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格局下的中美经济未来论坛对话文字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 21:06  新浪财经

  所以,我的回答是这样的,一个很好的结果,大家皆大欢喜的成果是这样的,会有一个全球的气侯协议,我们大家会一起携手来做一些比京都议定书更好的东西,我们会明确的指出机制,有一些具体的对贫困国家的补偿措施,我们会建立起来一个机制,每个国家都参与,不知道是不是成立一个世界气侯组织,这也是可能性之一,这会改变很多东西。当然,中国很多二氧化碳排放,制造的东西,消费的产品,都是出口到美国去了。也就是说当我们有气侯变化机制的时候,可能二氧化碳排放的量会比较小,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很大的东西,会价格比较高一点,这样美国就会花更多的钱来买这些能耗很高的产品,这样也可以。我觉得这样可以在全球机制当中加入这一条,每个国家都应该把环境问题纳入到自己的生产进程中,这样也会有利于全球贸易。

  张维迎:

  在座还有一位嘉宾比较特殊,是来自中国的企业界,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严介和先生,严介和先生每次公开演讲都非常吸引人,非常受关注,我们也非常高兴他今天来到这里参与这个对话。下面,欢迎严介和先生。

  严介和:

  说句心里话,我们谈中国的事情和克鲁格曼先生交流意义不是太大,为什么?因为他根本对中国不了解。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持续繁荣,政治的持续进步,道德的进步,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呢?因为中国不是第一,中国到第一的时候,美国人就会听中国的了。我们国家从短缺走到过剩的今天,而且过剩不是严重的过剩,是初级的过剩,企业不景气,日子不好过,这是好兆头,企业日子好过,就有很多空缺需要我们弥补,企业不好过的时候是一个好兆头,危机开始了。我们国家不懂什么是危机,每天都是在危机中,因为麻木了。从短缺走向过剩的过程中危机越来越近了,美国为什么这么强大?就是因为经常有危机。韩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有危机。朝鲜为什么那么穷?因为没有危机。危机是对于强国、富人来说的,哪有穷人谈危机的?对于强者来说危机是机遇,对于弱者来说危机是灾难,对于智者来说危机是机遇,对于愚者来说危机是苦难。对于世界来说,危机对于中国影响不大,因为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去年下半年,我们2007年年底企业就不景气了,这是好兆头,我们从短缺走向过剩了。所以,1978年是改革开放元年,1992年是市场经济元年,2008年应该是商业文明的元年,结束了几千年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 鸦片战争是用西方商业文明替代了我们的商业文明,欧洲工业化用了200年,我们用了30年,这就是计划权利的卖点,如果没有计划权利,中国肯定没有今天。中国到目前已经从投资拉动型,资源消费型走向技术创新型和产业革命型,这是好兆头。

  他不可能了解中国,这是没有办法的。我想跟克鲁格曼交流美国的事情,美国从产业文明进入了危机,走向了财经文明,由于财经玩儿的太大了,所以这次重大危机,似乎能走向真正的智经,从产业经济到财政经济,真正意义上走向智慧经济,这是美国最权威的,是因为他的高等教育,我们的高等教育是事业,人家的高等教育是产业。过去美国是向欧洲借钱,这个世纪是向亚洲借钱,向欧洲借钱解决基础设施,向亚洲借钱打造金融产业,但是玩儿的都有点过火。我想问克鲁格曼先生,美国如何从过去出口产品进口钞票,走向出口智慧进口产品,我想美国和中国就没有矛盾了,美国可以把高端智慧向中国出口,把中国产品向美国进口,这就没有矛盾了。他现在是向我们出口产品,而进口我们的钞票,我们是他的债权国,我们的钞票给他花,他现在银行纷纷倒闭,股票纷纷稀释。比如我们2008年美元对人民币贬值6.8%,作为两万亿外汇储备的中国一万亿人民币不知不觉就蒸发了,作为美国这样的国家,从货币道德的角度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美国什么时候可以从出口产品进口钞票走向出口智慧进口产品,我认为世界就和谐了。谢谢!

  张维迎:

  我不知道克鲁格曼教授能不能完全明白你说的意思。

  保罗·克鲁格曼:

  非常感谢,我并不是很了解这个问题是什么。我承认我没有很了解这个问题是什么。

  严介和:

  中国人基本都听懂了,美国人没听懂。

  保罗·克鲁格曼:

  我回答一些我听得懂的问题吧。其实实体经济得完成很多任务,像美国这么大的国家不能仅仅是出口一些商标、高级的技术等等,我们得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一些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当然很不错,我们有很好的研究设施和机构。但是,我们应该出口一些实体的东西,在2006、2007年,我们的出口又再次振兴,我们有很多制造业产品出口了,不仅仅是高精尖产品,还有很多普通制造品也出口。出口的振兴因为金融危机而夭折了。我想将来美国还是会出口很多制造业产品,比你们想象的要多得多。现在看起来很奇怪,其实我们还是出口很多我们生产的东西,很多跨国企业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到美国来投资。所以,我们觉得有很多美国人开的车都是日本造的、德国造的,其实很多是在美国造的,虽然是日本和德国公司,其实我开的德国车就是在美国制造的。当然,美国在进行制造业的振兴,将来还会出口制造业产品,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冲突。我们有一点是不会做的,长期以来我们把纸币出口给世界这是不对的,如果我理解了您的问题,您是不是在抱怨中国购买了美国的国债,而使货币贬值以后有很多钱蒸发了。中国政府对此很感惋惜。但是,如果你知道如果你买一块钱美元,你虽然得到的报酬是会还给你一美元,我们并没有告诉你会还给你多少人民币,我们只是告诉你借一美元还一美元。如果外汇储备买了一万亿美元,你又觉得这一万亿美元用其他币种计算不值这么多了,这是你的问题,我们是以美元计价的,这不是我们的问题。

  张维迎: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这些大量的制造业产品,如果美国不从中国进口的话,美国自己生产是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行性有多大?

  保罗·克鲁格曼:

  当然可能,只要有时间,我们从中国进口很多东西都是服装,我年纪很大了,纽约当时有很多工厂的,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在洛杉矶还有很多造衣厂。我们当然有能力生产这些东西,而且当然国际贸易使他的价格下降,使得更低的价格拿到,使我们生活质量提高,这是为什么我们从中国进口商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生产这些东西。国际贸易是带来一些好处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我愿意出多少成本还能够生产这些东西。当然,你没有原油是挖不出油来的,如果没有淡水是生产不出来淡水的。但是,像这种制成品只是价格问题而不是能力的问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50年之前,中国向美国出口量也是很小的,当时中国出口那么小,世界也是照样生存下去的,所以这并不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我们没有自己生产,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生产。但是像美国这样的一个大国,我们觉得有相当大的柔性,很多事情最重要做还是能做的。所以,有的朋友跟我说危机是什么?我说危机如果是意味着世界末日到了就不是危机了,是一个极端的问题。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