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分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9日 19:59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月9日消息,2010年1月9日,第14届(2010)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以下为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分论坛实录。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第十四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今天上午在完成紧锣密鼓的开幕式和主旨演讲之后,今天下午是三个论坛模块,第一个论坛模块是展望中国经济变革之道非常高兴应邀作为这个模块的主持人,我是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友。

  在这个板块当中我们将请出许多同学老师和来宾朋友非常熟悉的专家学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先生;湘财证券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李康先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先生;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先生;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先生。

  这个板块的主题是展望,有请台上四位嘉宾用最简洁的语言阐明一下自己的基本观点。

  巴曙松:谢谢主持人,我们看到进入2010年1月份以后,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分歧又很明显,集中表现在银行的信贷投放上,据不完整渠道了解的情况,进入2010年的第一个工作周大概每天平均的信贷投放到1千亿,我估计到1月底的数字出来之后又会引发一轮对中国经济,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国经济变革的一个争论,但是因为吴晓求教授创办了这么一个平台,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前三个星期讨论,背后有合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不合理的地方可能容易导致大起大落,合理的地方在哪儿?很可能蕴藏着合理的信息,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难得的发展的时间窗口。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短期波动,从整个发展阶段角度来说,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本形成,是人均资本形成量比较低,表现在各个方面。正好中国经济率先复苏,而西方这些发达国家还处于去杠杆化的过程当中,所以复苏强度不够,在这个时期正好是中国实现危机之后,对中国冲击比较小的加速资本形成的时期,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在西方国家正常的年份,在中国今年这么高的投资增长,信贷增长,我看资源价格早就飙升了,现在也升了不少,但是还可以接受。所以在中国经济率先复苏,而细分国家还没有复苏的期间,正好是后危机时代,是中国加速资本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不应该人为设定一个多高多低的信贷限额,而是以物价,我们承受资本形成速度等来作为一个实事求是的标尺,从这意义来说,今年要让经济增长动力释放处理,而不一定形成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市场前期传的6、7万亿的信贷投放增长是不够的,换句话说,如果像去年一样,满足实际项目的进展,顺利的推进,经过一个建设周期之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了,可能有助于下一个周期抑制通货膨胀,因为固定资产多了之后,原来很容易出现通货膨胀原因就是煤电油运供应很紧,现在投资规模大了以后,有助于下一周期抑制通货膨胀,短期来说,容易导致短期的物价压力,但是从经济压力来看,反而有助于抑制下一个周期的压力。一句话,在后危机时代,是中国经济发展难得的时间窗口。

  主持人:下面请张燕生发表观点。

  张燕生:刚才曙松讲了今天,我讲一下明天,我讲三个主题词,未来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经济和大国的金融来讲,一个是大国的经济和大国的金融首先应该有大国的战略,大国的战略核心就是我们要从前三十年外向型经济向未来开放型经济转型,要内需为本,外需是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助力,今后怎么在战略上向大国的战略转变。转变大国战略经济国际化非常关键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人才的国际化,为中国今后的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储备国际化的人才,全球性的人才。第二个就是资本的国际化非常关键,也包括国内直接融资的开放,和间接融资走出去也包括今后计入国际资本市场,这对我们下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第三个就是产业和产品的国际化,我们无论从节能减排还是低碳经济,还是下一步的发展,我们都应该从全球考虑我们的产业布局,因此我们讲产品产业的国际化,人才资本的国际化,经济的国际化会成为外向型经济战略向开放型经济战略转变的重点。

  第二句话,大国的经济应该有大国自主的全球生产体系,大国的自主全球生产体系也包括下一步对外直接投资,也包括2.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的再配置。2008年底对外金融资产直接投资不到6%,外汇储备投资占68.7%,未来对外金融资产的格局需要变化。第三个贸易的战略和贸易的结构将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要构建一个以零部件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的格局,中间也会出现一系列的调整,比如加工贸易可能会随着人力资本的成本上升,环境资源的成本上升,煤电油运的成本上升,这有可能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可能带来什么影响?前年的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加工贸易的顺差2970亿美元,如果加工贸易这部分减退,中国还能不能有这么大的贸易顺差?这是一个问题。因此要构建中国自主的全球生产体系,变中国制造为东亚制造,为全球制造。

  第三个主题词就是中国怎么构建面对明天的大国体系。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一个惨痛的教训,我们金融开放,我们参与全球金融一体化,我们发现我们经济命脉受华尔街和全球股市影响很大,下一步如何建立中国自己的全球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体系和建立起中国对冲全球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对冲机制,这对大国金融来讲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上午有很多金融前辈把这个问题讲得很透了,下一步中国金融怎么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主持人:燕生已经讲到比较宏观的要素,如何保证大国经济,大国金融顺利健康地崛起,需要有大国战略,我在阅读晓求主编的主题研究报告中有一句话,唯有一个具有强大资源配置能力且具有良好风险分散机制,并居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现代金融体系才能维持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中国的全面崛起才具有坚实的基础,他更多从金融的角度表述的,反过来也是有逻辑关系的。巴教授和张所长在宏观上做了一定的表述,我们下面请李康先生谈谈他的观点。

  李康:谢谢主持人,我觉得吴老师在一个适当的场合确实提出了一个适当的题目,在全球注目中国的时候,提出大国金融核大国经济的问题,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不韬光用晦了,是不是应该低调一点,低调不低调在于别人怎么认同你,龙永图说原来搞小摊子可以不按规矩办,但是到大市场不能见了城管就跑,你摊子还在那,我们很小可以躲在巨人的阴影下,但是你长得跟姚明一样,再怎么韬光用晦别人也可以找到你,这种场合还是直面我们面对的现实,再提出我们应对措施可能更加全面一些。所以提出大国经济的观念还是比较及时的。

  刚刚两位,尤其巴所长提出一个很好的观点如何看信贷?我觉得举一个例子,2007年2月份的时候,美国的新闻周刊发表一个文章,这人作者写了一个《后美国世界》,他讲了中国之迷,他说全世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完善的法律体制,第二个条件是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最奇怪的是中国这两个方面都不太具备,但是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个人乔治根大学的教授,后来我仔细看说了什么东西,结果扎卡利亚搞好乐观一个循环论证,我只能定义为中国因素,中国的因素导致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话给我们什么意思,老外有时候看得最清楚,我们恰恰自己看不到自己,如果我们按照原来的观点判断中国经济,包括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经济趋于破产等等的论调,包括何清涟提的现代化的陷阱,说2009年中国经济要崩溃还是怎么着,现在2009年已经过去,所以我们判断中国经济还得抽出,从时间、空间上判断经济,温总理说2008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也许过几年看看,2009年是中国经济最好的一年,经济发展了,消费也逐渐启动了,农民收入增加了,进出口不怎么样经济还达到8%了,但确实还有很多问题,会不会贸易的赤字,但还是要看主流,我总觉得有一些海外归来的经济学家过于悲观了。

  听说有一位经济学家预测到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后来又人寻求这个人的观点,他从20年讲要崩溃讲到29年终于被他讲对了。有一位经济学家在中央电视台讲,政府不要干预,不要怎么样,应该怎么管理,我们打个比方,这4万亿是不是放在投资最好的,如果没有这4万亿,没有银行货币9万多亿,现在我们经济形势会怎么样?所以我们判断中国经济形势,总觉得自己进步不够,一下子可能就进步了,但是你没感觉到,吴晓求老师提到中国汽车第一,总量第二,钢铁世界第一,出口世界第一了,多少年梦寐以求的,赶美超英早实现了,我们现在感觉不到,你过五年看看。

  我们是不是还有什么问题?我们问题很多,但是感觉两个问题必须要注意,一个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跟中国地方政府的管制之间的冲突怎么样解决?现在到底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它的增量可以覆盖管理不善弥补漏洞,还是管理不善导致了突发性事件,使经济进程出现大的波折。比如国进民退等问题怎么处理?现在最大问题就是地方政府不讲信用。第二个问题要判断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产能是不是过剩了?如果用计划经济判断产能过剩的观点就是一个计划经济的观点,尤其对新兴产业,风能、光伏、太阳能哪个是将来的主体,谁知道?你怎么就能拍脑袋说哪个是主体,产能过剩是产品充分竞争的必要条件。所以这个问题是有教训的,当年把录像机厂搞完以后关门了,我们把柯达胶卷做民族企业保护,柯达胶卷不行了,所以这个问题还是要交给市场评判更好,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对将来市场发展会有影响,这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李康提到的问题非常重要,到底什么是措施,中国能够在30年当中快速崛起,中国因素到底是什么?待会儿提问题就是这个问题,刚才提到姚明,姚明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最好的名片,看姚明这样的人,看姚明这样的贪图就不可能跟邪恶轴心国联系在一起,我们国家如果像姚明那样健康成长,也就无所谓低调不低调,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下面请范剑平先生。

  范剑平:今天的话题很大,但是我还是想讲一个比较小的事情,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是出色的,应该说用多少战略支持,中国应该也是可以承受得起的,现在不仅是中国人自己肯定自己,全世界都在夸中国,但是专家们主要的责任不是唱赞美之歌,主要的责任还是给经济挑毛病开药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