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5世界知识论坛·中韩影视文化产业论坛”于5月20日在成都举行。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微博]出席并演讲。
王长田在演讲中分析了“韩国培训的中国籍艺人经常解约”的原因,其认为,第一,韩国主要是将艺人向音乐方面培养,而在中国,最重要的娱乐市场是电影业,因此会使艺人有种不稳定感。第二,中国艺人收入之高,世界罕有,而韩国艺人收入较低,这也是中国籍艺人经常解约的原因之一。
对于中韩娱乐业的合作,王长田指出,要破解诚信问题、艺人培训本地化问题、甚至包括配音问题。“老实说中国至少在影视行业骗子、混子到处都是,韩国公司到中国来合作会非常困惑,不是签了合同吗,为什么执行不下去”。
同时,王长田预测,2017年中国将超过好莱坞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票房市场。其建议,中韩之间可考虑成立影视合资公司,“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甚至合资公司在中国具有上市的可能性”。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长田:大家好,我很长时间没有参加这种类似的活动,我说今天的活动一定要来,为什么?因为我们公司自成立以来跟韩国公司谈过无数合作,各种方式,各种项目,各种场合,但是没有一次成功过,所以我就说我一定要过来一下,我来看在这地方能不能找到答案,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场所。
韩国公司的困惑:培养好艺人就解约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著名的韩国公司到光线来想跟我们谈合作,他们有一些困惑,他们的艺人培养好之后,中国的艺人就解约,红遍半边天,马上接各种电影项目和广告项目,他们非常困惑,说在韩国不是这样想的,艺人也不会这么做,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反映了中韩两国在市场和文化方面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我们建立中国和韩国影视合作的必须要首先考虑的一个问题。
我举例讲,在中国,电影目前是娱乐行业最强的推动力,也是发展最快的,最市场化的。但是在韩国,大家知道韩流首先是由音乐带动的,韩国的音乐非常强,中国的孩子在韩国首先培养的也是歌手。韩国音乐带动的娱乐业和中国电影带动的娱乐业,它实际上在表现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也意味着艺人在从韩国培养完了之后回到中国的时候,他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进入电影行业。如果韩国经纪公司不能给艺人在电影方面有很好的未来安排的话,那艺人心里就会发慌,他觉得他的未来没有保障,他觉得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中国艺人收入之高全世界罕有
再比如说,在中国艺人的收入之高,我想在全世界可能又是罕有的,至少20-30个中国艺人每年收入会超过1亿人民币,个人收入会超过1亿人民币。但是在韩国,艺人的收入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市场给了他们很多的限制,或者是说它们形成的行业规则使艺人没有那么高的收入。这时候,一个艺人到底在哪边发展?显而易见,他一定会追逐更大的利益,要到中国来发展。
如果我们探讨中韩娱乐业的合作,我们就必须要面对这些差异,这些差异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政策方面,我们非常喜欢韩国电影,但是韩国电影题材的广泛性,还有它的深刻性,中国电影是完全无法做到的,因为我们意识形态的管理政策,这些内容可能是不能被拍摄的。
中国影视行业骗子到处都是
再比如说合约意识,我们知道在韩国,大家都非常克制,非常有合约意识,公司个人都是这样,但是在中国市场,老实说至少在影视行业骗子、混子到处都是,很多时候我们是谈不上合约精神的。这时候韩国公司到中国来合作的时候,他们会非常困惑,不是签了合同吗,为什么执行不下去,这也是一个差异。
当然还有一些文化认同感,中华民族正在崛起,所以它的民众处在为国家自豪的兴奋之中,但是另一方面又非常脆弱,心里非常脆弱,别人批评他两句,可能一下就形成舆论压力,我们的包容性没有那么强。回过头来,我们说看到韩国什么东西都申遗了,中国的东西韩国申遗了,这也会造成一些文化上的对立,这些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2017年中国将超过好莱坞成为第一大票房市场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又有非常大的市场,市场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在全世界可能没有第二个国家是这样的,电影市场去年300亿,今年400亿,2017年的时候我们就会超过好莱坞,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票房市场,而这仅仅是票房。在美国电影票房只占电影行业总收入的不到30%,如果中国来自其他方面的收入占到电影行业的50%的话,意味着电影票房要乘2才是电影市场的规模,这个比例我认为在未来两三年就可能实现,影视行业的上市公司如此之多,这也是非常罕见的。
如果我们要合作,我们首先要正视这些现实,同时要建立新的信任关系。比如说艺人培训方面,我们以往中国的艺人到韩国培训都培训得很好,大家都要回国。韩国的公司有没有可能以开放的心态,在中国市场培养艺人,这是一个诚意的问题,否则艺人解约的事情还会继续发生。再比如说,韩国经纪公司或者艺人公司跟中国公司上来就建立合作,而艺人是由中国经纪公司管理,大家共同管理和打造艺人,那艺人因为后面有一个后盾,他不是单方个人跟韩国公司签约,这时候他的关系相对来说也会处理得比较简单一些,艺人的信心我觉得也不会像现在这么脆弱。
配音问题阻碍两国电影发展
我们注意到很多中韩合拍的电影,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配音,我们都知道那个演员是韩国人,他配音的效果中国观众是很难接受的,就像中国电影没法走向世界一样,因为我们说的是中文,我们配成英文,西方世界是不接受的。所以这时候,韩国艺人可能学习中文,包括中国艺人走向韩国,学习韩文就变得非常必要,这看起来是一个小问题,但是实际上是非常大的问题,这涉及文化认同的问题,涉及对观众尊重的问题。
再比如说关于电影合拍,到现在为止,中韩合拍的电影有的是中国导演韩国演员主演,有的是韩国导演中国演员主演,这里面有极少数是成功的,票房不够理想。我们调查过很多观众,他就觉得中国的故事找一个韩国人来演,或者韩国故事找中国人来演,或者韩国故事找中国导演,中国故事找韩国导演,总而言之就是混合这样的一种体系,大家看不到你这个东西的支点在哪里,他也不觉得是中国的电影,也不觉得是韩国的电影。
电影要本地化,不要想中韩两地通吃
而事实上韩国电影在中国从来没有真正成功过,韩国本土电影那么好,但是我们看不到有好的表现,最高的票房1亿就打住了,但是在中国超过1亿票房的电影是四五十部之多,这些都得要解决。有一个重要的例子,《重返20岁》,据说在韩国发起的时候就考虑要做中国版电影,所以在韩国不错,在中国票房是3.65亿,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中韩电影,那是因为它上来就考虑了文化差异。在中国这边,导演是一个台湾导演,演员是中国内地的演员,但是剧本,这个题材,最早的发起者是韩国公司,这可能就是很好的方式,就是你做的时候要考虑当地市场,然后再考虑外边市场,而不能同时两个市场通吃,我们以往电影的合作大部分是在两个市场通吃的观念下形成的。
建议中韩成立影视合资公司并上市
再往下,中韩成立影视合资公司很有可能,我们现在正在探讨这种合资公司,甚至我认为这种合资公司在中国具有上市的可能性。我们现在签了电影协议,有自贸区协议,有很多政策支持,双方之间文化有很多认同,艺人有很多是熟悉的,只是需要一个利益纽带把这些主力公司连接在一起,而这个纽带还包括中国公司投资韩国公司,韩国公司投资中国公司,以及建立合资公司。我相信娱乐业真正的推动力量一定是主流公司、专业公司在推动。以往中韩交流方面主流公司没有真正出动,或者出动的也都是做一些试探性的动作,而现在这个时候到了我们要下定决心,要大干一场,让这些大公司,大的艺人,大的项目真正捆绑在一起开始合作,我相信这种合作,只要我们找对了方向,是一定可以成功的。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