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选理论名称
二元城镇化发展理论
二、主要贡献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辜胜阻[微博]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概述
“二元城镇化发展理论”是辜胜阻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着手研究,90年代初期正式提出、后来又不断完善发展的一种城镇化理论。这一理论根据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际,主张以“城镇化”,而非“城市化”理论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该理论认为:绝对的“大城市论”、“中等城市论”、“小城市论”者所主张的发展某一类城市的观点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依托大城市推进城市化与依托县域城镇推进农村城镇化并重;发展大都市圈为特征的“网络发展式”城镇化与以县城为依托发展中小城市的“据点发展式”城镇化同步;主张城镇化要走适当集中之路,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小城镇过度发展的“农村病”和大城市人口盲目膨胀的“大城市病”这样的双重“城市病”;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要在产业梯次转移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动,中西部要做好承接东部产业和劳动力回流的“双转移”工作,实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处理好城镇化中的市民与农民工城镇化双重主体的关系,对不同城市的转移人口和户籍改革分类指导。
五、推荐理由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最大潜在内需。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要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并首次提出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观点,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新一届政府组建以来,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健康发展,有序释放城镇化内需潜力。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不能照搬经典理论,套用其他国家的现有模式,需要用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理论来指导。辜胜阻教授的二元城镇化发展理论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准确把握了中国城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突出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自身特色,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城镇化,对于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元城镇化理论是辜胜阻教授三十年来在对全国城乡进行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的结果。他先后主持了20多项国家级、部省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出版了八部城镇化发展方面的著作,并在国内外重要报刊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近百篇。二元城镇化理论和战略思想被学术界广泛引用。相关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人口科学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湖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十余项国家级和部省级奖励。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舞台上,他先后9次以专家身份在全国政协大会和政协常委会上建言,就城镇化发展问题提交近20多个政策建议和提案,受到决策部门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早在1992年,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先生在为辜胜阻教授的《非农化及城镇化理论与实践》一书所作的序言中就写道:辜胜阻同志研究城镇化问题“卓有成绩,特别是在非农化和城镇化问题方面更是有突出的贡献”。根据这一理论的创新性和现实影响力,特此自荐中国理论创新奖。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辜胜阻,《农村劳动力过剩与农村发展战略》,《人口•经济•社会》武汉大学[微博]出版社,1984年。
2、辜胜阻,《论城市人口分布措施》,《西北人口》,1985年第1期。
3、辜胜阻等,《人口流动及其后果探微》,《人口与经济》,1989年第4期。
4、辜胜阻,《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与老龄化》,《人口学刊》,1990年第1期。
5、辜胜阻,《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6、辜胜阻,《中国两类人口迁移比较研究》,《中国人口科学》,1991年第4期。
7、辜胜阻,《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及其战略思路》,《经济地理》,1991年第3期。
8、辜胜阻,《中国城镇化的理论支点和发展观》,《中国农村观察》,1991年第4期。
9、辜胜阻,《关于一县一城的农村城镇化设想》,《地域研究与开发》,1991年第4期。
10、辜胜阻,《二元城镇化战略及对策》,《人口研究》,1991年第5期。
11、辜胜阻,《论中国城镇化发展观》,《人口学刊》,1991年第6期。
12、辜胜阻,《非农化及城镇化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13、辜胜阻,《当前中国人口控制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人口科学》,1992年第2期。
14、辜胜阻,《马农村兼业经营与劳动力非农化理论及中国的实践》,《中国农村观察》,1992年第4期。
15、辜胜阻,《中国农村经济非农化实践及其发展趋势》,《农业经济问题》,1992年第6期。
16、辜胜阻,《中国城镇化基础及其发展对策》,《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
17、20. 辜胜阻等,《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及其区域发展模式》,《中国人口科学》,1993年第1期。
18、辜胜阻等,《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
19、辜胜阻等,《广东和韩国城镇化、非农化的比较研究》,《中国农村观察》,1993年第6期。
20、辜胜阻,《农村城镇化与城镇农村化研究》,《人口与经济》,1993年第6期。
21、辜胜阻,《论中国人口城镇化的十大关系》,《人口研究》,1993年第1期。
22、辜胜阻等,《当代人口迁移与城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
23、辜胜阻等,《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
24、辜胜阻,《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何处去?》,《改革》,1994年第4期。
25、辜胜阻,《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26、辜胜阻,《我的人口迁移与城镇化观》,《经济评论》,1994年第6期。
27、辜胜阻,《中国二元城镇化战略构想》,《中国软科学》,1995年第6期。
28、辜胜阻等,《论农村人口流迁的双重作用及其对策》,《中国人口科学》,1995年第4期。
29、辜胜阻等,《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理论思考和对策选择》,《人口研究》,1996年第3期。
30、辜胜阻等,《中国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31、辜胜阻等,《户籍制度改革与人口城镇化》,《经济经纬》,1998年第1期。
32、辜胜阻等,《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与战略选择》,《中国人口科学》,1999年第3期。
33、辜胜阻等,《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34、3. 辜胜阻等,《进一步优化农村城镇化的战略对策》,《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2期。
35、辜胜阻等,《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方向》,《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6期。
36、辜胜阻等,《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素质与制度创新》,《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于秘书处联系)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