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走新路 增收致富有“密码”

设施农业走新路 增收致富有“密码”
2024年05月17日 06:00 媒体滚动

转自:农民日报

  近日,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现代数字农业科技产业园内的智能空中草莓园,草莓长势喜人:数控化可升降草莓栽培床整齐排列,色泽鲜亮、硕大饱满的草莓垂坠在绿叶白花间、挂在“半空中”,香甜气息弥漫整个大棚……在这里,隐藏着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密码”。

  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以“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牧业”为特色发展路径,抓住“良种、良田、良企、良策、良才”5个关键,一产重塑成势见效。今年,全市分类布局,在巩固提升现有优势主产区产能的基础上,建设设施瓜果蔬菜、花卉标准化生产基地,集成示范高产高效技术,促进产业增产增收。

  技术集成 现代化大棚独领风骚

  在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五家尧村的准格尔旗现代智慧设施农业产业园里,内蒙古中天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文俊带领记者走进了一座现代化温室大棚,大棚顶部悬挂的LED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温度、湿度、光照等重要参数。工作人员介绍,白天的温度以25摄氏度到28摄氏度之间为最佳。当显示温度达到30摄氏度,电动卷膜器便会自动启动放风口,将温度调到适宜温度。

  “我们团队研发的这种完整的温室系统,叫水蓄热内外双保温装配式温室系统。该系统的内外双保温设计,使其保温性能显著优于普通温室。在今年一月份持续的低温、降雪和冰冻天气里,我们的温室未出现灾害性后果,靠的就是它。”徐文俊介绍。

  村民周志是温室大棚提升改造后的第一批受益人,去年9月智慧大棚建成后,他种植的一棚西红柿亩产量达1.1万斤,收入近9万元。最近,香瓜也进入了采摘时节,陆续销往各地。周志告诉记者:“棉帘起放、水肥控制等都是智能化的,省时又省工,一年能赚20万元到25万元。”

  果蔬产品坐上了轨道车、水蓄热双保温设备、3亩地的大棚喷洒农药只需要5分钟……智能温室大棚涉及27项知识产权,这些设备多管齐下,达到日光温室“保温”“蓄热”“采光”的必备条件。

  “据测算,现代化温室大棚每亩年纯利润在3万元至5万元不等,是大田作物种植无法比拟的。来自设施农业区农民的生产经营收入是传统农业区农民的十几倍甚至二十几倍。”鄂尔多斯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栾忠贤表示。

  据了解,目前全市有设施农业面积4.3万亩,已建成100亩以上500亩以下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2个,1000亩以上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4个。

  补链强链 特色产业百舸争流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设施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蔬菜温室大棚农产品实现周年供应的同时,“一县一品”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位于该市东胜区泊尔江海子镇柴登村的东胜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内,“鱼菜共生”生态养殖大棚已初见雏形。在养鱼池内鱼产生的排泄物经过分离过滤处理后成为蔬菜栽培肥料,经过农作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用养鱼的水种菜,用种菜净化的水养鱼,鱼菜共生全过程形成了可持续循环型的零排放低碳生产模式。

  “我们养了本地的鲤鱼、鲫鱼、鲶鱼,一个36立方米的池子可以养1000斤鱼,高密度养殖的鱼每年分3批上市,每吨水年产鱼量100斤,以目前主要种植的叶菜为例,蔬菜每亩年产量5万斤,一套系统,两种产出,投入少效益高又环保。”技术负责人段德君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为落实东胜区“村企联建”促进乡村振兴的要求,东胜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加快国有资本向乡村产业布局,投资建设了东胜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项目。“目前园区共建成日光温室150栋,年产绿色蔬菜500万斤,产值超过2000万元。在利益联结机制方面,村民每年可以拿到土地流转费用,我们再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村集体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了160名村民实现稳步就业增收。”东胜国有资产控股集团副总经理陈永贵介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达拉特旗树林召镇通过1.1万亩的露地蔬菜和3200多亩的设施农业,打造“宝善堂”蔬菜品牌,构筑以蔬菜为主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由过去的一季产出变成现在的四季供应,蔬菜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

  准格尔旗为解决农产品信息对接不畅和销售难等问题,筹备成立草莓、甜瓜、蔬菜等农产品行业协会,推广使用“黄河·十二连城”区域品牌,促进产销对接,不断提升本地农业品牌知名度。

  杭锦旗依托当地日照时间长、病虫害少、适宜作物根系生长等优势,利用连栋智能温室重点发展蝴蝶兰、鲜切花等园林观赏花卉,大漠中的蝴蝶兰“飞”到了北上广等地。

  今年,鄂尔多斯市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支持规模化发展,鼓励探索设施花卉、瓜果、药材等高附加值特色产业,支持有条件的荒漠、盐碱地等区域发展设施农业。截至目前,全市新建设施农业面积862亩、改造修缮46亩,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现代设施种植业发展格局。

  配套齐全 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围绕9个方面制定了15条政策措施,从全市瓜果蔬菜和小杂粮产业薄弱环节发力,全市累计投入4133.85万元,扶持设施农业项目28个,其中新建温室大棚项目8个、2485.5亩,设施农业改造修缮项目20个、668.8亩。其中,2023年投入3284.85万元,扶持设施农业项目23个。

  为将设施农业建设走向高端化、智慧化、园区化、生态化,鄂尔多斯出台《鄂尔多斯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支持产业振兴办法》,贷款贴息扶持设施农业项目18个,发放贷款7200万元。引进德农、中天、三松等大型农牧业企业投入设施农业建设,撬动社会资本约2.1亿元,带动农牧民就业4500余人。

  准格尔旗引进呼和浩特市三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十二连城乡康布尔村建设“三松万亩设施农业科技园”,按照“政府引导、村‘两委’为主体、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5000余亩,打造麒麟瓜种植基地。西瓜每亩产量大约8000斤,除了每亩地1300元的流转费,企业把三方合作社的利润按企业51%、村民40%、村集体9%给大家分红,每亩土地每年至少还可增收200元。

  达拉特旗白泥井镇政府与内蒙古禾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土地及设施大棚租赁合同》。采用“党支部+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引进樱桃种植项目,由该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后续销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建成后,项目区预计年产大樱桃4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约2000万元,可直接带动周边180人进入产业链,人均可创收1.4万余元。

  “到2024年底,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将达到4.74万亩以上,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5%。构建起区域布局更加优化、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现代设施农业新格局。”鄂尔多斯市农牧局局长乔建江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