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7)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9日 10:56  新浪财经

  指大庆家属组织起来,大搞农副业生产的艰苦创业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六个传家宝”之一。大庆石油会战初期,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处于严峻困难时期,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主、副食品供应不足,4万多名职工的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从1961年开始,职工的家属一批一批地来到油田,吃粮吃菜更加困难。为了渡过难关,大庆会战工委号召家属组织起来,发扬南泥湾精神,像革命战争时期那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号召得到了职工家属们的拥护。1962年4月16日,钻井指挥部机关的职工家属王秀敏、杨学春、丛桂兰、吕以莲,在45岁家属薛桂芳带领下,扛着铁锹,背上行李,抱着孩子,到远离住地15公里外的地方去开荒种地。在那里,她们利用钻井队留下的活动房架,找了个破帐篷,搭起了一个简易住房。晚上,大人孩子就睡在垫着干草的地上。她们靠自己的双手,用铁锹翻地,手上打满了血泡,没人叫苦叫累,3天开了5亩地。在她们的带动下,陆续又来了一些家属。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她们又学着用人拉犁,终于赶在春播前开出32亩地,种上了黄豆,当年收获1800多公斤。会战工委领导及时总结了这个典型,大力宣传和提倡这一精神,使之成为鼓舞广大家属发挥“半边天”作用的精神力量。她们以薛桂芳等为榜样,纷纷走出家门,组织起来参加集体农业生产劳动。家属自己动手,大搞农副业生产,既给国家减轻了负担,又增加了职工的家庭收入,还解决了职工、家属两地分居等问题,对稳定职工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属生活在集体之中、组织之中、制度之中,参加劳动和学习,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缝补厂精神】

  指大庆职工和家属勤俭节约办企业的艰苦创业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之一。大庆石油会战初期,国家财力物力比较紧张,职工的劳保用品一时供应不上,再加上会战上得很猛,工人们白天黑夜苦干,衣服坏得快,换新的又有困难。当时会战工委领导看到钻井工人在零下30多度严寒中光着手,扶刹把打钻,便决定抽3名工人和4名家属,在2栋破牛棚里组成一个缝补组。缝补组的同志轮流上前线,为职工缝补衣服,收集职工不能穿的油工作服,又把废旧油工作服、手套回收在一起,放到2口大锅里用碱水煮,洗干净后,缝制成手套,发给工人们用。随着生产的发展,1963年,会战工委决定把缝补组扩建为缝补厂,从外地调来10多名专业裁缝师傅,配备了200多名职工家属,缝补厂的生产能力也不断加强,从原来的缝缝补补发展到翻新补旧,制作新工服、工帽、工鞋等17种劳保用品,为了方便高空作业的职工,还专门制作了皮大衣、皮痛心,皮裤、皮护膝、猴式皮帽、垫肩等,使油田工人的劳保用品基本上达到了自给。缝补厂被石油工业部誉为“勤俭办模范。”1966年5月14日,周总理来缝补厂视察,肯定了这种“缝补精神,”对厂里的职工说:你们做得好,要继续艰苦奋斗,后来石房扩大了,设备增加了,财富创造多了,但他们仍然发扬“一厘钱精神,”为国家节约一寸布,一两棉花,一个纽扣,他们做的棉衣,面子是新的,里子用拆下来的旧布拼成,棉花也是新旧参半,一件棉袄里子,一般要用40多块碎布拼成,拆100套旧工服,最多时能拼到90套工服里子,实在不能拼用的布条,也攒起来送给工人用来擦机器,截至1977年底,共拆旧翻新工服等各种劳保用品40万件,累计节约棉布92万多米,棉花46万多公斤,钮扣200多万个,折合人民币350多万元,这一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传统的重要内容,它所体现的勤俭节约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仍需发扬光大。

  【回收队的精神】

  指大搞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勤俭节约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之一。从大庆石油会战开始,广大职工就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利用业余时间回收散失在油田各处的废旧物资。“文化大革命”初,废旧物资回收工作一度停止,1969年,铁人王进喜提议并组织起油田第一个废旧材料回收队——钻探指挥部“铁人回收队。”王进喜带领回收队职工,到各个施工场地回收废旧器材,连一颗螺丝钉,一块废钢铁都不放过,足迹遍油田。有些人对此不理解,说什么“搞回收没出息,不光彩”。王进喜对大家说:“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把散失的材料拣回来,重新用来建设社会主义,意义大得很!”在“铁人回收队”的带动下,油田许多单位相断建立起回收队,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活动,自1961年到1983年,平均每年回收废旧物质550吨。仅“铁人回收队”,10年就回收上缴钢铁1.73万吨,管材19万多米。用回收来的旧料装配大型钻机井架5部,自制和修复了大量的设备和零部件。仅水龙头组装机一项,就提高工效几十倍,一年可修复水龙带300根,价值达150万元。回收队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物资,而且解决了生产建设中的急需。后来,回收修旧成为油田物资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修旧利废精神】

  指厉行节约、勤俭办企业的创业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之一。石油会战初期,大庆人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的原则,注意搞好废旧器材的修复工作。随着油田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器材和设备的消耗量逐年增加,每年都有很多的废旧器材要报废处理。为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做到物尽其用,1963年,供应指挥部率先成立了修旧队,利用废旧材料修建简易厂棚,修复台钳、手钳、焊机等工具,承揽修复那些生产急需而供应又短缺的物料,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1970年以后,各生产单位普遍建立了修旧利废车间、修旧小组等,大搞清仓查库、修旧利废,力求做到小材大用、短材长用、优材精用、缺才代用、一物多用,“吃干榨尽”。如汽车修理厂的“修旧大院”就是由一个修复组逐步发展起来的,自制各种土设备20多台、建立了以焊、补、喷、镀、铆、镶、配、改、校、粘为主体的修复作业线,担负起各种汽车配件修复工作。仅1970年至1976年,就修复汽车配件94种、23万多件,节约价值520万元,其中汽缸体、水箱、工字梁、方向盘、瓦片等20几种配件,实现了10年不领新料,满足了生产需要。

  【敢想  敢说  敢干  严肃  严格  严密】

  在大庆油田开发极端困难的初建之时,采油工程研究院科技人员克服各种困难,靠“矛盾论”和“实践论”起家,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举,在一缺资料二无设备的情况下,以“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以“严肃、严格、严密”的态度对待工作,为油田实现早期注水、内部注水、分层注水开采做出了贡献,并且为实现“六分四清”开采提供了技术保证。为此,1965年,会战工委做出了“关于开展向采油工艺研究所和刘文章同志学习的决定”。决定指出,采油工艺研究所是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革命精神和“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精神”的研究所。从此,“三敢三严”精神作为采油院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不断推动采油院发展壮大。跨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采油院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挑战极限,以实际行动为“三敢三严”精神添注了新的内涵。敢想,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挑战极限,向国内外先进的采油工艺技术进军。敢说,就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以事实为根据,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在技术上叫真,建立科学、民主、向上的学术氛围。敢干,就是敢于承担风险,敢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攻关油田难题,敢于进军国内外市场,敢于开创采油院现代化经营的新路子。严肃,就是各项工作认真负责,克尽职责,严于律己,遵章守纪。严格,就是各项工作有高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严密,就是以各项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科学规划,强化管理,规避风险,谋求高效。“三敢三严”精神既符合解放思想的原则,又符合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既体现了革命精神,又体现了科学精神;既有为油田负责的承诺,又有对科研成果质量保证的信誉。几年来,采油院依靠“三敢三严”精神,围绕油田急需大胆开展科研攻关。2003年,科研开题特别强调精心选题,树立精品意识,把目标集中在油田开发中的难题上,压缩开题数量,追求新开课题的新、难、急。经过科学论证,精心筛选,在各科研室提出的39个项目中,剔除技术含量低、技术方向不明确、油田应用前景不明朗的课题,只保留15项上报大庆油田。精选后的项目,数量虽少但针对性增强,难度虽大却增加了含金量。2004年,正值大庆油田提出“创建百年油田”的伟大战略目标之际,采油院科技人员勇敢担负起重任,围绕“高含水后期大孔道治理、海拉尔油田采油工程技术配套、套损机理及监测防治、水平井采油、分层开采技术配套和低渗复杂储(气)层压裂改造等方面的30项“瓶颈技术”难题展开攻关。

  【硬骨头精神】

  指在一切艰难险阻面前无所畏惧,顶得住,过得硬的精神。1960年9月10日,在油田“五级三结合”会议上,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大庆石油会战领导小组组长康世恩号召:全战区每一个职工、每一个单位,要有一股子硬劲,硬功夫,硬作风,1962年1月2日,康世恩在全战区干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任何时候都要鼓足干劲,越是困难干劲越要鼓,当革命的硬骨头”。在大庆领导的倡导下,经过石油会战实践的锻炼,这一精神逐步成为大庆油田各单位精神风貌的重要特征。运输二大队三中队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该车队自1962年建立以后,全体职工团结协作,为油田开发建设当先锋、打头阵,攻坚啃硬。车队曾多次在严冬季节进入深山老林集运木材,征服了“万人愁”、“狼牙路”,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1964年4月20日《战报》以“艰苦奋斗的硬骨头车队”为题,报道了这个车队的事迹,同时,还发表了《发扬硬骨头精神的社论》。在油田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十三车队干部员工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赋予“硬骨头”精神新内涵,形成了新时期“硬骨头五种精神和五个过得硬”,即勇于拼搏,一往无前的精神;开拓进取,勇于闯市场的精神;心向集体,乐于奉献的精神;优质服务,信誉第一的精神;科学管理,争创效益的精神。坚定信念,思想政治过得硬;讲究效益,经营管理过得硬;严守纪律,队伍作风过得硬;勤学苦练,技术素质过得硬;率先垂范,班子建设过得硬,努力开辟队伍发展的新境界。截止到2008年底,十三车队累计安全行车已达1.3亿公里,完成货运周转量2200万吨公里。2005-2007年,连续3年被评为大庆油田“安全生产星级车队”;2006、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大庆油田“基层建设标杆单位”;2006年,被评为大庆市“诚信经营企业”,2007年被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全省首批“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岗位责任心】

  大庆人的一句名言。指能否严格执行制度的关键,在于人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主人翁责任感,它是执行制度的思想基础。大庆岗位责任制来自生产实践,来自群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一个新的制度的贯彻执行,首先必须向旧的习惯势力作斗争,狠反老毛病,横扫坏作风,为贯彻制度打好思想基础。1964年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生产工人岗位责任制度实施纲要》第三十九条明确提出“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政治责任心”。这就是说,大庆岗位责任制的内容只是它的“肌体”,而不是它的全部。它的“灵魂”是广大职工对革命事业的高度政治责任心。大庆在贯彻岗位责任制的过程中,一抓思想教育,强化政治责任心,使人人都自觉地生活在制度之中。二抓作风建设。作风是思想的反映,是政治觉悟的表观。大庆30年如一日,注意抓作风,注意从日常的、细小的事情抓起,狠反“一粗、二松、三不狠”,“马虎、凑合、不在乎”的老毛病、坏作风,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培养起“三老四严”和“四个一样”的好作风。执行制度自觉从严,好字当头。三抓检查评比,表扬先进树模范,鞭策后进赶先进,激励广大职工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度。大庆10几万名职工,分布面广、点多,尤其是采油工,单兵作战,基本上处于无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付出多大的劳动,作出多大的牺牲,执行制度是否走样,起决定作用的正是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有了政治责任心,就能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丰富制度的内容,弥补管理上或制度上的不足,使制度不仅在正常情况下能执行,在复杂情况下也能执行,制度规定的条条能落实,制度没有规定的也主动地去做好。有了政治责任心,就能做到人人坚守岗位,埋头苦干,执行制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出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有了责任心,才能发挥制度的威力,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困难面前有我们  我们手下无困难】

  表达大庆石油会战职工战胜一节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的豪言壮语。大庆石油会战初期,困难重重,要把会战打上去,非常需要大无畏的英雄主议气概,在1960年4月29日召开的会战誓师大会上,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大庆石油会战领导小组组长康世恩提出,要树雄心,立大志,人人争当英雄好汉,并鼓励大家,英雄手下无困难,就是看我们志气高不高,气魄大不大。在誓师大会精神鼓舞下,会战队伍士报高涨,喊出了“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手下无困难”的豪言壮语。1962年1月2日康世恩在战区干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1年多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全体职工具有“石油工人面前无困难”的气概,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手下无困难”,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内涵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为大庆人不畏困难,勇敢拼搏的精神力量。

  【干工作经得起子孙后代检查】

  大庆人的一种工作态度。是大庆人社会责任感和求实精神的具体表现。这种工作态度,要求石油职工立足油田,着眼子孙后代,责任心讲“实”,技术讲“精”,第一手资料讲“准”和“全”,作风讲“严”和“细”。无论是集中会战,还是分散作业,都坚持“好字当头,质量第一”,做什么事情都要使人信得过,不马虎,不凑合。为了使“工作经得起子孙后代检查”,大庆职工在工作中坚持进行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和专项检查,坚持有错就改,有偏就纠,保证做出的事情过得硬。

  【自觉从严  好字当头】

  大庆油田基建系统的优良传统。会战时期,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建设集团油建十一中队员工做到人人出手过得硬,项项工程创全优。他们坚持样板起步、规范施工,从基础施工开始就是高标准、严要求,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顶风冒雪,坚决做到工期不变,质量标准不降,逐步形成了“自觉从严,好字当头”的优良传统,并涌现出原全国人大委员、“最讲认真的人”周占鳌,“自觉从严的好干部”涂文如等先进典型。1965年,大庆会战工委发出了“向十一中队学习”的号召。几十年来,虽然外部环境和队伍构成变了,该队始终把“自觉从严、好字当头”作为队魂,把“自觉从严,好字当头”传统精神与为油田的发展提供高品质高质量服务有机结合,推行了以“施工前严格标准,施工中把握标尺,施工后树立标杆”为核心的“三标”服务模式,打造出了以南三油库接卸俄油工程、齐家北油田新增产能项目等为代表的大一批精品工程,为油田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要一个过得硬  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

  大庆人严细认真的具体体现。会战初期,油建公司十一中队举行了一次“技术大比武”,管工李天路一心想要拿第一,到达比武现场后,他才发现忘记带最重要的测量工具——拐尺,情急之下,拿起一根焊条围成90度当做拐尺使用。时任十一中队队长李德武发现后,随手折了一根草棍儿,递给李天路说:“你既然能够拿焊条当尺子,是不是草棍儿也可以对付啊?”在第二天的班前会上,他当着全班组员工的面对李天路进行了批评教育,李天路在检讨时说:“过去的比赛名次再高,拿出去也不是响当当,宁可要一个过得硬,也不能要九十九个过得去。”从此,“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成为十一中队员工的行为准则。在新时期,油建十一中队坚持永远做油田精品工程的理念,本着对油田负责一辈子的思想,制定了队伍“五严五为”新标准,实施了工程质量“三标”管理法,施工中严格杜绝“一粗、二松、三不狠”和“马虎、凑合、不在乎”的老毛病和坏习惯,靠着“管理精雕细刻、技术精益求精、操作精工细作、经营精打细算、队伍精明强干”的严细作风,保证了建设的每一项工程质量全优。2007年,十一中队被大庆油田命名为新时期基层建设“十面红旗”单位。

  【高度的革命的精神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