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夜话六:小企业融资的挑战和解决之道(实录)(5)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4日 22:07  新浪财经微博
2011年12月14日-15日,由《财经》杂志和博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 2012: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图为夜话六:小企业融资的挑战和解决之道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2011年12月14日-15日,由《财经》杂志和博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 2012: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图为夜话六:小企业融资的挑战和解决之道现场。(来源:新浪财经)

  乔晓会:我追问您一个问题,除了信用体系建设还有其他的长远社会化的帮助之外,像你们这样的公司发展就不需要政策方面直接的优惠或者是扶持了?

  唐宁:我觉得刚才朱博士讲的有一个公平的环境就够了。当然了,如果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创新的环境那是再好不过了。我觉得现在这样一个创新的环境还是有的。其实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未来几年甚至是更长一段时间,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也是必由之路。所以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这一点的。

  乔晓会:周老师我想问问您,政府在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哪些是政府应该做的?哪些方面不应该做?我想请您最好结合一下以往我们在政策方面的方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或者是有哪些比较好的方向?

  周其仁:一讲政府大家都愿意做加法,这条加、这条加,加到政府的责任也很重,招呼不过来。我同意唐宁所讲的,社会和市场能做的事情不要都让政府去做。1000多万家企业让政府招呼,怎么招呼啊?没有泰龙、没有唐宁、没有包头商业银行,没有阿里巴巴(微博),要成立一个小企业融资部?我看你的会有的开。一直讨论下去吧。还是社会尽量能做的事情让社会尽量做。但如果不做或者是做不下去,这些问题就要有一个改革的程序来解决。

  刚才提到了,宏观环境稳定靠底下,是没有办法的。严重的负利率让所有的指数都歪曲。谁借钱谁合算。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反映出来的贷款需求不真实。负利率谁说贷款够?当然不好意思说大企业也不够,所以一耳朵听出去就是小企业不够。其实钱到哪儿去了?所以宏观稳定这个东西上至少利率为正,这毕竟是政府需要的职责。

  还有政府要通过法令让给企业做。我们有很多的信息系统,阿里巴巴的数据不公布,变成了部门的私有财产,掌握这个数据没有什么用,开放出来可以用这个信息做很多的事情。这个事情有一个法律,因为已经有法律了,所以公民的信息应该为社会市场发展来服务,不能变成部门的私有财产,这个东西要做扶持。

  我是多少年对"倾斜"这个词始终有一些保留,不要随便地倾斜。有时候出发点很好,一倾斜后果就不那么好。内蒙当年扶持贫苦的牧民养羊,贷款是低息,负利率一起来,就发现把贷款出去比养羊好多了。结果高利贷变成了地方的麻烦。很多人家都跑了,因为还不了债,形成了债务纠纷。所以,倾斜诱惑这些事情我倒不觉得那么紧迫。还有对整个社会一般性,谁都适用的公平的环境、宏观的稳定,不要在重大的经济参数上形成负值,这样让微观组织有空间。

  还有金融改革这些年挺不容易的,这些政策要有后续的政策。小额贷款只用自有资本去放贷。做了这么多年的小额贷款下来,里面有做得很好的,也有一般的、也有很差的。应该有分级和升级的机会。做得好的让它有一定的杠杆,但不能一步做成银行。比如说阿里巴巴,到现在为止今年可以放到12万户,最小的一个几千块钱,就可以打到卡上去。做得好的应该扩大一点他的额度。还有包商讲的,我在泰龙调查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如果现在是紧缩的时候,单独开一个口子是很难的。微调的时候先让谁微一下是可以选的,是不是要面向大企业的贷款先放松,还是先面向小企业、特别是做得好的小企业,先可以多一点额度,这是可以选的。

  总的来说,对政府的要求我倾向于不要提得那么完备,政府够忙的了。还是把最必要做的事情做好,经验证明这样效果非常好。其他东西交给市场、交给社会、交给企业。其实我们的社会底层还是有很大的创造和发展的空间的。

  乔晓会:现在台下已经有观众迫不及待地提出问题。我们再次以掌声感谢周老师给我们做高屋建瓴的分析。

  提问:各位嘉宾你们好我是证券市场周刊的于颖。刚才听了你们的发言,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第一是听了唐宁先生的讲话,我的感受是,其实小微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好像都像残障人士一样,必须需要政府的扶持,否则(这些小企业)就不应该存在。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都是很健康、蓬勃地成长。个别企业在宏观经济波动的时候,遇到了融资方面的困难,我认为不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不能把我们的小微和中小企业去扶持,扶持起来会更惨的。

  第二,我想说一下周老师说的政府不是万能的,他来选的时候问题更大,前段时间温州跑路的企业家稍微多一点的时候,有关部门提出来要商业银行允许中小企业的贷款的坏帐率容忍度要提高到5%,政府下的这个命令,银行真的出现了坏帐,钱政府给兜着吗?

  第三,我想请教一下周老师,现在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融资很困难,我们也可以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经济发展太快了,所以融资的需求比较大。从反面去想,是不是我们银行的供给有问题了?现在的状态下,无论是经济上升的周期还是一个下降的周期,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永远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因此在这个框架下,去讨论怎么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我觉得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商业银行的贷存比已经设了红线。而当政府调整总的货币供应量的时候,一定是调整限制各种各样的指标体系。大型商业银行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优质客户,信息透明、管理规范企业的贷款,把这些贷款放下去以后基本上就要塌陷了,肯定要挤压中小和小微企业的贷款。在目前的框架下再怎么说,也是说在末梢上没有解决问题。是不是从商业银行供给的结构上从根上解决?周其仁老师现在是不是金融机构改革的一个好的机会?允许进一步的尝试各种各样形式的中小金融机构。牌照管理是不是可以推进了?

  周其仁:我们跟阿里巴巴合作,在长三角、珠三角做了几千户的样本,进行小微企业的调查,发现(小微企业)从我们正规银行得到的贷款的比例,在整个融资当中的比例是很低的,大概20%左右。最大头是靠自己,靠亲戚朋友;其次是非正规金融,然后是正规金融。这两个三角洲有一些差别。其中长三角充分非正规金融融资比例还高一些,珠三角自有部分和正规银行这两块稍微大一点。这是一个现状,而不是说设计政策就可以马上改变的。所以这是一个常态。

  事情也有另外的一面,也不是说大企业、大银行都占用了资金。小企业本身就是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我就讲做了实验在座的各位都关心小企业,可能把钱借给我,你心里总是打鼓。这个事情倒过来要求小企业建立你的信用。这个信用要足够,如果很容易小企业出来第一天马上拿到大把的钱,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不见得有益。你知道借钱不容易,你就要付账单,包括以后的发展很重要。知识普及很重要,大家的行为要收敛。我们的两边偏会有问题的。

  当然我同意中国整个商业银行包括金融的结构也还要做很大。我也赞成泰龙、包商、阿里巴巴这种机构还应该再发展。但确实也要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中国过去的经验是一阵风,一个题目出来的东西,最后会留下很多的后遗症。还是要在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地发展。比如说小额信贷,所有的小额信贷都可以马上吸收存款,这是不合理的。应该设门槛,设一个分级处理的系统,让你对社会和市场做了好的事有更大的空间,要让这个原则变成政策变化的布局。不要在两边这么跳。

  我们有时候气愤,这么高储蓄的国家资源没有用好,放在了偏大的大型企业,对社会的增长、工业都不公平,这个批评意见是有道理的。但非常时期要一步一步来。我总之是倾向于把它看成是长期的问题。

  我希望《财经》年会持续地关注这个题目。不要因为今年出了一个温州,热门就搞一把,希望持久的关心、总结这里面点点滴滴的经验、教训,无论是政策还是时间的操作都逐步地提高。

  我们的调查是一个季度做一个地区,现在在做渤海湾,春节后会公布,之后做成都和重庆。主要是阿里巴巴有数据库,我们帮助一块做一些分析。我希望长久地来看,如果中国的小微企业以十年为期,从正规商业银行、正规的融资渠道的比例在上升,说明中国的经济就是在往一个健康的方向走。一天要解决两面看都做不到。所以这个事情可能回答不能太让你满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