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格局下的中美经济未来论坛对话文字实录(6)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 21:06  新浪财经

  提问:

  我想问克鲁格曼教授一个问题,您之前说过作为一个经济学家要对这个社会有用,您觉得您之前这两次对危机非常准确的预测对于美国经济或者世界经济有用性体现在什么方面?如果有的话是什么样的效用?如果没有用的话,您现在有没有感觉到在您之前两次非常准确预测之后奥巴马政府对您的声音有了更多关注,如果有的话,您想对他们最想说的最需要防范的风险是什么?

  保罗·克鲁格曼:

  我和奥巴马政府有经常的联系,不会缺少沟通,有些时候他们认为我不对,有些时候认为我是对的。这并不是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之前的布什政府根本不跟我交流,他们也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是,现在这届政府就很不错的,沟通不存在问题了。世界对这个危机的应对比之前危机的应对要好得多,其实我会抱怨我们应该做的更多,至少我们已经走对了方向。我自己还有其他的一些人确实做了很多分析工作,很多人坐下来看了一看日本的情况怎么样,为什么日本当时失控了,你该怎么办?因为总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只要你看到出现了危机,流动性的陷井,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你应该考虑到如果出现了一些常规的货币政策不起作用,有一些非常规货币政策,你可以采用财政的激励政策,我们已经看到了,而且不是等很久才开始实施,马上就开始实行,我觉得奥巴马政府已经推出了很庞大的刺激政策,这比其他很多政策做的都要多,力度都要大。我们对其危机的管理已经超过了对以往危机的管理。怎么说呢?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做,这将成为第二次类似于1930年的大衰退,因为由第一轮金融危机会带来恶性循环,对实体经济带来更大冲击,正是由于我们之前做的工作,所以现在没有这么糟糕,这些经济学家已经从之前危机中学到了教训,我们并没有避免它,但是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工作,使我们比以前更好的也对像30年代碰到的危机。

  主持人:

  有一个网友也是问到了奥巴马政府的表现,大家知道在小布什政府执政时期,克鲁格曼是批评他们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做的工作并不好,小布什政府上台100天的时候调查支持率是17%,而现在奥巴马支持率是67%。这位网友想问一下现在奥巴马已经上台超过100天了,你给他的表现打多少分?

  保罗·克鲁格曼:

  B+A-,我觉得对于银行支持比较少,政策不够,他们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很不错,但是很不够,还应该再高50%。他们对于金融市场的政策很不错,特别是博南克的功劳。医疗保健方面的政策看起来也不错。怎么说呢?总体而言很不错,我们不可能有什么万灵丹一下子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我觉得他们这届政府是很有能力的,组织有效,井然有序,而且很有意识。所以,我挺满意的。当然,我希望他们将来有更好的表现,但是考虑到现在的背景,我们有一个很不错的政府,我们面临的威信是前所未有的。

  主持人:

  从你来看A-B+已经是很高的分数了吗?

  保罗·克鲁格曼:

  对,我们在普林思顿有这样一个政策,避免分数的通胀,我们给一个班的同学评分不可能有25个同学得到A,所以A-已经很不错了。

  提问:

  民生银行是这次活动的主办单位,所以我觉得民生银行应该多提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克鲁格曼先生准确的预言了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危机,我想问一下您对中国经济了解多吗?中国的经济危机什么时候会发生?在发生之前,我们的政府和银行应该怎么应对?第二个问题,去年全球金融风暴爆发以后,我们政府应对是比较迅速的,我对打分也比较感兴趣,您给我们的政府打多少分?

  保罗·克鲁格曼:

  我对中国经济了解不多,我对中国外贸知道一些,还有对外关系。我觉得中国的经济很难评估,经济统计数据无法很好的体现现实状况。但是,中国统计数据不甚明晰,比其他地方更不能表现现实情况。很多经济学家说我不知道看中国统计数据会得出什么结论,问题是我可以坐下来看看日本的数据,日本的GDP或者是工业产值可以体现现实情况,但是我不知道看中国的数据是不是可以真实的反应现实状况。

  第二个问题很难回答,显然中国做的很多工作来刺激信贷投放,有很多基础设施项目被推出,看起来是很强有力的一个激励政策,从某种指标来看是非常成功的,他快速的改进了经济表现,其他的一些指标展现了其他的信号,比如电力消耗量并不是很高,对于碳元素的原材料进口也减少了,发电量也减少了,所以很难说。就我来看,即使是中国专家也有不同的观点,经济学家也是如此,总有经济学家想告诉你想听到的东西,所以回答第二个问题是我也很困惑,中国比其他大部分国家都更难理解,所以很难打分。

  主持人:

  这次在克鲁格曼教授回到美国之后,你再给纽约时报写专栏的时候,对于这次中国之行会怎么样写?你最想传达给美国读者什么样的信息?

  保罗·克鲁格曼:

  我不知道,我得想想。毫无疑问,我会写写这次中国之行,今天早上本来打算看纽约时报,但是却看了医疗保险的事情,当然我看到的非常有限,从飞机下降以来和别人交流也有限。

  主持人:

  在克鲁格曼先生进这个会场之前有很多记者围着他,他当时就说天气有点热,你们太热情了,我们的脑袋需要一点点冷静的时间。

  提问:

  我有一个问题问克鲁格曼先生,我拥有一家美国的房地产公司,在波士顿,我的问题是你是不是能够预测一下下一次全球经济的繁荣期是什么时候?

  保罗·克鲁格曼:

  我不知道。但是,我说我不知道是有前提的,因为这个还不清楚,我不知道这个繁荣将来自于什么地方,没有明显技术上的推动因素,也没有明显的推动力,所以我得想想这些经济繁荣的驱动因素可能会来自于哪里,所以现在我不知道。我很担心我们可能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经济缓慢增长或者是不增长的状态,就像日本90年代那样,甚至于时间更长,因为美国能够通过扩大出口来推动经济的复苏,但是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我们没有另外一个星球供我们出口,我不知道恢复的来源和动力来自何方,我担心低落的经济会维持比较长的时间。

  提问:

  刚刚讲到预测,我的问题也是关于预测的,假设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是过热的经济,我们预测到他本身存在一种危机,这个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道破这种危机,但是可能使人们丢掉信心,结果使经济运行低于正常水平。另外一种选择是没有道破这个危机,这个时候配套一些措施使经济慢慢回调。我想问克鲁格曼教授,你会选择哪一种情况?因为预测本身,如果你预测一些不好的东西会使人丢掉信心,使预测变成新的东西,他对于现实意义就是使得经济运行出现问题。所以,我想问克鲁格曼教授在这两种情况中会选择哪一种?

  保罗·克鲁格曼:

  这个要取决于你坐在什么位置上,如果是政府的话,他不会预测灾难,因为大家会指责是政府导致的灾难。所以,政府官员会说一些淡淡的无关紧要的话,当美元明显高估的时候,美国政府官员应该怎么做呢?他们不会说美元是被高估的,他总会说美元应该强劲,当然他也知道事实并不是如此。所以,美国官员就说我们希望美元能够适度强劲,这样的话你说美国弱20%并不是恰当的说法。但是,如果你是独立分析师的话,你就应该说出事实,因为你的工作并不是让大家活的开开心心,而是说出事实,让大家都知道,在蒙蒙胧胧的睡梦中醒过来。所以,独立分析师说出事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想政府总会是说服别人说分析师说的不对,这不是真的,他不可能直接这样去说,因为大家还是会相信你的话,所以我认为政府很多话并不反应的事实。

  提问:

  我经常听到说中国经济会超过美国,您认为这最终会发生吗?这是人口因素还是技术因素?这样的话会对美中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保罗·克鲁格曼:

  当然会这样。中国的工人和美国工人一样聪明,他们证明他们能够采用新的技术,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所以,最终中国肯定会成为大于美国的经济体,但是这个时间什么时间发生呢?这个就很难说了。因为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到底有多大,如何进行调整,这还是一个问题,现在大概是占到美国40-60%的样子。但是,可以很合理的猜测,二三十年之后,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经济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当然,也可能比这个时间更早一点变成这样。但是,事情会有一些变化,如果你把日本、欧洲等经济相加才相当于中国,所以中国经济已经很大了。当然,我们可能有一个新的体系,是不是会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从华盛顿搬到北京,这个中间会有各种各样的参与者,以后他们能够很好的进行合作,我深信这个会变成现实,而且是相对来说比较快的,因为美国强大的时候美元很强劲,他就发出很大的声音,现在美国和欧洲几乎是平起平坐,中国在货币和其他因素影响之上,中国的声音会变得越来越强,华盛顿可能需要和三方平等坐下来商量。

  提问:

  市场上会说有很多亚洲的银行机构回到的美国,在这个结果被宣布之前,财长说这个不会有问题,你说到底是不是相信他的话?到底是取决于你是银行的身份还是其他职业的身份?你对压力测试的结果是怎么看的?

  保罗·克鲁格曼:

  这个压力测试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他回答的是一些假设性的问题,根据一些具体的假设,这个经济可能会发生一种什么样的变化,银行的资金可能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所以说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银行体系是否足够强健能够正常的运作,我想我的观察认为不是那么强健,很多银行难以达到压力测试的条件。所以,我并不喜欢这个,按照总是希望银行找到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压力测试只是假设情况的模拟,说如果怎么样应该怎么样,这不是实质性真实的事情。至于说你是不是银行家,是不是为此而感到安心,大家都觉得银行确实应该有这样的改革,如果同样的银行体系和我们产生了问题的银行体系一样的话,就会带来一些担心的方面。所以,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两年之后还有另外一次危机的话,我认为应该把他做一个相应的修正。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