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投资非洲正当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 20:39 《财经》杂志网络版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实习记者 赵航】“中非贸易潜伏着严重的不可持续性。”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李智彪在采访伊始就提出这样的观点。  中非贸易以2003年为分界线。此前,中国对非贸易一直为顺差,当年的顺差额是18亿美元,至2004年一跃变为对非逆差18亿美元。逆差状态延续至今,2005为23.8亿美元,2006年则为20.8亿美元。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从非洲的资源性产品进口大幅增加。以2006年为例,石油进口占中国从非洲进口总额的31.5%。2006年中国10大石油进口国中,非洲国家就有5个。根据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的预测,未来非洲可能整体取代中东,成为中国石油进口的最大来源地区。

  但是,进一步剖析可发现,事情并不像整体状况那样简单。李智彪指出,中方对非洲出口的多是机电、纺织等产品,从非洲进口的则主要是资源性产品,这样一来,非洲除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国(主要是石油)外,多数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都呈现逆差状态。

  石油和矿产品等资源性产品进口的大幅攀升,掩盖了非洲在双边贸易中的弱势地位。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在非洲市场非常受欢迎,增长十分迅猛。2003年,中国对非出口增长46.3%,2004年增长35.7%,2005年增长35.3%,2006年增长42.9%。2002年,中非贸易总额是123.8亿美元,2006年则达到554.6亿美元,有望在2010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非洲非资源性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虽然也在增长,但远比不上中国产品在非洲的增长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中非经贸关系持续、良性发展,使双边经贸关系与传统政治友谊相称,加大中国对非投资力度当是不二之选。

  从必要性上来讲:

  ——对非投资可以扩大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自身的发展经验推广到非洲去,符合中非“发展伙伴”的关系定位,也符合双方长远的政治利益。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活动也使非洲国家获益良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非洲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王洪一指出:以前只有西方公司来非投资时,非洲的投资项目活动昂贵而低效。中国资本进入后,投资项目能够很快落实和完成,廉价的中国产品和服务还降低了项目的成本。中国对非投资从最初的资源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逐渐向制造业(服装、

摩托车产业等)和服务业投资发展。投资的多样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非投资还可以平衡双边贸易。在那些与中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中国企业的投资除了可以发展经济和增加当地就业外,其制成品还可以销售到国际市场乃至返销中国,这些企业就成为中国的“微型跨国公司”,根在母国,利在当地,可以有效地减少当地对中国产品的保护主义情绪;

  ——对非投资有利于国内产业升级换代。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

竞争力已经呈下降趋势,这些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更加便宜、资源更加集中的非洲国家,可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从可能性上来讲:

  ——中国的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陈凤英认为:不像欧美市场对投资有较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非洲的投资环境非常适合中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或省属国企)到当地投资。

  ——中国和非洲国家良好的政治关系,对中国资本在非洲的投资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中国政府对企业到非洲投资也持鼓励态度,成立了预期基金总额为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目前正在紧张运作阶段。有理由相信非洲将是未来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