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5日B会场下午实录(7)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23:34  新浪财经

  邓锋:有很多具体操作的方法,首先要让企业家和投资人的商业利益,长期的利益目标要一枝花,这是关键的,我自己做过企业也做过投资,我明白当投资人和企业家对企业未来的策略不一样,牵涉到自己利益的时候,特别是金融风暴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对赌的事,表面上看对投资者有一定的保护,我个人认为不但对投资者没有保护,当利益出现损害,企业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会做出不利于公司长期利益的事。

  我们首先做的事情是,我们开始的时候很好有对赌的条例,金融风暴开始的时候就要讲是不是要调整,把期望值降低,没有对赌的也要讲,实际上我们建立一个企业,不需要今年成长多少,明年成长多少。2008年做的一件事就是开始做2009年的预算,绝大多数企业是把预算的收入调低,2007年是竞争对手要花钱,必须要花钱增加收入,2009年的预算是不要想到竞争多么激烈,是怎么圈地,首先把增长的期望值调低,也把花费降下来。所以做的第一个事把预算做起来,做好预算以后,对2009年的目标一致化,我们一步一个脚印。金融危机来临以后,上市的时间更不要想着很快上市,这是最关键的。

  另外我刚才讲了,做预算的过程中,当投资人和企业家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要改过来。在实际操作当中,还有一些更具体的,比如说2009年的时候,我们把财务的预算上,和企业家一起把财务控制做得更好一些,这里面有敏感的地方。风投投资进来以后,是不是要管财务,金融危机一来就管理财务。风投不是这个意思,我认为通过财务建立公司的内控,当公司内控不好的时候,其实有很多不该花的钱花掉了,对公司长期是不利的。

  有统计数据表明,公司是节俭的公司,公司成功的概率更大。有很多风投跟我说,希望企业家比较节俭,关键是文化。其实这是从一个角度来看,企业家在财务控制、内控上做好的话,企业发展就更成长。我们花时间在公司内控上真正做到了,2009年没有必要大发展、圈地,把自己内功练好在最重要的,真正练内功上把其和投资者的战略投资一致。

  刘坤灵:大家很清楚现金为王。如果没有钱,根本活不到明天晚上,一点机会都没有,这个时刻里面VC怎么确保钱留着的,因为有钱才能继续。如果往下降的要注意怎么控制下降的速度。

  第二,因为VC投的很多是早期,早期没有赚钱,这时候很麻烦,很多人不愿意出资,它又没有钱,很快就没有了。所以要找到新的投资商,实际上难度比较高,现金还是最重要的考量,谢谢!

  Patrick JENEVEIN:我现在补充一点,的确现在有危机,但也有机遇。仍然有很多的机遇,企业家、投资者都可以利用好机遇,你们可以互相合作,现在就是大家可以真诚进行投入了,可以一起努力,可以将你的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赵劲松:我们投资的企业现金都是正的,不是负的,我们让企业调整战略,很多成长型的企业是快速扩张,是靠收购、并购,市场看得不清楚的时候,要让他们收缩一下,苦练基本功,使自己的盈利状况更好一些。市场不好的时候,有更好的收购和并购机会,做好下一轮经济起飞、成长的时候,能够准确得更好、更充分。

  John ALBRIGHT:首先我想说,无论市场好还是不好,必须要和管理层达成利益上的一致。当然,这里要看看你是新来的投资者还是投资很久的投资者,我们和客户和投资的公司有很长久的关系,我们要确保公司的现金流可以支撑。比如24个月,另外还要减少开支,有的时候销售做得不好,必须要进一步进行投资,进一步进行投资后,可以较快的改变状况,改变公司的面貌。

  当然,如果说公司情况不好显然不是很好的事情,但必须要采取行动,扭转这样的局面。我想大家之前也讲了一些意见,因为我们发现现在整个市场情况不是很好,竞争也不像以前那么激烈了。有的时候如果过渡激进,想尽快登月,但登月以后就回不来了,所以要非常重视。

  曹大容:我在美国6年的VC,回到中国有一定的时间了。中国的VC和创业者有冲突,实际上是企业找错了VC。美国能源就是VC投资和成长期投资和PE投资是分开的,三种投资者根本不接触,中国基本上都在一起,所以VC的做法和PE做法不一样,文化追求的利润或者怎么控制风险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对流协议在美国VC圈子里面是没有的,投资是帮助企业增长,他们的风险控制不是每一个案子要成功,而是十个案子里面有没有一两个非常成功,是这样面对风险的。我感觉中国现在的行业还在初步的VC/PE和创始者磨合的时代,因为有时候找出投资对象也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肖冰:我们做VC的,肯定要准备遇到这个情况,企业出现业绩波动的情况怎么办,就是很难保证业绩都是按照目标前进的,特别遇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里面,组合里面肯定有企业出现问题。我们在国内做风险投资已经十年了,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企业出现问题,除了各位说的以外,我们在业务上做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在上一轮的时候,中国宏观调控的时候,企业非常困难,差一点就不行了,企业家差点坚持不了。企业家非常孤独,在他最恐惧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倾诉,很难跟他的下属和同行交流,我们和他们的股东,是战略投资者,可以和我们交流,我们给他很大的信心,相当于心理辅导医生一样,让他坚持最后五分钟,就像打仗一样,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这时候我们起着心理辅导的作用,他能够坚持下来,最后这个企业发展得很好。

  这一次也是这样的,我们跑到最困难的企业去为他们提供经验和支持,让他们顶住最困难的时候。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看最困难的企业现在缓过来了,形势非常好。因为市场反弹了,我们要站在企业方支持他,坚持到最后时刻。

  张希:我想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在国外看到的许多公司,当然在国内国外都是一样的,一个公司的成功取决于团队。我们觉得在国外常常看到一个公司在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会把比较有职业经验的国际视野的国际管理人带到里面来,Google、易贝都有职业管理人,而中国比较难,我们如何帮助企业打造高水准的职业管理团队。

  Patrick JENEVEIN:我这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个投资者来说,可以不断的给管理团队很多机会,比如说我们可以让他们很好的了解国际上的最佳事件,我们可以告诉管理团队,建立一个愿景,通过愿景采取行动。

  赵劲松:带来新的管理团队最大的问题是职业团队和管理团队的文化融合,创业者觉得企业是自己的,是他的家,把高管请进来觉得有外人的感觉。我空降到展讯。主要是看企业家的性格和心胸,中国有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主要是融合的问题,让企业家感觉到他有需求。他自身体验到,然后要求我们的投资者帮他们寻找,而不能是投资人根据职业的分析,根据我们的经验,觉得缺哪一块,就找那一块放进去,这是很难做到的。

  张希:我很高兴邓锋在场,他们创业的团队把公司带到上市,而且以40亿美金出让。请邓锋说一下作为创始人怎么成长。

  邓锋:确实我们当时是创始人,包括我自己很快引进了CEO,而且CEO的销售和市场都是请外面的人,从开始我们是管理公司,后面变成管理开发、工程这一块,因为在硅谷很容易找到职业管理人,而且硅谷的文化基本上来说创始人不一定要做CEO,包括Google、思科、雅虎都是这样的,他们的心态都非常接受。而且我们的心胸比较开一些,开始的想法是要做联合国,所以我们不仅有美国人,还有澳大利亚人、欧洲人、日本人,各种人都有,这个是最做到的,难度比中国要小。

  我回到中国觉得很奇怪,中国为什么这么难。里面有几个因素,一个是中国企业家的心态,确实很多宁做鸡头,不做牛尾。控制把商业化成功更重要,与企业家谈的时候就说自己把企业做大,怎么都行。如果跟他仔细谈还不还的时候,他非常难受。另外中国不要光怪企业家,要使用职业人,我们在大外企工作过,如果空降到小公司里,心态完全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大多数的失败不能靠企业家控制太严,不让服务放权,确实是不行。我们也有失败的教训,从外企招一个管过千人团队的,让他到百人的小公司就不知道怎么干了。我们做的事,第一,投资的时候选择有学习能力的企业家,让企业家自己学习,有些企业家能感觉到跟他的心态开放了,能不能倾听,学习别人的看法,有学习能力的企业家依靠他们的学习能力。所以我们选择的时候是选择人品,是价值观。企业要想做多大,要看人是什么样的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