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对全球经济重构区域经济利益协调与合作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 20:05  新浪财经

  目前的这种城乡发展的方式,没有较好的体现出来,很多的问题。更多的体现为并行建设,结果我们可以预见到,再过20年,我们现在正在出现并行城乡分布式的建设,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怎么办?我们觉得应该选择一种什么样中国城市化路径,应该倒过来,应该是城市支援农村。实际上这和我们现在中国正在进行的两个大的区域城乡统筹这个试点理念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更强调把农村的生产力要素向农村来输送。具体讲就是要由过去农村支援城市转移到由城市支援农村,并把两者能够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说的统筹城乡的战略。因为劳动力现在还是农村往城市来流动。

  如何来实现城乡统筹呢?现在我们总结起来,根据四川和重庆两个地方统筹城乡实验区的经验来看,至少做到六个方面。由农村包围城市或者由城市来包围农村,一个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就是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放到一盘棋上,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土地非常珍贵,中国的粮食安全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威胁,通过城乡统筹规划能够做到城乡节约用地。第二,要统筹城乡的土地管理,现在我刚才谈到,现在中国有2.5亿农村人口已经转移到城里,他们在农村都有我们说的宅基地和自留地,现在农村大量的土地和宅基地是空置的,同时我们又由于农业的生产主力方式还落后,我们农业现代化现在推进很困难,下一步如何能够统筹农村土地的管理中国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推进。再一个是统筹农业的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也有一个双向的流动。最后,还要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再加上我们现在正在做的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现在的统筹还是由城市向农村来辐射。

  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三种路径。我们过去是农村支援城市,现在看问题是比较大,结论是我们应该采用城市来包围农村的方式。这可能是我们一个最佳的选择,这和我们现在提出来的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方略是一致的。

  下面我讲一下要补充的观点。一个观点是我们传统思路来考虑的,城乡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呢?大家一致认为是收入的差距,实际上这种受居住和生活条件这种差距的制约,我们最后体现为人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之所以不同,最实质的还是公共服务质量的差距。这样来讲,我们过去在采用的政策和措施里面,主要就是强调要提高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把这个作为提高的基本条件,这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但是现在看,如果我们不首先解决农村公共服务差距,我们是难以解决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所以,这里面我们要强调的一个观点,一定要转变我们的过去的思路,我们首先要解决农村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城里的人才能够去投资,只有具备了这种条件。由于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农村优质的人力资源,他们会到城市来。什么是农业最大的危险?将来谁在干农业?中国广大的农村人口是通过教育的渠道,都从农村出来的,而且是优质的人力资源从农村出来的,生产力的要素要从城市往农村辐射的话,我们要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在解决收入问题上,而且首先解决公共服务差距上,来解决人均GDP的问题。

  我要补充第二个观点,怎么解决中国的农民工的半城市化问题。现在我们说的中国45.68城镇化里面,包括有1.3亿居住在城里半年以上的农民工。他们应当说是中国城市化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工作在城里,但是他们没有资格、没有条件在城里定居,我们现在把他成为城乡两期边缘人,按道理他们工作在城里,有的甚至十几年,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财富,但是他们不属于城市人口,他们之所以不属于城市人口,就因为他们没有现在这一张“中国特有的户籍卡”,所以他们就不能在城里面居住、医疗、享受社保以及子女的教育同等待遇。

  现在说城乡二元结构。现在我们的城市也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就是城市原来的户籍人口。我们现在如何解决好中国农民工问题,是中国先一步能不能建设一个公共的社会,能不能建设起和谐社会一个重要大问题。如果说,我们的1.3亿农民工能在城市沉淀下来,对我们现在解决的问题是大有帮助的。现在中国经济消费上不去,所谓扩大内需上不去,这4亿人的话,如果都在城市里面和城市人一样消费,我们的内需就扩大了。现在出现了大问题房地产,如果说我们的房地产往前发展,要考虑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他的方式上要通过廉租房或者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来融进城市。

  这里面存在两个观点。一个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不是一个健康的,就在于我们能不能正确的采用路径。过去我们采用了农村支援城市的方式,现在又有可能出现城乡并行建设方式,都可能与城市化的本质要是不相符。

  正确的路径应当是城乡统筹的方式,即把城市化发展置于城乡一体化的轨道上。要把1.3亿的农民工融入到城市化来。

  殷醒民:如果说生产要素流入到更低的农村区域,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如果实现了,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促进还是延后的。

  李守信:实际上第一个问题是很简单的,中国城市定义,城市的功能是一个集市,它里面居住的人口是非农业人口。人们从事就业是非农就业,这个区域我们中国成为城市,但是现在中国还有1.9万个小城镇,这个和现在城市的概念有一些不同。因为在小城镇里面,还居住着农业人口,他们从事是农业工作,他们居住已经相对开始集中了,在过去的乡镇所在地,我们改名交镇了,但是本能上城市和城镇发展的趋势是一样的,都要走向城市化。将来的人们可能从事的是农业,就业在农村,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是城镇化了。

  我们现在用的城市支援农村的概念是两个方面。第一个从公共服务角度来讲,政府的财政要转移支付,首先在公共服务领域,主要向农村倾斜,这种倾斜不是单纯的和城市并行建设,而是和城市一起考虑。另一方面统筹规划经营要采用市场的方式,现在的农村耕地要靠政府去经营。我们好的农村是按照市场的规则,资源按照市场的规律,我解释是不矛盾的。

  张曙光:我是讲有关现在城乡统筹的问题,他认为城乡统筹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完全解决。城乡统筹谁来解决,看来现在的城乡统筹是政府作为主体,这个说法里面是有问题的。我只是从城乡统筹建设用地来讨论这个问题。

  因为现在中国城市化发展很快,城市的发展用地已经扩张的很快,现在几乎要完了要占农村的地。在过去强行征地的方式已经不灵了,于是政府已经改变了一个方式,其实叫做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把现成的建设用地方式从农村拿过来,做城市用。

  先讲两个案例,两个故事,然后说一些分析。一个故事刚才讲到重庆的城乡统筹的实验。重庆的九龙坡区,用两年的时间去推广,它规划的面积是1.24平方公里,在政府打算做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各种各样的建设都要统一。但是在政府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所以就出了一些问题,政府赶紧去整顿。而且重庆城乡统筹的试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区域里面,有一个叫金风镇这个要建一个植物园,两个大棚建一个坡式小楼,200平方米,50万元,这样一搞之后,中央有些人调查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把这个事情汇报给温总理,温总理指示国土资源部进行检查,于是国土资源部搞了大检查,原来的规划要建12个农副产品的加工基地和12个产业园区,结果大部分停下来了,现在只保留了两个,一个不涉及到这些问题,一个是在建筑区以外。这个地方就在九龙坡区的陶家镇这个园区政府没有参与,使镇里面的农民和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来开放。这个公司投入了2亿元,在现在已经建成了5万多平方的厂房,招商引资有30个企业进入,年产值已经是1个亿,税收300万。这一个地方虽然在九龙坡区,但是超出了政府的规划。现在,只保留了这样一个地方,怎样安排呢?由企业出钱来征地,2007年9毛钱一笔作价,2008年按1块钱作价。占了农民的地给农民盖了房,大概一平方米380块钱,前建了1万多平方米的打工楼。这个地方真正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说农民有了永久性的收入,每年的筹资是全村人的基金,进一步解决了他的社会保障问题。今年试验又开始了,我没有再去,这是我去年做的调查。你可以看它全村的设计是一致的,那边是政府规划的征地,这边是企业搞的,我们的农民愿意给企业,不愿意给政府征,但是政府强力要征,我们也没办法。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