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理论:三元经济结构理论

2013年08月26日 18:26  新浪财经 微博

  一、候选理论名称

  三元经济结构理论

  二、主要贡献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李克强、陈吉元、胡必亮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概述

  三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一定时期,由于制度方面的制约,如劳动力市场没有建立起来、户籍制度导致城乡分离等,加上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依靠政府力量建立起的城市工业主要是以国有大工业为主体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其吸收劳动力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要完成刘易斯所说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向城市现代工业部门转移的任务,我国不可能通过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完成,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直接地一步到位地转移到城市现代部门而完成,而需要多走一步,即首先大力发展三元经济(传统的农业经济、农村工业经济和城市现代工业经济),实现从二元经济向三元经济的转型,然后再努力实现从三元经济向一元经济和现代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五、推荐理由

  李克强在1991年第3期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以“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为题系统地论述了为什么我国不可能直接从传统农村社会转型到现代工业社会,而必须经历一个农业部门、农村工业部门与城市工业部门并存的三元经济结构时期的问题。他详细分析了三元经济结构在我国形成的客观条件、意义及其相互关系。他特别强调,由二元经济结构变为三元经济结构,并不意味着距离国民经济结构一元化的道路更漫长了,而是加快了结构转换的进程。他还分析了推动三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条件,指出了乡镇企业在一定历史时期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趋势。他也基于其三元经济结构理论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三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的政策建议。

  陈吉元、胡必亮在1994年第4期《经济研究》发表的“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重点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我国三元经济结构产生的制度背景与运行机制做了分析;二是密切结合我国三元经济运行的现实情况,对这种特殊经济模式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制进行了详尽分析,重点对我国农村工业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机制与潜力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得出了比较乐观的结论。两位作者还就与我国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密切相关的农村工业发展的资本形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研讨。

  1、三元经济结构理论属于一种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是我国经济学家根据我国转型期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同时,这一理论又具有国际可比性,它是针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W. Arthur Lewis)所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理论而创立的一种能更好地解释我国转型期经济发展特征的新的发展经济学理论。

  2、三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已被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所证明,而且迄今为止的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做法也得到了世界的充分肯定与好评。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与转型的过程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一定历史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其制度变迁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譬如说通过革命的方式武装夺取政权后实施一定的特殊制度如户籍制度等,这就有一个理论创新与政策的智慧设计问题。三元经济结构理论正是在参考了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不能走其他国家直接从二元结构转型到一元结构的道路,而是需要通过先从二元结构转换到三元结构,然后再从三元结构转换到一元结构的理论,现在看来这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是正确的。

  3、三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以及三位作者在这方面的贡献已经在学界得到了公认的肯定。李克强的论文获得了孙冶方经济科学1996年度(第七届)论文奖,陈吉元和胡必亮合著的论文也在更早一届获得了孙冶方经济科学1994年度(第六届)论文奖。两篇论文都获得了我国经济学界的重要奖项,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我国学界对这一具有创新价值的理论及其学术贡献的认可。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 陈吉元、胡必亮、赵燕青,《关于解决农民进城问题的对策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机密)》,1989年第46期。送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政协主席、副主席,中央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及有关部委。

  2、 陈吉元、胡必亮,《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分层转移与综合开发》,《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9年第123期。

  3、 陈吉元主编,《乡镇企业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4、 陈吉元、胡必亮,《关于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的对策》,《改革与理论》(河南),1990年第3期。

  5、 胡必亮(执笔),《我国乡镇发展研究》,《管理世界》1990年第4期。

  6、 李克强,《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7、 陈吉元主编,《论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

  8、 胡必亮,《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地域转移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农村经济与社会》,1992年第2期。

  9、 胡必亮、马昂主,《城乡联系理论与中国的城乡联系》,《经济学家》,1993年第4期。

  10、Ebel Wickramanayakeand Hu Biliang: Emergence of Rural Industrial Township Enterprises in China,HSD Working Paper No.42, March 1993, Bangkok, Thailand。

  11、Chen Jiyuan and HuBiliang: China’s R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Surplus Labor Transfer,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Post-Reform China, 19-22 October 1993, Jointly organized by Asian Regional Teamfor Employment Promotion (ARTEP) in collaboration with Swedish agency forResearch Cooperation (SAREC), The 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 (SSE) and The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China。

  12、陈吉元、胡必亮,《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研究》,1994年第4期。

  13、陈吉元、胡必亮,《农村人口流动与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纵横》(吉林),1995年第11期、第12期。

  14、胡必亮、郑红亮,《中国的乡镇企业与乡村发展》,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5月。

  15、胡必亮、胡顺延,《中国乡村的企业组织与社区发展》,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

  16、胡必亮,《中国村落的制度变迁与权力分配》,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

  17、陈吉元、胡必亮主编,《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

  18、胡必亮,《发展理论与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

  19、胡必亮,《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8期。

  20、胡必亮,《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年。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于秘书处联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薄熙来:王立军暗恋谷开来 不能自拔
  • 体育孔卡绝杀广州德比恒大胜 国安4-0 视频
  • 娱乐曝马伊琍怀二胎 文章再当爸双喜临门
  • 财经传广州多家银行暂停房贷:额度已用完
  • 科技84%网友认为微软CEO鲍尔默应该退休
  • 博客李庄:薄熙来犯罪证据链已经形成
  • 读书荒诞之举:宋高宗为何用十个处女选太子
  • 教育家长痛诉:小学面试害得全家开学恐慌
  • 金岩石:新股发行制度变革关键是啥
  • 朱平:解读A股移动互联企业
  • 马宇:反垄断之剑将挥向垄断央企?
  • 幽灵礼物:A股T+0是福还是祸
  • 叶檀:光大证券与中国市场的下一步
  • 徐斌:滞胀形势后的经济沙盘推演
  • 管清友:新兴市场十年梦醒
  • 尹中立:中国人口城镇化潜力已很有限
  • 王东京:政府为何鼓励出口
  • 石建勋:什么墓地是俄罗斯人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