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新时期故事(7)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7:38  新浪财经

  面对复杂的工艺,电焊工司英建利用白天空闲时间查找翻阅各种资料,晚上闷在屋里进行整理分析,并反复修改方案。由于过度劳累,他患上了病毒性感冒,满嘴起大泡,但他一声不吭,紧咬牙关坚持,大家劝他休息几天,他就像没听着一样继续工作。不到20天的时间里,他查阅了十万多字的资料,记下一万多字的参考数据。在模拟试验阶段,遇到了难以想象的难题,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工作,在工地把枯燥、复杂的工艺流程,分解变成了每道焊口用多少秒,层间温度如何控制等细小问题。就这样,进行了上百次试验,终于找到了提高焊接质量的办法。在12公里的管线焊接中,他们创出了管线焊接 1531道焊口,6个增压站无一死口的新纪录,还总结出了 22 铬双相不锈钢焊接“九不准”和操作“十一法”。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焊接领域的空白,被评为中油集团公司一级工法,并荣获了国家优秀QC成果奖,班组被授予“国家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称号,司英建也被中油集团评为电焊技能专家。

  【几滴小水珠】

  “哪来的水珠?”一天傍晚,第二采油厂南五联注水工王占胜,下班路过注水泵房时,猛然发现水泥路面上有几滴黄豆粒大的水珠。按说,泵房空间小,不通风,这几天天气又潮湿,有水珠也正常。可细心的他还是停了下来。他蹲下,仔细地察看。1分钟、2分钟、3分钟……水珠越来越多。一定有问题!他急忙检查了附近的设备,没发现什么。难道是从通风孔滴下来的?他又爬到房顶,也没找到漏水的地方。20分钟过去了,小水珠汇聚碗口那么大的水印。凭经验,他判断水是从地下渗出来的。

  他立即向矿里汇报,然后和同事一起挖地下管线,挖了半米多深,渗漏点找到了!果然是地下管线穿孔了。这时,维修人员也赶到了,经过紧张抢修,漏点被堵住。

  维修工人说:“管线里的水压有150多个大气压,如果不及时堵住,后果不堪设想。”

  同伴们后怕地说:“多亏王师傅发现早,要不然,还不知道会咋样呢。”

  正是靠着几滴小水珠都不放过的精神,南五联实现了安全生产14000多天,创造出全国同行业安全生产的最高纪录。

  【泥浆里捞螺丝】

  初冬的一个早晨,钻探工程公司(原钻探集团)钻二公司1202钻井队副队长李洪才像往常一样和班组人员忙着检修设备,一名钻工不慎将一颗螺丝掉到钻台下面的泥浆里。如果不及时捞出来,可能会引起重大钻井事故。

  李洪才一声不响地走下钻台,麻利地脱掉工服棉袄,把袖子高高地挽起来,手插入泥浆里很仔细的摸索起来。大伙心里都明白,那不是单纯的泥浆啊!它含有多种化学处理剂,很容易灼伤皮肤的。钻工们看他严肃的神色,只好把到了嘴边的话咽回肚子里。那颗螺丝像有意和他捉迷藏似的,就是不肯服服帖帖的跑出来,他的胳膊几乎冻成了红萝卜。半个小时后,终于见他笑着把手从泥浆里拔了出来,手里握着那颗螺丝如获至宝。有人说:“看你冻的,这是何苦呢?”他却一脸严肃的对大家说:“一颗螺丝的确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一旦滑入井里后果就严重了,安全生产要从小事做起,要从一点一滴抓起……”

  【他乡月更圆】

  2005年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油田建设集团路桥公司党委组织了由18名员工家庭组成的亲友团前往长珲前线慰问。当妻子们接到公司安排她们到前线和丈夫一起共度佳节的电话时,家里沸腾了。“8年了,还没在一起过上一个团圆节!”孩子们掰着手指头算着和爸爸见面的日期,妻子们精心准备着丈夫爱吃的食物。

  戴上印有“建设集团路桥公司”的小红帽,背上公司精心准备的背包,坐上了公司租来的高级中巴,亲友团在公司工会主席的带队下,经过11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亲人相聚的那一刻,妻子们的双臂张开了、丈夫的怀抱张开了、孩子们的小手张开了。紧紧的拥抱、涟涟的泪水、声声的呼唤,不论老夫妻还是小两口,没有扭捏的羞涩,只有情真意切的流露,没有造作的表演,只有发自内心的情感。带队的领导流泪了,随行的工作人员流泪了,宾馆的服务人员流泪了,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把“和谐路桥”演绎得淋漓尽致。

  第二天上午,亲友团参观了施工现场,妻子们目睹了爱人工作的艰辛,理解了丈夫的辛苦。在下午2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亲友团成员争先恐后地发言,妻子们纷纷表示要克服家里的困难,照顾好孩子和老人,支持丈夫上前线。

  【馒头擦油箱】

  2002年6月的一天早上,“三老四严”的发源地第一采油厂中四队西五注水站站长李春玲接完早班,开始了每天的例行检查。当检查到稀油站时发现冷油器穿孔,大量污水进入到润滑油箱内,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酿成注水电机烧毁的重大事故。她果断地采取停机措施,报修并主动配合维修人员进行抢修。

  为了彻底清除掉润滑油箱内的杂质,尽快恢复生产,她钻到仅有2米见方的油箱内跪在里面清理杂质。由于油水混合后,杂质附着在油箱内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她用刷子刷,用擦布擦,用海绵吸,效果都不明显。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清理工作进展缓慢。这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别人都去吃饭了,可李春玲心急如焚,仍坐在油箱旁苦思冥想,什么东西既能吸油、又能吸水呢?当班工人看到李春玲没去吃饭,就从值班室取来一个馒头递给她说:“站长,你先吃个馒头吧。”当李春玲抬头看到馒头的一瞬间,突然来了灵感,她一把抓起馒头钻到油箱内,用馒头去蘸油泥,效果很好,她马上又取来馒头,共用去了5个馒头,才把油箱基本清理干净。但馒头与箱壁摩擦后留下一些碎屑,仍然清理不彻底。这时,她饭也顾不得吃,打车回到家中,和了面团,回来后用面团继续擦拭,效果立竿见影,很快就把油箱清理干净了。到晚上10点多,终于恢复了生产。李春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次特殊的“升学宴”】

  2005年9月17日这天,物资集团员工食堂里正在进行着一场特殊的“升学宴”。

  赵明春和儿子刘冠南是这个特殊宴会的主角。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后的赵明春,因丈夫长期住院,家里一度陷入困境,物资集团的党组织及时了解到她的难处,把她返聘回单位上班,以解燃眉之急。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又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这使赵明春窘迫的家境稍稍有了缓解。可是,丈夫得的是不治之症,她倾尽了所有的积蓄和组织为她筹措的10万元治疗费用,也没能留住自己的丈夫。

  父亲的去世没有将儿子刘冠南击倒,争气的他终于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秋雨下得淅淅沥沥,冷冷清清。儿子一溜烟似的跑回家,一进门就一把抱起妈妈转啊转啊……可转着转着,赵明春的眼泪就簌簌地流了下来,儿子一下子僵在那儿。他知道,此时的妈妈是愁大于喜呀!

  正当赵阿姨和儿子伴着秋雨陷入愁苦之中的时候,物资集团的领导和同志们,敲开了她的家门。领导们把从单位“爱心基金”中拨出的5000元钱送到赵阿姨手中,并把操办“升学宴”的想法告诉了她。赵阿姨哭着说:“老刘啊,咱孩子有指望了!”

  “升学宴”那天,集团的领导们来了,一起工作的同志们来了,听到消息不请自来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们都来了,大家纷纷慷慨解囊,50,100,300,500……一双双援助之手,伴着一声声的道贺和祝福,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捐款仪式就这样开始了,“升学宴”成了爱心捐助宴。组织的温暖,同志的关爱,让赵明春娘俩儿沉浸在无比的温暖和幸福之中,她们含着热泪,接受着、分享着、品味着这人世间最真挚的爱……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