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互动空间:国际化并购与国际型企业(实录全文)

2014年02月12日 14:26  新浪财经 微博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四届年会”于2月11日-14日举行。上图为圆桌讨论“思想互动空间:国际化并购与国际型企业”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四届年会”于2月11日-14日举行。上图为圆桌讨论“思想互动空间:国际化并购与国际型企业”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四届年会”于2月11日-14日举行。上图为圆桌讨论“思想互动空间:国际化并购与国际型企业”现场。

  以下为原则讨论实录全文:

  田源:今天下午讨论是从1点30分到3点,我们讨论的是跨国并购和国际型企业发展。这个题目大家这两天都涉及到了,昨天会议的主题基本上都是这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想请卢迈发言,卢迈是我的一位非常好的朋友,他和我认识了有将近30年的时间了,以前我们都在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这是中国最好的智库。卢迈现在还在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他是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工作。

  卢迈:谢谢主席。第一次参加亚布力论坛,我来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在那里我和田源先生共事了很长时间,90年代初我们还一起在booder(音)学英文,所以他英语好,可是我还是决定讲中文。2000年的时候在我们加入WTO之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当时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大企业还能不能生存,有一个理论是根据瀑布效应,跨国公司已经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了最关键的位置,中国的大企业很难竞争,新的大企业也很难成长。到现在看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加入WTO以后,不仅中国的大企业仍然在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而且一大批民营企业现在在发展壮大。2003年的时候中国的海外投资只有30亿美元,去年达到了900亿,是2003年的30倍,而且这个速度还有加快的可能。几年前有一个研究认为中国到2020年这个海外投资会达到1万亿到2万亿,这是根据日本等国的情况来做的分析。从现在看达到、超过1万亿应该是没有什么悬念的,如果要达到2万亿是一个很大的跨越,还需要仔细考虑。中国在海外投资的企业有1万多家,设立的机构有2万多个,这些投资中不乏成功的经验,比如说中联重科的并购。但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尤其是刚刚在开始起步的时候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好好考虑,第一是自身的管理水平一定要提高,第二是对国际规则要更好地适应,尤其是美国的反腐败和OEC的反腐败公约,这个问题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当你做大了的时候,找你麻烦罚你几亿美元这种事情是非常容易发生的。第三是有抗风险的能力,汇率问题、政策风险,尤其是我们投资的一些地方,比如说中东以及其他的一些热点地方,我们需要特别地注意。我先简单讲一讲这些问题,后面如果有时间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探讨。

  卢迈:我想澄清一下,一年900亿,说的1万亿是存量的总额。

  田源:谢谢卢迈,卢先生说过中国的海外投资发展过去十年发展非常地迅速,他预测在未来的十年中可能会增长10倍。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呢?David Fergusson先生是美国并购顾问公司的总裁,这是一个关于并购的非常著名的顾问公司,他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经验,现在我想请大卫发言。

  David Fergusson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我想从美国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去年我也参加了CEF的会议,我也了解到中国的一些想法,中国对于这个机会和挑战的一些想法,所以我要感谢非常荣幸今天再回到这里跟大家交流,另外也希望从大家的经验分享中获得知识。

  我们的公司是建立于16年前,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对于并购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专业的网络,同30万并购的人士定期进行沟通。另外,我们和很多并购的智库进行沟通,我们也将进一步对组织进行改善,我们非常高兴积极地参与到了这些并购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高兴和这些并购的专业人士来分享经验,这样鼓励国家之间的关于并购的沟通。在过去的16年中,我们看到了在美国以及在国外并购快速地发展,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够对此作出贡献。我们得到了王巍的支持,并得到了其他中国企业家的支持,他们对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并购关系非常感兴趣。我不想给大家提供太多的统计数字,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的海外投资,比如说在美国虽然还是比较小的,但增长还是比较迅速的。从2013年开始增长非常地迅速,2013年中国到美国的投资达到了64.5亿,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数字。我们相信,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开始克服了中国投资在美国遇到的挑战。比如说美国政府关于国家安全的这些方面的考虑已经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中国企业对于美国并购程序的了解进一步增加,这是因为在美国很多的并购专家来到了中国提供这种咨询服务,我的两个同事今天和我一起参加了这个会议,如果大家对并购感兴趣可以跟我们进行沟通,他们是在资本市场和并购方面著名的律师。尤恩等等,他们可以帮助亚洲和美国的公司通过并购进行合作。美国对于中国和其他的外国投资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我们也希望为外部的投资者提供非常好的咨询和服务。

  另外一个因素阻碍了中国到美国进一步的投资,也就是如何获得高质量的投资机会。在并购的过程中,美国的并购过程和中国的并购过程不同,美国的并购过程更快一些,在这个市场上的专家曾经更多地理解这个市场的细节,并购的机会过去向中国提供并不是很多,现在在发展的过程中。2013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更多大规模的效益提升了,整个投资是82个,私人投资大幅度增长,80%的交易在2013年都来自于私人机构,我相信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还有大家投资的行业包括了史密斯·菲尔德被收购,整个并购额是140亿,其中史密斯·菲尔德的并购真很大的份额。很多美国大楼被购买,包括曼哈顿大厦被复星购买,另外食品行业增长非常地迅速,这些行业将继续吸引到中国的投资。另外美国正在削弱、软化对于中国的态度,现在很多的美国人是在中国公司就业,而且是十倍地增长,比以前增长了很多。中国的投资给美国的就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好处,这样美国的社区将对中国的投资更加地接受。大连万达最近向美国的电影学院捐款2000万美元,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活动。另外非常重要的是,有一些在2013年的并购失败了,很大的一部分其实跟所谓的国家安全问题相关,但大部分还是正常并购的问题,比如说劳资关系协议等等,还有行业的周期的正常的并购的问题造成的。所以我觉得2013年基本是这样的情况。

  同时,我想说的是不见得我这方面是专家,但我也想向大家学习,比如说三中全会决议带来的影响,我们对改革的措施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这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我相信更多的企业能够积极地参与国外的投资,所以我期待着和大家展开一些讨论。还有两个数字我想跟大家讲一讲是跟未来的走势相关的。第一,是在2013年中国在新兴市场和亚洲成为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者。美国到现在为止是外资的接收国,我们希望两国之间的互补尤其是通过并购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健康的未来。我们2013年打造了这个网络,比如说在教育领域方面,在宣传方面向美国的媒体宣传,同时也给中国的媒体宣传在美国的一些机会。尤其是中美两国并购带来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利用这些的机会在企业还有政治的意见领导决策者牵线搭桥来促进更多的并购的发生,可能我已经讲得超时了。(笑)

  田源:好的,谢谢David,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很高兴听到你的评论,你刚才讲到了中国企业是如何进入美国市场的。

  朱昌宁:我没得选择,我只能讲中文,这个不像刚才卢先生可以讲几句,而我是没有选择的。另外,中国这一方讲的是非常宏观的问题,就是关于国际并购我讲一个非常微观的东西,我们的企业来自于中国苏州,是做一些商业地产和餐饮酒店食品加工这么一个公司,关于国际化或者是国际并购这个问题,其实我记得最近田主席把我拉到这个圈子里讲这些事情,听上去我们这个行业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很多,现在大家谈到的是特别大的资产或者是特别大的服务业,或者是制造业到国外的并购,像我们这样做饭铺子或者是做食品加工的是不是有必要?但我们考虑的问题不简单的是拿一些钱到国外买一个公司或者是买一块资产,或者是在国外取得一块市场的份额。我们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把国外的某一种模式,世界上的某一些先进的模式拿到中国市场上来进行嫁接。我们的公司20年前有过这样的尝试,我们跟百盛集团也就是做KFC的美国公司,20年前我们就跟他们合作了,我们是他们在中国公司的股东。这个公司在中国肯德基的发展确实是有口皆碑的。据说,整个百盛公司一半的利润来自于中国的肯德基,这还是比较厉害的,而我们跟他们合作的公司也确实每年贡献整个中国一半的利润,所以还是举足轻重的。

  这涉及到一个什么问题?中国其实在服务业当中包括传统服务业,比如说餐饮、酒店、食品加工等等,市场是非常广阔的。包括现在我们国家外国人看得不太清楚,我们搞的八项规定吃饭好像受到了一定的削弱或者是受到了一点控制,但其实老百姓吃饭的势头方兴未艾,今年春节松鹤楼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1%,这就是老百姓吃饭,甚至于你们官府的人也化装成老百姓来吃饭。所以,餐饮势头还是挺好的。

  这说明了什么?中国的市场是非常广阔的,但是中国这方面的制作、加工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乃至于经营的模式和水平跟国外先进模式比的话,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这块最近三年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些国外乃至于境外的案例,包括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凯瑟克先生就是怡和的,我也专门拜访过美新集团,希望能拿到一些日本的经验,因为他们的加工经验是非常不错的,我们也希望从香港和台湾学习到模式,嫁接到我们的食品行业当中去。简单的合作恐怕比较难一些,比如说引进一些技术等等还是不够的,我们也做过这样的尝试,我们引进了日本全套的设备做小饼子,日本人在这儿三个月的时候做得还是挺好的,日本人走了以后每况愈下。昨天不记得谁说了国际并购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从法律方面考虑问题,也不仅仅是从财务方面考虑问题,怎么样把他们的管理模式学过来,以及对食品水准质量的控制能够拿到我们的市场上来嫁接好,这就是如何走国际化的道路。另外,如果我们在做的过程中这样一些企业落地了以后,如何本土化肯德基做得是不错的,但有一些服务行业还是很困难的,有时候走偏了,有时候走不下去。我们特别愿意希望能有机会和机制,在并购的过程中我们怎么瞄准这样一些目标公司,同时如果能够走到中国来跟我们一块儿享有中国的市场,跟我们本土的企业做结合,这一点可能现在更加地关键、更加有实在意义。谢谢大家!

  Henri Giscard:海外并购首先要看最大市场在哪里

  田源:谢谢朱先生的精彩发言,他的企业在苏州有最大的咖啡厅,有200多家店,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客户和合作伙伴,那么他也提到了如何借鉴先进的商业模式嫁接到中国市场,我觉得地中海俱乐部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你可以正好地讲一讲Henri。

  Henri Giscard D·estaing:你知道做我的生意很难的,如果我招待得不好大家都会怪我,如果大家很开心的话这是很正常的。我参加这个会议有两个理由,第一是确保大家吃好玩儿好,第二,从欧洲的角度来说可能在欧洲有最古老的并购模式,你知道复星集团并购,有一个负责管理的团队有几百人,结果上市公司并购了发展它的业务,包括在中国扩展,现在它是一个完全法国的工资,我们希望通过并购使业务全球化。想法是非常简单的,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是哪里?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中国。中国在2012年在消费方面开支最大,2013年出游的游客数量也是世界第一,当然你看一下欧洲国家欧盟算成一个国家的话,也很多了。所以我做这个行业的话,首先看一下最大的市场在哪里,因为我是做旅游的所以我最大的市场就是这里,所以要集中和专注于这样的市场。而且需要找到一个合作伙伴,不光是在中国要这样做,在其他国家也需要这样做,比如说和巴西人合作,因为我们做的是消费者、人,要好好地了解他们,因为有很多的员工他们喜欢什么怎么工作,所以合作伙伴非常地重要。之后要应对很多的公司情况,因为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大,公司很大的盈利收入来自于中国,有潜在的利益冲突,中国的合作伙伴希望能完全地分享他的利润,所以我们跟郭广昌先生的合作,他通过形成全球性的股东架构来防止利益的冲突,也就是说他可以确保全球取得中国,如果很大的利润来自于中国是好消息,但要确保总公司及全公司的成功,这是一种新的方式。复星帮助了我们很大的忙,帮我们了解中国以及在业务上的增长,我们自己也有65年的旅游行业的经验,管理、销售、旅游建设方面也给了复星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中国的前景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能看出来,但我们对此是充满信心的,我们希望在未来的400年都能够继续在地中海俱乐部欢迎大家。

  田源:非常感谢Henri,您是做旅游的其实我也是做理由的,因为我也是拥有亚布力滑雪圣地,所以我完全理解管理方面需要克服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非常喜欢你提供的服务,而且我很高兴地看到你理解中国的文化,我希望你不光是在亚布力取得成功,同时在别的地方也取得成功。下面我们有请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翁以登先生发言。他是一个综合的专家。

  翁以登:谢谢!今天是亚布力第14年的年会,我已经来过大概10次了,第一次来是第三届的时候,以前都是讲中文的,因为今天我看有很多的外宾在这儿,我今天就用英语来发言了。我现在是在大学里面,可是我的工作是跟企业合作,所以我也是来自于企业的背景,所以我也想讲讲有关国际化方面的情况。朱先生刚才讲的非常好,在中国公司的国际化,这个话题非常地重要,就是怎么样使得那些在中国市场的中国公司更加国际化,在管理方面和技术方面、战略方面更加国际化,也没有什么走进来、走出去的问题,在本土取得国际公司的水平。现在我想讲讲五大因素你需要关注的。

  比如说复星是一个投资公司,尤其是相对那些想走出去的有核心业务的在国外扩张的,这两个公司是不一样的。其实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公司,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司,他们一直在走出去到别的国家,所以不是说中国刚发现这样的公司。现在有一点不一样的是,中国公司需要适应这样的现象,他们出去碰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好像觉得碰到了新问题了,其实如果他们研究一下那些美国的公司四五十年前如何进军法国市场,就会发现他们碰到的问题是一样的。他们可能跟美国的公司有一种不太一样的劣势,总的来说中国公司做得是不错的,所以我觉得中国公司有必要总结一下经验,借鉴别的公司是如何走出去的,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资金,是否有足够的实力走出去。昨天丁先生所属的主权财富基金愿意帮助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我完全同意,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尤其是对中国的民企来说,坦率地讲我不想一概而论,但一般来说对中国企业钱不是问题,他们有很多的钱可以走出去,钱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有钱以后需要一个战略,那么一个核心业务的公司,你不想遍地开花,那么这方面有很多的例子。即使在自己本土跨越了核心企业做一些别的事情,但是失败了,无论是在并购的时候或者是整合方面做得不好,所以失败了。所以我觉得战略非常地重要。不是有钱投资就能够投资。

  第二,要了解当地的法律,如果你想到一个法制社会进行投资,比如说美国,必须要了解它的劳工法律,美国的劳工法非常地严格,会限制在美国运作的公司,还要遵从环境法律,以及会计方面的立法。这些应该是在你签合同之间就完成这个工作,但是签合同之后每天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中国的公司当进行投资的时候应该做好准备。

  第三,要了解社会的情况以及这个国家的市场是如何运作的。所以田源的办公室设在美国,David的公司也可以帮助中国的公司到外面投资。

  第四,人才和管理的问题。有些人对国外的投资是比较理解的,而中国在其他国家的经理人员并不是很多的,中国有海外经验的经理人并不是很多。而有很多的欧洲人都在其他国家工作过,可能不是在中国工作过,但是在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比如说欧盟或者是在中东、亚洲工作过,有海外经验的经历就比较多了。这个情况正在转变,因为有有很多中国学生在海外学习,每个有20万中国留学生。他们了解其他国家现在发生的事情,他们也了解中国的社会,了解中国的公司,所以他们将来能提供帮助。另外的经验是来自于在西方工作过的人,他们将是非常珍贵的人才,如果你把他们派到美国去工作,他们在西方工作过可以帮助中国的公司来取得成功。海归不仅在外面学习过也要在外面工作过,将来会成为中国海外投资公司的很大的经理的来源。比如说Jeffrey美国非常成功,然后来到了中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他就是很好的人选啊,他是上海纽约大学美方的校长,能引领这个学校取得成功。纽约大学可能对中国并不是特别地了解,但Jeff是很好的人选,我们需要像他这样的人员,对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对西方的了解也包括对中国的了解。

  第五,文化社会以及价值体系。所有这些无形的东西任何想要在中东、美国、欧洲生存的中国企业都必须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必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而且必须做公民、雇主,如果想做到这些必须要有很好的公关手段。中国的资金、战略都没有问题, 净值率也不错,人员也有很大的改善,有更多的海归回来了。但了解美国社会和企业社会责任,了解美国政府、西方政治以及议会是如何工作的,议员的想法是怎样的,议员的想法和普通人的想法就完全不一样,要了解这些就非常关键。但这方面的了解是非常薄弱的。现在是索契冬奥会,这五个部分像奥运的五环,我不了解文化和社会就像索契冬奥会的五环只打开了四环一样。

  田源:您给我们讲了很重要的内容,你是一个学术界的人员,Jeff可能想说几句,因为上海纽约大学是中美合作的一个很好的例子。Jeff过去是康乃尔大学的校长,他现在是上海纽约大学的美方校长。

  Jeffrey Lehman:我要感谢田源主席,邀请我来亚布力参加这次中国企业家论坛,我学到了很多并和许多人进行了沟通,我知道中国企业家论坛是一个非常好的组织,我非常高兴来到这里。我想讲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作为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这是一个合资的大学,这个大学是把纽约大学的资源和上海东方师范大学和上海其他合作伙伴的资源进行了整合。我一直做跨国公司的董事会的董事,它现在330亿市值,我在这个董事会做了八年的董事,他们做了很多的并购。现在在资产负债表上有40亿先进,所以很多人问为什么你们不做并购,我稍候讲一下。

  我想讲的是,中国在海外的并购是越来越多了,对中国的公司在海外进行投入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有机增长,通过在海外建立分行或者是分支机构是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是并购的方式,去并购和购买外国的已经成立的企业。刚才卢迈先生也讲到过中国海外投资在过去几年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我想强调这样的一个事实,虽然一些并购净值是成功的,但大多数的并购是破坏了价值并没有增加价值,其中一个原因是并购的流程本身就是一个有问题的过程,它是很有意思的,当我们去谈一个交易的时候,是很令人兴奋的一个过程。有时候利用我们的分析能力,但我们的分析能力是有限的,即使我们有最好的外国顾问给我们提供意见,我们的分析能力也是有限的。这个并购有一些潜在的风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风险,但是我们对于协同效应非常地兴奋,而且我们觉得这个目标可以带来很大的价值,目前的运营者无法带来这样的价值,所以我们无法带来风险,当并购发生后这个风险就变得非常地巨大。所以我特别希望关注翁先生所说的人员的效应。

  任何的并购即使是在国内的都需要文化的整合,也就是收购与被收购公司之间的文化的整合,必须要有文化整合的过程,而且文化整合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这个复杂度在国际并购当中又增加了,因为这需要我们把不同的文化进行整合,这就更加困难了。刚才翁先生也讲到了地中海俱乐部的经验,他们在多个文化的运作中非常成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对一个人进入另外一个文化中仅仅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而是需要我们有两种技能:第一,要了解另外一种文化,要了解这个文化是如何运作的,刚才我简单跟大家介绍了,最近我给伦敦的一家公司提供顾问服务,这是一家能源公司在上海也有自己的业务,当然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他们上海的办公室和总部之间出现了沟通的问题,所以我和他们进行了沟通,在三小时之内我们发现了12个例子,这些情况下,人们在上海办公室做了一些工作,目的就是表示敬意。但是总部的人却认为这是不明智、不敬的行为,或者是不积极的行为,这是因为在总部他们对上海的文化并没有真实的了解,而且也并不了解人们之间如何相互沟通和表示敬意。所以对这样的变革的成功,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对文化交换了解。第二,有能力在多文化的团队中进行工作,能够在多文化的环境下共同合作,这样可能会产生误解,但也有机会使你对一个问题有多个视角的观察,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

  上海纽约大学我们培训我们的学生有这样的技能,特别是第二个技能。我们一半的学生来自于中国,另外一半来自于外国。所以每个中国学生都有一个外国学生做室友,所以他们每天在教室中学习文化的接触,他们在宿舍中了解为什么不同的人上床的时间不同,他们会有多大的差异,但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个过程。如果,你想要进行很好的收购的话,那你们可以去招聘我们的毕业生,因为他们做好了准备。另外,我们雇佣人才的时候,这个人才应该有相对的技能,保证有很多的欧洲人他们非常善于多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在面试的时候你应该关注他们这方面的技能,之后有很多的顾问公司能够进行培训,帮助公司保证他们的员工可以跨文化来进行工作。所以我觉得对并购不破坏价值是有可能的。但我们要知道,有很多困难我们必须要关注技术的问题,所以我们有文化的交际。

  田源:Jeff说的非常好,多文化的技能是非常关键的。Henri确实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但你已经接受了这样的挑战。我们知道你中文很好、英文也非常好,而且你是法国人。现在我们欢迎艾特·凯瑟克先生给我们发言。凯瑟克先生是怡和集团副行政总裁,我们知道怡和集团是英国一个老牌的集团,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在亚洲非常活跃,包括在中国以及在越南和其他的亚洲国家都非常活跃,怡和一定会遇到多文化交际的问题,是不是能够给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公司的经验呢?

  艾特·凯瑟克:我觉得我是经验最丰富的人,但我也愿意跟得到分享一下我们的想法。伦敦人到中国寻找投资的机会,很多中国人到伦敦寻找投资的机会。我们的公司在1832年建立的,我是第五代管理人员了。我们有很多的业务线包括房地产、旅店、零售业、餐馆、金融服务、采矿和交通服务。我们的市值是360亿美元,销售额600亿美元,我们雇佣了38万人员,我们关注的市场从中国到雅加达,包括大中华地区和东南亚我们有很多的旅店。我们在欧洲和美国的投资并不是很大,我们的成长来自于中国和东南亚,中国有很多人到来外投资我理解,因为这是增长最快的一个地区,资本增长非常地迅速,所以要到海外进行投资,我们的总部是到香港,在金融危机之后,90%的资产是来自于香港和新加坡的。我们还面临着一些竞争的压力,我们还需要在进行投资。我们有三个基本的原则,我们将投资和地理区域,这些区域是我们能够理解,而且增长非常地迅速,我们要理解我们所投资的产品,而且要投资于我们信任的管理层,我们非常地幸运,在企业界不常使用的词就是幸运,但我觉得我们非常地幸运,我们投资了印度尼西亚的一家公司,我们帮助这家公司进行了债务的重组,我们帮助他们发行了一些债券,处理了一些不良债务,使得这个公司能够在印度尼西亚发展的过程中获益。我们先投资10亿,现在复合增长率是19%,对我们来说原来的收入非常地少,而现在的收入是大幅度增长的。我们坚持了这些基本投资的原则,选择我们熟悉的产品和地区,在我们进行收购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文化的一致性,他们能够分享我们的价值观,能保持正直和长期的视角。我们对股价的上升或者是下降并不是感兴趣的,我们关注的是EPS,而且我们采取的是长期的视角,而并不是像私募股权那样关注短期的收益、快速地翻番、退出,我们是长期地存在的。

  所以我想这与战略是非常相配的。金融服务、汽车这些东西业务上也是互补的。最后一点是财务方面的影响,总的来说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盈利的,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一件事情。而且我也想说一下合作的伙伴,我们跟这个家族有几十年的合作关系,跟企业都有几十年的合作关系,不光是跟合作伙伴跟管理层也是如此的,这方面有很好的例子。最近中山汽车经销商我们投了7亿,这是上个月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有非常好的战略,我相信这是未来非常看好的项目。所以我想说的是,当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如果走出去应该怎么办,首先问一下为什么要走出去,因为我知道在中国资本是过剩的,所以在亚洲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尤其是跟欧洲和美国相比,亚洲的机会可能更多。有时候我听到这样的利率套利或者是安全问题、资金安全的问题,可能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中国的资金是很充沛的,所以我有足够的钱到欧洲设厂。但即使这样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很多的陷阱问题。

  田源:谢谢凯瑟克先生。怡和是一个家族企业,这家公司是财富500强公司,他们在亚洲和中国也有业务。刚才我们讲到了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我认为在中国开展经营的话,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了解人,否则的话人的问题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你在中国取得成功。现在我们开始自由提问。这位是一个有关并购方面的非常著名的律师,请你提问。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美媒:中国领导人提出重组解放军要求
  • 体育詹皇37+9热火胜 阿杜36+10雷霆灭开拓者
  • 娱乐好莱坞知名女星秀兰邓波儿去世 享年85岁
  • 财经投行中国找人潜规则:先问父母做什么
  • 科技富士康与谷歌在机器人领域开展合作
  • 博客唐师曾:80年代末“扫黄”行动(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硕士民工市场求职自降身价只求月薪3000
  • 向小田:回乡见闻系列总结
  • 朱大鸣:地价暴涨会不会刺激房价奔腾
  • 张庭宾:美元债是中国企业的金绞索?
  • 陈绍霞:土地增值税乱象探因及对策
  • 姚树洁:东莞性都是社会裂化惹的祸
  • 叶檀:东莞的迷茫
  • 慕白:朱长虹冒险背后的政治冒进
  • 罗毅:影子银行众生相
  • 张炎夏:部长生气了 我该怎么办
  • 连平:不动产投资意愿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