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对全球经济重构区域经济利益协调与合作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 20:05  新浪财经

  另外一个故事是天津开发区,有个华明镇也是搞城乡建设。村里面的宅基地是1.2万亩,示范经过市里面和国土资源部的批准,国土资源部给了它8000亩的流转指标,三年内交回。于是,他就把12个村全部集中起来,盖了一个楼,让农民上楼,去年基本上不上楼了。“上楼”是什么概念呢?12个村1.2万亩地,把这个地拿过来以后,这边盖楼只用3600亩,还有8400亩,这8400亩全部国有化,市政府拿出了4000亩、区政府拿出来2000亩、镇政府拿出来2000亩,8000亩目标腾出来的地又要回去了。那12个村已经复垦了,统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资金的平衡是个问题,因为它完全是政府领导的,财政拿钱来改革的,盖的新村花了24个亿,腾出来8400亩地,留下来的地,结果钱按出售的价格能够收回来,成本37个亿,卖地38个亿,但是现在遇到经济危机,收入只有2800万,支出是30几个亿,现在是区政府财政的建设,一、两年之内还可以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农民长远发展的问题解决不了,有两千多人没就业,农民长远发展的问题。

  这两个故事我想做几项分析。现在的城乡统筹是变相征地的方式。新点子可以看到,解决了农民的住房问题,但是侵犯了农民的土地权。如果说我们征地是强制性的,城乡统筹是咱们把农民忽悠上楼,把地拿走,是这么个办法,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最后的土地还仍然国有化。第二,在现在这个体制条件之下,我觉得城市政府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城市政府一方面要拿地要解决扩大城市的用地,另一方面通过地的办法给城市融资,不然的话,有了地也建设不了。这样一个状况,就使得城市政府不管使用征地也好、还是用城乡统筹也好,这两个是一致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得城乡统筹问题解决不了。真正要解决城乡统筹是一个原则,就是土地给城市来用,而把受益留给农民,把土地的租金给农民,让农民长期的享用。第三,现在的城乡统筹都是政府主导,而是剥夺了农民的参与权和发展权。

  所以,这个过程可以看到,你能选择你的住宅权,但是你选择不了土地权利,政府主导的过程,我觉得城市化是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如果能够把受益给农民,农民肯定参与,这个过程就是农民的城市化。

  另外一个也需要我们来认识这个问题。现在的状况咱们在这个过程中间有两个口号,一个就是“宅基地换房”一个是“以土地换社保”。以土地换社保,我觉得问题在什么地方?土地权利是农民的财产,而社保权利实际上是公民权利,你想一想要用自己的财产权利去换公民权利,和上海现在搞的一样。户口是公民的权利,我现在要拿钱来买我的公民权利,你说荒唐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是一样的,这是说不通的事情。你想一想,咱们现在有些政策,背后到底是什么东西,我想应该明确了,我不想再讲了,谢谢大家!

  殷醒民:下面我们有请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叶剑平先生。

  叶剑平:刚才张教授的我的题目是“社会经济转型期我国农村土地改革与城市化路径”。第一个问题是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急剧变化。第二个问题刚才李市场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讲统筹、城市化,从宏观层面上都已经决定了城市化的道路。

  我就从微观来说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两种城市化,一个是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化,一个是民众自发的城市化。这里面存在着政府和民众的博弈,博弈就是利益之间的争夺。最后想说一说未来城市化的路径,就从土地改革的角度来说。第一个问题我就不想多展开了,大家可以看这幅图。城市收入增长的速度很快,农村的收入虽然也在增长,它要抛出可比的价格,如果换算的话,实际上增长更快的。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两者的差距是越来越大,我想,这是整个社会不平等所产生的。

  这种差别张先生刚才已经说了,通过增殖的收益再投入到基础设施,一部分人是收益很多了,另外一部分人是损失了,并没有真正实现一个城市化的收益。路径一是自主安排,就是我们法律规定的一个路径,我们法律规定所有进入城市的土地,必须要征用再进入城市国有化,没有另外的途径。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意味着路径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不管是通过规划,通过了土地的国有化来推动的一个城市化,这个过程一个是土地的国有化,农民没有任何谈判条件,就把土地让出来,另一个土地的基差收入被城市所拥有。导致的土地对城市的过度依赖,在过度的依赖中城市就不断的扩张,实际上现在也是走这样一条路。第二个问题社会矛盾加剧。原来是三无农民,现在叫四无农民。无业、无固定的收入、没有土地、没有了社会保障,这样的一个农民,所以,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第二种路径是市场导向。在这样一个争夺过程中,农民自发把土地参与到城市化进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农民参与工业化进厂、乡镇企业,有的是参与了其他的房地产开发,现在在中国叫小产权房,农民自发的开发房地产卖给城市的人,这样就形成了隐性市场,这个不被政策和法律所保护。虽然它不被保护,它有利益上的好处,大量的土地也在悄悄的进入到市场去。这也有一个隐患,由于政府的规划还没有到这,使得这样一个区域实际上是形成了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产权不受法律保护。所以,政府主导造成的外扩,农民主导或者集体主导这样的城市化造成了大量的隐性市场,形成了大量的隐患。这两种方式深入下去的话,都能造成某一部分人利益的损失,如果这样蔓延和农民主导这种城市化实际又造成了隐患。所以,我的结论是第一种城市化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农民的博弈、诉求是越来越高,虽然现在喊着城乡统筹,没有一点利益平衡的前提下城乡统筹是没有基础的。

  第二个说了问题重申,主要不受法律保护。原来我去深圳调查,深圳某个区85%的土地要到了整顿的地步,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最后只能认可它,最后形成了新的城中村的改造,造成了大量的成本,也包括管理成本。

  前一段时间去德国,我就想看一看人家的城乡统筹来说出我的结论。这是乡村,乡村主要是乡村区。我们一说农村这肯定都是农民,我们一说农村这肯定是农业,我们一说农村农民、农村、农业,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人家乡村是什么呢?像这样的一个村只有一户是农民,以农业为生活的来源,其他全是在城里工作。这就是城乡统筹,生活的质量是一样的。这里头的依据是什么?他做了50年的空间规划,从空间规划到各个专项规划,就是一个真正的记号,而不是喊口号,我们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了口号,它一样的,三个区域白色的是经济发达的区域;蓝色就是经济落后的区域;黄色就是经济中等的区域,在这样的区域里进行规划。公共的投资更多的是投向蓝色的区域,这样就达到城乡生活的等值化。刚才有三个区域,在几十年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我是想统计一下它的人口是不是趋于城市化,看看这三个区域,他的人口变化不大,他在城市化过程中,人还是在内,当地就来消化,并不是急剧在大城市里头去。

  我的理解,实际上所谓的城市化是把乡村之间的一些资源更好的利用,为了非农产业的服务这样的一个过程,使人还是留在内,包括人的就业、减免税收等等。除了人家城市化过程中GDP发展经济薄弱的地方,通过他们的规划后,实际上他们的增长是一样的,不会像我们国家一样大的差距,达到了均衡发展的目标。

  在这样的一个指导下,我想我们的城市化路径应该是以居民生活条件等值化为选择,建立一个协调权威的规划,而不是政府的号召、口号,一定要规划,任何一个政府、任何一届领导上台都应该持续这样的规划来实施,我想这才能够有保证,否则的话是政治任务,否则波动就很大了。

  第二个要建立统一的市场。城乡的土地应该是同样的权利,不能够受到歧视。在我们的中国城乡土地是分割的,权利是不对等的,权利的实施也是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要消除歧视,要达到真正的统筹。第三要释放土地的功能,把农民锁定在那个位置,这样的功能释放出来,变成自己的资产,进入到市场。最后让农民直接参与城市化进程,而不是成化让你进程不让你进程的过程,这是城市化是公民整个社会,或者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城市人的事,更有农村人的事。

  这样的过程,一个人的权利,一个是土地的权利。这些权利如果对等的话,我想我们的城市化,未来的矛盾会越来越少,我就报告这些,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