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珠三角经济发展问策会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8日 19:30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5月8日消息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广东东莞市长安镇协办的“新转变 中国行――问策珠三角”今日在长安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活动。以下为实录内容。

  主持人:“新转变·中国行”,这里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特别节目,欢迎各位的光临!在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当中,中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但也曝露出我们在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当中一系列的问题,现在看来这些问题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比方说现在内需不足,过于依赖海外市场,比如说现在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有一句古话,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经历过这场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大家都形成了共识,就是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阶级结构。我们知道珠三角是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亮点,在30年之前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广东珠三角为中国探索出一条对外开放的道理,当我们面对经济转型,大家把目光盯住珠三角,希望珠三角为中国经济转型闯出一条新路。所以我们把首场“新转变·中国行”活动放在广东东莞长安镇,我们会触摸到中国经济最细腻的变化。首先介绍今天邀请到的嘉宾:

  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厉以宁先生;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先生;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先生;

  广东省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先生;

  广东省东莞市委副秘书长潘新潮先生;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先生;

  东莞市长安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欧林高先生;

  东莞市长安镇委副书记、镇长陈福坤先生。

  中央电视台广经中心郑健、许文广等;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董明珠;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蒋锡培;

  广东马可波罗瓷砖黄建平先生。

  参加活动的还有东莞长安镇的党委代表和企业家代表,欢迎各位的光临。

  首先让我们掌声请上东莞市长安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欧林高先生致欢迎词,掌声有请。

  欧林高:尊敬的厉以宁教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天“新转变·中国行”珠三角经济发展问策会在长安召开,首先让我代表长安镇委镇政府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长安镇位于东莞的东南端,全镇面积83.4平方公里,常驻户籍人口40000人,非户籍人口60多万。改革开放以来,长安镇通过大力发展外援型经济,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9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了208.4亿元,税收总额30.8亿元,镇、社区、居民小组三级集体经济总资产达到178.3亿元,户籍居民收入达到24282元。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镇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资源、人口、环境方面相继出现了瓶颈,资源要素制约明显,社会管理问题加大等问题逐步凸显。我们今天城市升级、文化升级,社会管理等重点,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步伐,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次问策会在长安召开,为我们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们热切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朋友们为长安的经济把脉、问诊,畅所欲言,各述高见,为长安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提供好的建议和意见,推动长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我相信,有你们的指导和帮助,长安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欧林高先生,正如欧先生所说,长安镇在过去30年创造了一个个的经济奇迹,我们希望在本次经济转型过程中长安镇继续创造经济。最近一段时间,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一直关注着珠三角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今天非常荣幸请到厉以宁教授,现在我们有请厉教授做主题演讲。

  厉以宁:各位,我要讲的题目是“广东经济转型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冲击对我们的经验教训。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了,为什么推行得相当缓慢,为什么到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冲击以后,我们才感到经济转型的重要性?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是经济转型的主体,在经济增长因为缺乏对国际形势和发展前景的充分了解,所以认为现在的日子很好过,就没有必要进行转型,耽误了时间。尤其是广东一些有出口倾向,有出口导向的企业来说,他们认为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对资源的大量使用,能够使自己的产品继续保持销路。一旦国际金融危机来了,市场萎缩了,这时候要想升级、想结构调整就困难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广东省委在2008年和2009年一再强调要腾笼换鸟,方向是对的,但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谁又懂得这一方针的正确呢?而且在企业困难的时候,为了避免失业的大量增长,地方上也感到力不从心。所以我们看到很清楚,要经济转型不但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且要选择推行转型的最佳时机。现在经济回升了,市场开展活跃了,应该说正是推进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机。

  第二个问题,广东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我们要看一下当前国内的情况,在国内三个最重要的增长极当中,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都在迅速地推行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长三角的江苏,环渤海区的天津滨海新区已经走到了前面,我们不抓紧推进经济转型对广东是不利的,在经济转型方面广东一定要有紧迫感,留给广东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010年春季,广东出现了招民工难的问题,这说明两点。第一点,外出农民已经不同于80年代初期和中期所出来的那批农民,当时他们只考虑收入,只要城里打工的收入比农村收入多,他们就愿意在城里打工。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新一代农民工考虑的是成本和收益的对比,他们不只是考虑在城市打工的收入,他们也重视到成本,大家意识到成本已经越来越高。为什么?离家出走这就是最大的成本,离开妻子儿女他们怎么生活,怎么照顾,这也是成本。所有这些,他们选择的是就近打工,何必到珠三角来呢?所以,这种情况下表明了情况正在变化。另外一点,如果出来打工,而技术水平又达不到广东企业的要求,同样广东这边也不需要他。因此可以看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经济转型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产业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道路。另一个含义是劳动力素质必须提高,劳动力素质不提高,那对于广东省经济转型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不但企业需要转型,产业升级也需要转型,如果我们只看到企业的转型,没有看到产业的转型,那经济转型也是不成功的。

  第三个问题,让广东的优势在经济转型中发挥出来。

  广东有什么优势呢?总共有四个优势,一个是区位优势,第二是科学技术人才的优势,第三个优势是社会资源优势,社会资源也就是社会关系。广东当初起来依靠的是香港、澳门和广大海外的华人、华侨,这是广东巨大的社会资源,广东利用了这一社会资源,经济快速起飞了。第四是体制优势,如果体制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前面的这些优势也受到了限制。所以,今天要认识一点,我们要进一步开放,没有体制上的创新,你怎么来进一步开放?我们要做到香港、澳门经济跟我们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体制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怎么行?特别重要的是,一定要考虑到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广东历来发展的主要依托,民营经济要进一步发展,这就是广东的优势,广东在体制上的优势,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点。在民营经济方面,能够解决到我们在经济当中的主要问题,广东在经济转型当中要关掉一些小厂、小矿,关掉造成污染的企业,人到哪里去呢?外省的可以回去,广东的怎么办?要靠民营经济,投资于大型基础项目是有用的,投资这些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后劲是有用的。吸收劳动力还是要民营经济,如果每一个吸引一两个帮手,那劳动力就有地方吸收,这就是广东最大的优势——体制优势。有了体制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出来了,社会资源优势也可以利用得更好。

  第四个问题,城镇化给广东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在整个广东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看到城镇化是主流,城镇化本身就是就是结构调整。今后十年,如果我们全国来说,现在我们城镇化率是46%,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十年之后我们的城镇化可以达到56%。56%意味着什么?就是说我们有一半以上的人已经是城镇化了。每年出来多少人呢?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提高,要出来一千多万人,这一千多万人包括老年人、包括未成年人,也包括青少年,如果进城的话,这是多大的商业机会啊?这么多人进城要盖房子,要拓宽马路,修学校、修医院,水电气、公共交通等等,这些都有巨大的商业机会。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讲,广东自己可以创造这么多劳动力,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实际上也就是消费因素对经济方向的增长,城里人总要工作,而留在农村的人因为人口少了,农村规模可以展开,农业产业化,城乡居民收入都可以提高,提高了以后就可以增加购买力。我们单靠投资拉动,单靠出口拉动都是不够的,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为广东下一步的经济增长提供市场。

  第五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新问题,我第一次讲到,广东可以在单向城乡一体化转向双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先走一步,做出试验。

  为什么这么提?应该说广东在城乡一体化方面的确是进展很快,我们在广东的中山市做了调查,广东中山市调查报告显示,中山市在城乡一体化走得相当快,当然和全国其他很多地方一样,都是比原来设想得快。重庆、成都是试验区,江苏的苏州、浙江的嘉兴、广东的中山也都走在前面,还有一些省。但不要忘记,城乡一体化是分两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单向的城乡一体化,单向的城乡一体化是什么意思?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的城乡一体化都是双方的城乡一体化,农村人向城市迁移,城市人根据自愿也可以到农村去生活,到农村去居住,也可以在农村进行投资。所以广东有可能在双响城乡一体化做出试验,双向的城乡一体化与单向的城乡一体化是不一样的。能够吸收大量就业靠什么?靠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将来吸收劳动力的主要抓手,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到哪里去?不是第二产业,而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吸收的大学毕业生近70%,都到现代服务业了。如果是单向的城乡一体化,第三产业可以发展,但发展不大,因为停留在传统服务业的水平上。因为农民进城,本身的水平和本身所拥有资金的多少只能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很重要的因素是靠双方的城乡一体化,双方的城乡一体化是当城里人到农村以后,到农村盖房,在农村办大规模的养殖场,这样对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就高了。只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才能发展起来。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是靠市场号召的,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哪有靠政府号召第三产业发展,假如我们没有走双向的城乡一体化,广东不仅有助于经济的转型,还可以解决一系列现在感到困难的问题。

  现在什么问题感到困难?农民住房的产权问题。为什么城市盖房子、买房子可以有产权,而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农村自己盖房子没有产权,这就是问题。农村的小产权房的问题,小产权房问题实际上迟早要解决,这应该在双向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逐渐解决是更为合理的。农村房子的抵押问题,在法国工业化过程中,当时农民进城,法国小农经济国家,他们建立了不动产抵押银行,你进城打工,把地基交出来,房子交出来,可以取得一笔贷款,什么时候还清钱就可以,如果不还清的话,法律把土地封存。这样农民进城不乱啊。所以我相信,广东假定一个县级市或者大一点的,取一个地级市做试验的话,我们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将走在前面做试验,这将对广东的经济转型有很大的好处,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厉老师分析了广东经济转型过程当中几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问题。刚才厉以宁老师提到,广东经济转型留给广东的时间不多了,而且我们几次来广东采访,我们感受到广东企业家身上的紧迫感。刚才厉老师提到了,这不是企业的转型,而是整个经济必须要转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的不仅是企业家的努力,还需要政府的努力,其中包括财政政策方面提供的支持。今天非常荣幸请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先生,我们有请贾康先生为我们做主题演讲。

  贾康:谢谢主持人,大家好!在谈到财税的政策之前,我想从更宏大的视野中谈自己的基本认识,我发言的题目是珠三角发展中的守正出奇。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三步走过程中间,我们已经看到珠三角的发展是重要的,有声有色的组成部分,而且当中可以称之为现代化进程的领跑者、排头兵。而中国的现代化是我们一百多年来全民族的梦想,我在1977年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之后,为了准备考试,准备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参加布展,在那里看到孙中山先生的手书,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看到他作为历史伟人在高度上考虑我们怎么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如果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话下来思考,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这条路已经越来越宽了。其实发展才是硬道理和毛泽东所说的,如果我们搞社会主义不能发展起来,我们要开足球奇。在小平同志力主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当中,我们实现了拨乱反正,路越走越宽了,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大世界潮流和中国现代化融合来说,我们可以看这几个基本要素,大潮流必须实现工业化。和工业化伴随着必须实现城镇化。我们一直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形成自己的工业体系,伴随着城市化、城镇化也是不可逆转的过程。但是在传统体制下,我们在这方面没有非常成功的,可持续的进展,而出现了十年浩劫这样的悲剧,但在我们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之后,我们有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加了进来,就是改革开放所表述的市场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另外一个是国际化,我们要一如反顾地实现全面开放。这四个要素加在一起,这是我们考虑珠三角进一步发展不容回避的,在几个要素下来带来了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化,更广阔的是高科技化和高科技化当中要求的低碳化的明确要求。

  如果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我们进一步贯彻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思路,我们必须认同和贯彻现在的最高决策层的统筹协调的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珠三角过去30年成为中国蓬勃发展的领跑者之一,应该充分肯定这里有难能可贵的探索,有世人瞩目的成果,有宝贵的经验,有层出不穷的闪光点,但我们面临着接踵而来的挑战。

  尤其是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在竞争中的忧患意识,在转型升级当中的紧迫感,就这样一个着眼点,我为什么要概括出守正出奇这四个字呢?是想说这样一个基本看法。首先我们必须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就是守正出奇的“正”,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法则,所谓人间正道。邓小平先生所说的,一百年不变的基本路线就是中国现代化最基本的正,是基本的人间正道的概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锐意赶超和实现后来居上的民族复兴需要这种路线。后来跟着的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要有充分的重视和准备实现挑战,实现超常规的现代化赶超,想具体谈三个实际问题,作为守正出奇可以观察到的切入点。

  一、我做了一些初步了解之后,我认为在珠三角进一步发展中间,特别迫切要处理好我们怎么样从原来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态势上,确切无疑地转型到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更高的层面上来,我们面临着这样更高的要求,我们面临着挑战,怎么处理我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真正在发展当中节能、降耗、低碳化生产和可持续的新推动力,怎么样把这样一个过程和我们潜在的进一步发挥的优势结合起来,不得不面对的相对劣势,这是非常明显的,继续发展必须有新意、有突破,面对挑战要处理好的重大问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