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成代表:建议出台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指导意见

谢志成代表:建议出台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指导意见
2021年03月08日 19:06 澎湃新闻

原标题:谢志成代表:建议出台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指导意见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投入、产出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谢志成带来的建议是,从国家层面出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实现创新目标由企业确定、创新要素由企业整合、创新成果与企业共享。

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具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总体还处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部分重要设备和关键技术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

谢志成表示,发达国家产业创新发展的经验表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最善于发现和把握市场对创新的需求和方向,是创新投入、成果应用的主体,也是创新风险的承担者、创新收益的享有者。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产业竞争说到底是企业的竞争。”谢志成表示。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还不够突出

谢志成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指明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但目前,我国企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程度不高,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还不够突出。

这表现在,一是企业创新投入和动力不足。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创新活动总体还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部分领域缺少资源整合能力强、行业地位高的龙头骨干企业。

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为2.23%,但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1.32%(江苏为2%左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前50强榜单基本被美国(22家)、欧盟(17家)、日本(6家)包揽,中国只有华为和阿里巴巴两家企业入围。从各国上榜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看,瑞士以7.2%、排名第一,美国6.6%、排名第二,德国4.5%、排名第三,中国只有3.0%、排名第七。

二是,科技与产业脱节现象依然存在。

目前我国创新人才和成果多数还集中在高校、院所,如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专利申请人前十名中,九成为高校和院所。高校在实验室中所取得科技成果成熟度偏低,可直接转化的不多,与产业和企业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脱节。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交流偏少、合作不多,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和重大专项的项目偏少,一些产业链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突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如光刻机、高端芯片、核心工业软件等主要依赖进口。

三是,支持企业创新的环境有待改善。政府各部门协同支持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科技、人才、教育、金融、法治等政策环境还有待改善。许多企业反映创新急需的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数量不足,创新投入缺少金融支持,创新失败的风险较高,对企业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力度还不够,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政策针对性不强,等等。此外,涉及企业创新的政策分散在不同部门,存在较为明显的条块分割现象,政策“碎片化”问题十分突出。

建议明确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

为此,谢志成建议,加快出台《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他建议,重点突破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提前储备专门用于研发支出的经费,推动企业从制度上保障研发投入的持续稳定。建立企业重大研发项目经费后补助政策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按照国家战略和产业链强链补链需求先行投入开展研发项目。

二是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围绕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组织等各类创新资源,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或创新联合体,着力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支持企业到高校、科研机构领办或主办面向产业研发的平台,提升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力。对国家布局建设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给予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

三是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跨部门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机制,绘制国家关键核心技术图谱。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企业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开展行业基础技术研究,解决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建立企业创新项目容错机制,企业承担的重大攻关项目,因技术不确定或市场变化导致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在符合相关条件和规定的前提下,应免除相关责任,已发生的攻关费用中经审计认定的财政支持资金不予追回。

四是强化企业创新产品首购首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国产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政策措施,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细化强制采购具体规定,并在创新产品发布和认证机制、税收减免和财政奖补政策等方面出台更多有效举措,积极引导市场主体优先使用企业创新产品,为创新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五是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重点领域急需和紧缺高精尖人才培养,完善产教融合用人机制,推行新型学徒制,引进培育国际领军产业人才。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职业技术学院。健全企业家培训体系,加大优秀企业家表彰宣传力度。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开发适应创新链和产业链不同环节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促进科技中介综合平台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经纪、评估、服务和咨询等专业化及社会化服务。

六是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国务院成立支持企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信、发改、科技、教育、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建立健全与企业创新相配套的平台载体建设、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人才引培和评价、职业教育、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体制机制,形成全社会支持和推动企业创新的浓厚氛围。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支持企业创新的各类专项资金,由产业主管部门统筹使用,更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0 同力日升 605286 --
  • 03-09 震裕科技 300953 28.77
  • 03-09 楚天龙 003040 4.62
  • 03-08 有研粉材 688456 10.62
  • 03-08 西力科技 688616 7.3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