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杨元庆与张瑞敏各有一本难念的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0:16 《财经时报》 | |||||||||
奥运不仅是体育,也是商业的盛宴,但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天天临近,中国两家旗帜性企业──联想和海尔却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无奈。 这种无奈,可以视为国内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路途中,不同际遇下的共同心态。走向国际化的大企业必须具备三大要素:核心技术的掌握和研发能力,国际品牌影响力,国际化的制造和营销网络。
但对于联想少帅杨元庆来说,这些都不是优势。联想虽是国内PC市场的领头羊,但与IBM和惠普相比,其研发实力差距还相当大。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这是去年联想提升业绩的一个主攻方向,但这些产品全是台湾厂商OEM贴牌生产,直到今年,联想才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笔记本电脑。 此次联想斥6亿元巨资参与奥运TOP计划,正是想学习三星通过奥运平台来打造国际品牌。而在品牌影响力上,联想在国际上无法与IBM、惠普和戴尔等相提并论。联想是香港恒指成份股,但在香港市场上联想电脑鲜见踪影。而在国际化的制造基地和营销网络方面,联想更让人满腹狐疑。至今它在国外没有一家生产基地,去年国际化的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5%,这些收入还主要来自主板。由于亏损,联想已将其主板业务出售。 柳传志说,他更看重TCL通过并购汤姆逊来拓展销售渠道,而不是华为依靠自身实力来推进国际化战略。这意味着联想希望捕捉有潜在有价值的国际合作伙伴,但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随着北京奥运一天天逼近,TOP计划的效果只会被蚕食。 如果参与TOP赞助计划的是海尔,杨元庆的无奈在张瑞敏那里也许会变为商机。海尔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走得最远的一家,它将全球分为欧盟、北美、南美、中东、东盟、南非等11个经济区,目前已在其中的8个地区建立了13个生产基地,并在美国、巴基斯坦设立两个工业园。 同时,海尔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和营销与服务网络。海尔的全球营销网点58800个,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中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中的9家,并在美国和欧洲等高端消费市场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 据全球著名战略调查公司欧洲透视(Euromonitor)去年底公布全球白电制造商品牌销量的排行显示,海尔的市场占有率已跃升为全球第二,仅次于惠尔浦,而排在GE前面,同时,在前五位排名中海尔的同比增长速度最快。这表明海尔正以其强劲的竞争力后来居上。去年海尔全球营业额预计突破97亿美元,与2002年《财富》全球500强最后一位企业的销售额103.06亿美元仅一步之遥。 张瑞敏现在最需要的,是加强国际品牌的营销力度,但由于奥运TOP赞助计划的排它性,松下的参与使得张瑞敏无缘此项计划。看着捷径却不能走,只得披荆斩棘另开新路,张瑞敏的无奈正在于此。(李昌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