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正是上海疫情防控最吃紧、最严峻的时候,一线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等群体的艰辛和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但还有一个群体,一直未得到太大的关注,那就是负责把无症状感染者转运到方舱医院的驾驶员们。
以金山区为例,从3月28日金山区封控开始,金山巴士共计安排约100位转运车司机,承担起了机场、码头入境人员、密接人员、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医务人员的转运与接驳任务。至4月7日,该区共转运438车次、运送近9000人次,每趟出车少则2-4小时,长则8-12小时。
他们在居民区与方舱医院之间架起了一道道桥梁,也可以说是与阳性感染者距离最近的人群之一。驾驶员朱玉荣、许强就是其中两位,截至4月9日,他们二人共计转运25车次、345人次。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具,两位师傅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口罩印迹,手也常常被手套闷泡得发白。
在他们的自述中,我们知道了这个群体的更多工作细节。比如出车前,会连夜将转运车做好“武装”,用物理隔断的方法,把驾驶员和后面的车厢隔开,再利用发泡胶等专业材料将空隙填满,保证驾驶舱的密闭性。在这样的细节中,我们得以更真切地感受他们所承受的风险。
而为了防止中途上厕所,他们有的通常只能稍微喝点茶,甚至一整天都不喝水,憋尿、饿肚子是常态。最近天气越来越热,他们更是遭遇着“冰火两重天”:白天出任务,即使里面短袖短裤,外面再裹上厚厚的防护服,中午接受强光照射后,也会全身汗湿;执行任务时间一长,到了晚上,汗水挥发,全身都会打颤。
这些承受、付出,远远超出了日常工作中的职业要求,但也正因为紧急时刻的超常承担,让看似简单乃至不起眼的职业,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这种光芒,是基于职业分工下的主动担当精神,也是普通、平凡的个体,在抗击疫情时所展示的坚持与韧性。
是的,冲在最前线的人们,多数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面对疫情,他们也有着同样的害怕与最朴素的愿望。对于风险,朱玉荣坦然,看到“无症状感染者”六个字还是会心里一凛;只不过,在防疫最艰难时刻,他们义不容辞,选择了承担更多。
其实,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不得不在各种身份之间,在日常的平衡状态之外,重新作出取舍。有的可能因为职业需要,为了抗疫只能暂时舍弃亲情的陪伴;有的或因为隔离在家,而不得不暂时放弃工作;有的因为充当了志愿者,不再是邻里间的“陌生人”;也有的学会关心蔬菜和粮食……
这种临时性的角色再定义,或许充斥着无奈、疲惫甚至是担心、害怕,但让无数人看到了自身的多元化,感受到了生活最本真的一面。而他们所整体呈现的,就是一座城市在面对疫情时的精气神与变通、担当的能力。
这一切的变化,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有的被放大,也有的被忽视,但在多数时候都是自然发生的,是无声的。每个人都在默默承担防疫这道大考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和压力。正如许强师傅所说的,平静也是一种力量,我们都在为“动态清零”努力。
那些忍受和承担,都是为了让生活尽快回到寻常状态。在他们身上,我们也分明看见的是自己。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