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西方金融服务企业的东方新机遇(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3日 07:07 财富时报

  中国公司的数量在增加,其并购的雄心也在膨胀。10年前,投资银行看到的多是西方公司在中国寻求立足点的情况,现如今它们发现,许多当地公司正在尝试互相收购,甚至向海外扩张。

  比如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公司(Unocal)一事。中海油是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子公司。2005年,中海油出价165亿美元来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由于美国政治因素干扰,中海油最终撤回竞购优尼科的收购要约。但是特拉普内斯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新兴亚洲公司开展国际交易。

  投资银行在亚洲面临着两个难题:文化因素对交易的影响以及较低的费用。特拉普内斯指出,“你会发现针对并购活动出现的文化偏见,而这种现象在欧美国家是不存在的。”在亚洲,公司领导的社会地位是与他们的职位息息相关的,这点与西方国家是不同的,因此很难说服这些公司领导人将他们的公司卖掉。“记得有个首席执行官曾对我说,‘我知道我的股票价值10亿美元,而且我可以把手上的股票卖掉。但是如果我真这么做了,那我就只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富人而已。’”

  特拉普内斯指出,更大的问题在于,亚洲公司愿意为公司兼并出的钱与交易所需的工作量之间的不平衡。“它们的出价是欧美国家的一半,但交易时间却是后者的两倍。”此外,“交易的夭折率也很高。交易规模也相对较小,因此结果是每家银行获得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但是交易流却是非同小可,其复杂程度相当于伦敦或纽约的交易。”

  根据特拉普内斯的预计,尽管美国出现经济波动,但美国仍然从亚洲进口大量货物,许多亚洲的交易将继续渗透。“针对美国国内发生的一些情况,亚洲相对比较免疫,而且受其次贷危机的影响最小。较为基本的问题在于,亚洲经济发展对美国进口的依赖程度有多少。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我们看到的是,公司有大量业务是向亚洲本地市场提供货物。”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