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6月5日B会场下午实录(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23:34  新浪财经

  赵令欢:谢谢您的问题,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说是共同的问题,我愿意分成两类,一类有体制问题的企业,就是国企;还有高速成长阵痛的企业,那就是民企。我感觉国企当中,体制的弊病是首要的弊病,我们20多个投资是某种性质的国企改制,改制之后生产力得到快速的释放,我刚才举的三个国企的例子,无论是利润角度描述还是生产角度,都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国有企业放虎归山。我们看国企的时候,老虎从笼子里面放出来还可以狩猎,但有些放出来就会饿死了。国企也有管理的问题,管理总体水平远远低于非国有企业。但这两点对投资者来说都是特别好的事情,因为有空间去提升,特别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投资者都可以应对市场。

  以前有一本书是《大败局》,就是可以预见的民企,失败也就最快。有些民企靠卖酒卖了很多钱,后来扩充到房地产和高科技,但是他们懂卖酒,一般养成习惯就是自己做,或者让自己的亲戚来做,这种是没有扩充性的,但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民企除了管制问题,还是战略问题,这是比较重大的环境。

  提问:首先向各位表示感谢,刚才几位嘉宾做了很好的演讲。我想请问赵总,作为PE的排头兵第一,你们对旅游有没有参与。还有您又如何看待旅游配套投资的前景,有一个数字是旅游数据占到GDP的8%左右。

  赵令欢:这是比较高深的问题,我按照自己的经验试着说自己的体会。旅游我们比较重视,弘毅有新兴的行业叫文化产业,很多门类分法把旅游放在文化产业,早些看看过与旅游相关的《印象刘三姐》这样的事情,当然在深圳,我们所在的任先生的华侨城概念,把锦绣中华、世界之窗做起来,以景带房。从并购投资的角度,没有真正的找到合适的机会,有几个方面让我们觉得有兴趣,但是无法下手。首先产业是很快好产业,但好产业未必是好的投资产业,特点就是小大小敲的人很多,第一代创业机会很多,是不是能够成规模,能不能整合成大的发展企业,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特别明显的趋向。离文化稍微再近一点的,和政策红线离得比较近,比如说内容,涉及到内容就不知道怎么管理、审批、权限,或者哪个领导人不舒服了,说了一大堆人,让一些企业折腾。管理方案不一样,所以这是我们有兴趣但没有下手的地方。至于旅游加地产的概念,我觉得这是成功的模式,还会继续成功,但仿佛属于综合行业,实际上是房地产行业,不是特别单纯。由于复杂性,我们也没有去投。

  谢岷:郑先生也是做整合兼并,对旅游文化产业有没有看过?

  郑晨:我们看过一些项目,但属于比较概念的阶段。企业家有想法,没有真正的实施出来,或者没有看到已经验证过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现在非常有兴趣,但处于一个看的阶段。

  提问:赵总,贵公司参与两个项目都和医药相关,是否贵公司看好中国的医药行业。还有中国的政策之下,贵公司看好哪些行业?

  赵令欢: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每年都看,也试着看出要不要转。一般的看法是和中国国计民生相关的行业。弘毅被投企业没有受到冲击,这些企业除了有市场以外,还要有技术、有品牌。这样看下来,几乎和所谓的消费大众日常相关的行业都是好行业,是不是好的并购投资行业,需要另外研究。比如看分散度是不是很高,有没有整合的趋势,如果分散度高,又有整合的趋势就是很好的行业。国人说房地产行业是很好的行业,这个行业比较散,万科只占很小的一个范围。另外一个极端,环保到新能源,从政策到心态大家都比较支持。

  第一个问题回答是很鲜明,我们从投资的角度很看好中国的制药行业,中国的制药公司和发达市场的制药公司,从质量、效果都远远低于国际,但是我们的需求非常旺盛。有中国药和外国药同时存在,会花钱买外国药,中国的药大有可为,因为水平低、业态旺盛。如果是并购投资商,就像小孩到玩具店一样,有很多的机会。我们在行业里面布局,从原料药到中成药,到化学创新药都做了布局,我们相信这个行业轻易的可以放进去一两百亿做本金。

  谢岷:关于这个问题,Amir GAL-OR先生有一些评论,请Amir GAL-OR先生介绍一下。

  Amir GAL-OR:去年我们也投资医药行业,主要是指设备和服务。我们将生命医学的总经理放到上海来,我们也将一个美国的医疗基金放到中国,我们非常关注中国的医疗行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历史,我们认为30%的投资都投在医疗器械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医疗服务,还有医疗原材料的案例,我们去年在上海也做了医疗行业的案例,我们相信对于医疗设备来说有很大机遇的,你可以带来专业知识,就可以带来很多的机遇。对于西方的医疗设备需求非常旺盛的,希望将西方的设备进行本土化。另外对于中成药,基于中成药的需求也非常之大。我想说,对于开发来说,医药的发明就像配方的东西,像可口可乐一样,虽然是一纸配方,但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认为这就是像纸张的电池一样,一旦放入这样的电池,就马上可以产生很多的机会,得到很多的利益。所以,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同样也相当于这样的电池,我们举电池的例子,其实医疗设备的循环利用也是很好的方法,因为这不像电池,电池用完以后就扔掉,这是污染环境的。

  另外对于中国的中药,也可以使用,比如我们有这样的配方,进行发明,改制中药,将中药带到国外去。所以在这两块,我们都在寻找着合作伙伴,任何是医疗设备还是中成药都可以。过去像化妆品我们有一些新配方和新发明,我们现在希望在医药行业找到这样的公司,这也是我们在未来几年会做的重要内容,非常感谢。

  谢岷:感谢Amir GAL-OR先生对医药投资进一步的评论。

  提问:您说到有1000多个公司可以和他们一起做项目,我的问题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你觉得怎么样的公司或者什么样的专业知识会对中国做案例来说是受欢迎的。

  第二个问题,是不是说有一些敏感,或者受到限制的专业知识是不能够被分享的?

  Amir GAL-OR:我想说,以色列这个过程是非常小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内的市场,而且我们没有原油,所以我们只是有理念。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接受教训,必须要有创新的理念,因为周围都是敌人,必须要想办法生存下去,所以我们从小就是产生新理念,寻找解决方法。如果参军风险也非常的大,您说到以色列过程没有国内的市场,因为国家太小了,但有丰富的理念,我们把理念带到美国,现在试图带到中国来。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我们可以利用中国非常好的公司,有时候您有混合的技术,有时候您有垂直的技术,比如半导体、封装、发动机,你可以有许多的理念,可以进行混合。另外一个是软件还有医疗设备,还有水、农业,农业也是我们可以进行很大支持的行业。当然与军事相关的比较复杂,有些与国土安全相关的产品,在中国也非常受欢迎。

  我想说的是,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机遇,但必须找到成本比较合适的进行发展,适合当地的市场。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网站,比如我们有孵化器,可以产生很多的理念,提供给这些公司。

  提问:尊敬的六位嘉宾下午好!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六位都有国外生活、投资的背景,我想问国外的投资和投资本土最大的区别、不同是什么?你们有没有从国外投资的经验中带到本土犯错误?

  你们更倾向于投资自己熟悉的行业,还是根据经济周期判断行业呢?在现在逆周期的情况下,你们看好逆周期的行业吗?

  谢岷:这是有关投资策略,谁想先回答呢?

  Alberto FORCHIELLI:中国是很不一样的,因为在欧洲和美国,公司找你的时候已经准备好了,比如说净值调查等等。在中国不一样,必须和老板谈,然后做净值调查,可能要花一年时间。欧洲公司过来找我,我说信息怎么样,中国的公司来,我不能说让他们打道回府,必须要做一些净值调查,给我们提供必要的信息,所以中国比较复杂。

  Amir GAL-OR:第二个问题是投资的错误,我想说一下最大的错误还是人,这其实并不是中国才会犯错误,在世界其他地方投资也会犯错误,比如判断上的问题。外国人来到这里,如果不了解文化会犯错误,中国人到海外去也有问题,发现所有的事情都不一样了,所以关键是人,想降低风险就必须花一些时间进行聆听,建立彼此的信任,否则就有很多问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