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财经》2004 > 正文
 
俄私有银行挤兑风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 12:22 《财经》杂志

  这次自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银行挤兑事件暴露了俄罗斯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隐患

  本刊记者 王丰/文

  挤兑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自从今年5月以来,俄罗斯金融界危机重重,7月上旬几家最大的私人银行更是爆发了大规模的挤兑风潮。一时间中小储户人心惶惶,大有1998年金融危机即将重演之忧。

  至7月上旬,俄罗斯各大国有和私有商业银行纷纷发表声明安慰公众,表示它们资金充足,足以应付更大的挤兑人流;并认为情况正在逐渐好转。多数经济学家和市场分析人士也认为,虽然此次挤兑来势汹汹,但并不足以引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和汇率震荡。

  尽管如此,这次自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银行挤兑事件暴露了俄罗斯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隐患:银行业改革多年停滞不前,管理混乱。私有小银行大量吸取中小储户的资金,但它们资金储备薄弱,银行间拆借严重,经营状况十分不稳定。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信息披露的不透明,公众对银行普遍缺乏信心,任何微不足道的谣言都可能引起大规模的恐慌。本次挤兑风波,与其说是一场金融危机,倒不如说是一场信任危机。

  “一切最终都将取决于储户们是否恢复信心,”英文《莫斯科时报》引用安顿(Aton)投资银行的声明说,“由于俄国银行界一向声名狼藉,政府官员的声明更是空洞无物,绝不能想当然认为危机不会发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本次挤兑的主要诱因之一恰恰是俄罗斯政府整顿私有银行的举措。

  今年5月,因涉嫌洗钱等不法行为,中等规模的索德商业银行的营业许可证被俄罗斯央行吊销。由于银行界早就有传言,政府手中有一份即将整顿的银行的黑名单,俄罗斯的1300多家私有银行顿时人人自危。分析家估计,这些私有银行中高达1/3的资本金低于相当于120万美元的法定下限,而且,多数银行都曾经或多或少涉及灰色经营行为。

  于是,一些银行开始炮制自己的黑名单,停止向嫌疑较大的业务伙伴拆借。此后,陆续有四家小规模的私人银行关门大吉或无法支付到期存款。提取存款的人群开始在银行前排起长队。

  对于广大小储户来说,这种场景自然引起了关于1998年金融危机的痛苦回忆。当时,数以万计的低收入者,包括以微薄的养老金为惟一收入的退休者,失去了他们的毕生积蓄。

  “我本来以为再不会发生像1998年叶利钦执政时那种情况了。”在莫斯科一家银行的门前,退休者亚历山大对英国《卫报》记者说。当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亚历山大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与银行对簿公堂,耗费无数精力,才取回他的存款。“我和我的妻子本来决定再也不往银行里存任何东西了,但现在有了普京,一切都恢复了平静,我们又把钱存了回去。谁知道还会发生什么呢?”

  存款保险紧急出台

  处于本次挤兑风波中心的是俄国两家最大的私人银行——总资产在俄罗斯全部商业银行中排名第四的阿尔法银行和排名第二十二的古塔银行。

  7月6日,到古塔银行各家网点提取存款的储户发现银行大门紧闭,墙上贴着的公告声称,由于古塔银行在6月和7月连续遭遇储户大规模提款(其中在6月中提款额超过100亿卢布,相当于3.45亿美元),该行已经无法偿付到期存款,不得不暂停营业。

  古塔银行有40万个人储户,固定资产达12亿美元,信誉也是俄国私有银行中最好的之一。它的公司客户更包括俄罗斯航空公司和移 动通信服务商MTS等行业巨头。此前,它曾经向国有的俄罗斯外贸银行请求借款4亿美元,遭后者拒绝。但分析家们说,这还远不是古塔银行惟一的麻烦。

  6月中,曾有一些报纸刊出未经证实的报道,说俄国警方正在针对古塔银行的经营行为展开刑事调查,还突击搜查了它的一些办公室。7月5日,自由派的《新消息报》还登出了一份自己预测的可能遭政府查处的银行“黑名单”,古塔银行名列其中。

  挤兑的恐慌早已扩散到俄罗斯第一大私有银行——阿尔法银行。自7月6日开始,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储户从阿尔法银行提取了多达两亿美元的存款,占该行全部存款的14%。为遏制挤兑的狂潮,银行不得不开始征收10%的提款费。

  但阿尔法银行表现出了不俗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在7月9日,该银行宣布它的股东们为帮助银行渡过难关向它再注资8亿美元。“如果储户的需求继续增加,我们可以在一周之内支付5亿至7亿美元”,银行副总经理奥列格.图曼诺夫说。7月12日,阿尔法银行宣布将最快于当周内取消10%的提款费。

  阿尔法银行的控股股东是俄罗斯第六大富豪、39岁的米哈伊尔.弗里德曼,其所拥有的个人资产被估计为40亿美元。弗里德曼曾经向媒体透露,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将动用个人资产来挽救银行。尽管银行没有公开这8亿救命钱的来源,但外界普遍估计这笔资金多半来自弗里德曼的保险柜。另外,弗里德曼控股的阿尔法集团去年刚刚与英国石油公司建立合资的TNK-BP石油公司,获利60亿~70亿美元。

  同时,阿尔法银行高层官员还多次向媒体表示,他们每天都在与政府和央行官员会面商讨对策,克里姆林宫和俄罗斯央行都给予银行坚定支持。

  截至发稿时,危机得到初步平息。很多分析家指出,此次挤兑事件尽管是由于政府金融政策的长期缺陷而引起的,但俄罗斯政府和央行在7月初的迅速反应也是事态尽快得以控制的主要因素。

  首先,7月8日,国有的俄罗斯外贸银行宣布,它已经收购古塔银行86%的股份。此举将拯救古塔银行的数十万储户,因为收购后双方都很快宣布,古塔银行将尽快恢复全部业务。俄罗斯央行为促成这次收购向外贸银行提供了为期一年的7亿美元贷款,以保证后者资金足以支付储户的存款。除此之外,央行还把规定的卢布存款准备金比率由7%降至3.5%,这相当于为全部商业银行注入45亿美元的流动资金,有助于其他面临提款压力的银行渡过难关。

  另外,在俄罗斯央行的要求下,俄罗斯议会下院国家杜马在周末以惊人的效率通过了建立类似储蓄保险制度的紧急立法,规定在银行破产的情况下,储户将获得不超过10万卢布(合3350美元)的全额存款,超过部分由破产银行管理人依法清偿。尽管此法案到8月中旬才能正式生效,但对广大小储户的抚慰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这项立法的追溯力直达2003年12月,因此它在生效后还将保护5月被央行关闭的索德商业银行储户,保证他们能够至少取回部分存款。

  至此,为时两个多月的俄罗斯金融风波似乎已经告一段落,最令人担心的大规模金融危机似乎已经化解于无形。但是,挤兑风潮造成的损失一时还难以估计。在过去的几周内,许多中小银行为保证清偿能力不得不大量出售资产。例如,俄罗斯第四大私有银行MDM银行称,它自5月以来出售了价值两亿美元的债券和股票,以保证支付储户的存款。尽管提款的人流已经逐渐减少,仍有不少金融机构预计,将有数十甚至上百家小银行成为储户信心崩溃的牺牲品。

  行百里者半九十

  尽管市场对央行和政府的救市举动评价积极,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多少有些亡羊补牢的意味。“目前银行系统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央行的官员没能及时惩戒那些违规的机构,而是向他们发出不痛不痒的警告书;同样的警告书几乎可以适用于国内任何一家银行”,《圣彼得堡时报》的一篇评论说。“这样造成的结果是,银行之间不再互相信任,停止互相借款,因而失去清偿能力。”作者把这归咎于政府和央行官员缺乏责任心和继承于苏联时代的“拙劣的工作方法”。

  英国《卫报》援引联合金融集团一位分析家的话说,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案件前景尚不明朗,该公司破产与否是俄罗斯金融界即将面对的下一个重大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点谣言都能制造困难,无论它准确与否。”而对俄罗斯政府来说,推进银行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不导致恐慌和挤兑的情况下清理门户,取缔个别病入膏肓或不法经营的银行。

  在俄罗斯外贸银行宣布收购古塔银行的股份之后,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在发给客户的一份通报中说,在此次危机中受益最大的是俄罗斯两家最大的国有银行,俄罗斯储蓄银行和外贸银行。主要原因是中小储户纷纷关闭在私有银行中的账户,转而存入比较可靠的国有大银行。总部在莫斯科的安顿投资银行持同样观点。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在7月的第一个星期,俄罗斯外贸银行的储蓄额增长4.3个百分点,达386亿卢布(约合13亿美元)。而在收购古塔之后,外贸银行除了坐收古塔的全部客户资源以外,更得到了几乎相当于一年期无息贷款的7亿美元注资。相对于它早些时候拒绝向古塔银行提供的4亿美元贷款,孰上孰下一目了然。

  由于这次金融风波以私有银行遭遇信任危机为特征,这难免让人对银行私有化改革的效果产生怀疑。但一向以言辞激烈著称的俄罗斯总统经济顾问安德列.伊拉里奥诺夫表示,一味回避、否认危机可能性的做法未见得正确。“我们只有正确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伊拉里奥诺夫认为,面对危机,俄罗斯金融行业应加速改革,并进一步向外国银行开放。

《财经》2004年7月20日刊目录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争夺“伟哥” 过去十年间全球最成功和最知名的药品Viagra在中国的专利被裁决无效的前因后果
蓝色药丸的中国之旅
“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怎么可以拱手让人呢”
“万艾可”专利申请阴阳界
在世界众多国家申请专利时,辉瑞公司有胜有败

经济全局
专访拉米
在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背景下,曾任中欧入世谈判代表的欧盟贸易委员拉米在欧盟总部接受《财经》专访
中欧贸易进入“后过渡期”
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2003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达500亿欧元,其贸易保护主义亦相应抬头
等待投资体制新政
在一系列旨在抑制投资增长过快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之后,《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似现曙光
国资委“管人”组合拳
从公开招聘高管、签订经营责任书、薪酬激励到对中央企业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国资委在市场化管人之途上不遗余力。这一切能否奏效?突破口会在哪里?

[评论·中国经济] 到底有多热?
[评论·海外经济] 亚洲进入加息期
[评论·经济与公平] 全球贸易谈判应改弦更张

时事报道
徐国健“官权”腐败链
以在任省委组织部长为枢纽,以“选官荐官”为筹码,一个“官员利益共同体”如何形成
美国大选开始全面较量

市场与法治
详解刘方仁案
刘方仁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因在职期间所犯罪行而走上被告席的省委书记,今年68岁的他的人生结局是无期徒刑
《电信法》草案上路
《行政许可法》司法解释未雨绸缪
硬化《土地承包法》

财经观察 行政性调控须淡出 市场化调控当跟进

观点评述

维护金融稳定之道 / 金融稳定的四项基本原则

资本与金融
信托业再度涉险
面对今年以来信托业问题频仍,出路是比照证券、银行从严监管?还是将信托业的私募性质真正落到实处?
看住信托资金 / 重新思考信托业的金融牌

又见燃料油期货
燃料油期货在时隔10年后重新上阵,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石油期货全面重启的突破口。未来的国际石油市场有望形成“中国的声音”

锦州交行案定性争议 / 锦州交行的离奇案情
锦州交行的做法绝非孤例。事实上它是在近年来以处置不良资产、重组上市为核心的新一轮商业银行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普遍性问题

农发行扩张搁浅
由于对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如何厘定、如何分担仍存有争议,以及历史上因政策变迁形成的诸多纠葛,整个农村金融改革的进展依旧有限
安然案最后一诉 / 俄私有银行挤兑风潮

[沪深股市] 市盈率偏高制约QFII成长
[香港股市] H股难破闷局
[论点] 勿蹈日韩覆辙

产业纵深

铁路改革重来 / 中美半导体税率之争落定

公司透视 倪润峰“遗产”

财经动向
[追踪] 南方证券摸清家底
[文事·前沿] 设计多目标下的国有资产拍卖机制
[商事·现场] 三菱东京日联联姻在即

  相关专题:

  财经杂志秀之《财经》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