教信仰的虔诚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客观上也是符合企业强化管理、增强活力、提升

竞争力的要求。

  具体到古井,我们古井人的信仰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宗教是什么?我们思想认识主体是什么?那就是古井的九条价值观和两条警语,是我们的以承认“合理利益”为主体的“三个人人”的员工行为判定标准,是我们承认所有者权益、等级差别,倡导把职业当事业经营的三个新型所有者文化理念,是我们的“六个第一,六个第二”古井的管理哲学,这四个方面应该成为我们古井人共同遵守的宗教信仰!它们都是我们古井人是从实际出发总结得出的,是古井长期生产经营活动的科学总结,是古井人从成功走向更大成功的经验提炼,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生活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

  因此我要求古井人千万不要轻视古井三年来“批判与再造”的成果,要扎扎实实地解决古井的问题,我们就要把这些先进理论、先进思想真正落地,就应该以近乎宗教的观点与宗教般的热情,重新审视我们企业的所有领域、所有层面,切实保证既定理念完全贯彻,各种承诺一一兑现,并坚持不懈、反反复复地做好这种日常梳理与改进工作,使得企业文化的“教义”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与持久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员工的意识与行为,才能让我们的员工具有先进的思想、先进的行为,成为一代古井新人,才能真正的再造一个新古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