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新时期故事(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7:38  新浪财经

  “那就一口井一口井确定!”不服输的老王犯起了倔脾气。他冒着寒冬,蹲在井场做起了试验,一口井一口井地倒流程、调排量、计时间、变温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冷了就跺跺脚,实在坚持不住,就绕着抽油机跑两圈。单调动作反复做,一蹲就是大半天。经过认真研究、多次实践,最终根据油井产量、含水变化及生产状况,摸索出了每口井的最佳洗井方式。并结合油田“四步”热洗清蜡规程,总结出了“查、测、定、控、验”“五字”热洗操作方法,有效地改善了洗井效果。三区四队应用六年来,平均抽油泵检修周期延长767天,井下故障率低于全厂12.5个百分点,累计节约作业费用90余万元。这套工艺被命名为“王春荣热洗操作法”。

  【一位钻工父亲的情怀】

  2006年初,1205钻井队踏上了远赴苏丹的征程。

  在05队的首发阵容里,钻工陈伟的心情最为复杂。他想起临行前,队长、苏丹项目经理李新民带领队友们到医院看望自己身患重病的老父亲。为了让陈伟尽一个儿子的孝道,队里把他的名字从出国的名单上替换下来。可是老父亲却含着眼泪、声音颤抖着对李新民说:“我也是一名钻工,能够到国外打井,是中国钻井工人的骄傲。就让陈伟跟你们去吧。”

  就要出发了!陈伟两眼含泪来到病床前,父亲拉着陈伟的手久久不放:“走出去不容易,不要给05队抹黑啊!”陈伟边掉泪边点头,他哪里知道,这竟是老父亲最后一次拉自己的手啊!

  拜别了双亲,吻别了妻子,再亲一下孩子带泪的小脸蛋……在每一个出征者的身后,都有一个温暖的家,都有无私奉献、平凡而又伟大的亲人们在默默地支持。

  【油田的“长寿秘方”】

  二十世纪初,大庆油田研制出了一个新的“长寿秘方”,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左右,这就是三元复合驱油技术。

  可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关键组成——表面活性剂在国内尚属空白,一直靠从美国进口,2万多元人民币一吨。买人家的“秘方”,油田三个试验区块一年下来就得8.6亿元。

  “难道我们非要进口不成?”一个毛头小伙儿勇敢地站出来,“关键技术决不能受制于人,一定要搞‘国字号’的!”他就是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伍晓林。

  伍晓林的意见得到油田领导的肯定和支持,让他担任了项目负责人。3年多的艰苦拼搏,4000多次反复实验,他终于在2001年5月研制成功了国产的表面活性剂,总体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用于矿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仅在第四采油厂杏二中一个区块试验就比进口驱油剂节约1.47亿元,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全球最大的表面活性剂和化学中间体生产厂家美国Stepan公司总裁闻讯后,亲自打电话邀请伍晓林去工作,他不为所动。国内有家私营企业老板找到他,承诺只要拿一个配方,上一个矿场试验,就保证他成为千万富翁,伍晓林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大庆油田才是自己成长的大舞台。

  随着三元复合驱技术的推广,伍晓林发现虽然他研制的表面活性剂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其强碱性对采油设备产生了影响,对油层也有一定程度的伤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实现表面活性剂的弱碱化。

  业内人士都知道,碱性越强驱油效果越好,把碱性减弱来驱油理论上行不通!然而伍晓林却不信这个邪,带领项目组向技术“禁区”——弱碱化表面活性剂发起冲击。但是,由于烷基苯原料不稳定导致这次试验失败。就在表面活性剂攻关的关键时刻,他的哥哥因意外事故去世。失去亲人的痛苦再加上工作上的挫折,让伍晓林一个月间就瘦了二十多斤。

  他把“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高产再稳产”和自己的座右铭“宁可跌倒一万次,也要站在科技创新最前沿”做成电脑屏保,每天提示自己、鞭策自己。他挺了过来,经过无数次冲击极限的思维转换,他终于开发出新型弱碱化表活剂产品。工业化产品应用在小井距南井组的三元复合驱弱碱化先导性矿场试验中,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4%,为油田的持续发展找到了自己的“长寿秘方”,也使大庆油田的驱油技术跨入了世界领先行列。专家表示,三元复合驱技术将使开采后期的老油田重新“焕发青春”。

  【与总理共握刹把】

  2006年8月10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了英雄的1202钻井队,四班班长薛永红正坐在司钻操作房里打钻。他看见总理的车停在了井场时,也想下去迎接总理,但井上正在生产,他没法离开。总理却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一样,在油田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的登上了钻台,并拉开操作间的门走了进来。“打多少米了?现在是什么层位?”总理亲切的话语似春风一样拂进了薛永红的心里。“报告总理!现在钻进到123米,属于第四系地层!”总理微笑着看了看壮实的薛永红,当他了解到现在的司钻再也不像铁人王进喜那样在钻台上扶刹把时,温总理对薛永红手中的操作杆产生了兴趣,手握在了他扶操作杆的手上,并和他一起打完了一根钻杆,薛永红幸福极了。

  随后,温总理对在场的钻探工程公司(原钻探集团)钻井二公司1202队干部职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对大庆有感情,对钻井队有感情,对工人有感情。1202、1205是英雄的钻井队。”薛永红在钻台上看到队友们使劲的鼓掌,幸福的泪水顺着眼角淌了下来。他听到总理最深情的祝愿:“我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像你们老队长一样,像王进喜、马德仁一样,在钻井这个事业上继续创立功勋。”

  总理离开了1202钻井队,但他亲切话语却在薛永红的大脑中萦绕,他立志要遵照总理的嘱托,多打井、快打井,为祖国贡献更多的石油。

  【地下雷达】

  大庆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地下还有多少油?怎么能计算出这个“家底”?这个涉及综合学科技术的世界级难题,被一个曾经仅有技校学历,后来成为博士的年轻人攻克,他创造的“剩余油描述”和“神经网络识别”技术,就像安装在地层深处的“雷达”,锁定了“行踪诡秘”的剩余油。攻克这项技术的就是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杜庆龙。

  寻找剩余油就相当于在黑水中找油滴,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但尚未有实质成果。有人好心地劝杜庆龙:“别触及这个棘手的课题!”可是他想,一个科技工作者不能绕着困难走,这是关系到高含水后期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一定要攻克!剩余油研究需要综合性的专业知识,杜庆龙明显感觉到专业以外学科知识的欠缺,于是他又向开发领域进军,钻研了《油藏工程》、《油田注水开发工程》等专业书籍。为了节省时间,他最常吃的就是方便面,为此得了一个雅号“康师傅”。回到家里,他还是熬夜苦读。为了不影响妻子和孩子休息,他就躲在厨房里看书。经过努力,他提出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小层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思路,虽然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杜庆龙感到这一方法具有局限性,于是他又开始了寻找适应性更广的研究探索。

  杜庆龙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采油厂与现场技术人员结合,记下了10万多字的笔记。长时间的刻苦钻研,他的身体熬不住了。2001年,他的肺部被查出有阴影,确诊为陈旧性肺结核。大夫告诉他这是长期营养不良的结果,叮嘱他好好休息。妻子心疼地说:“你的眼睛近视到1200度了,身体才八九十斤,你可不能累跨了!”艰辛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杜庆龙终于创造了神经网络识别技术,就是模仿人脑记忆功能的计算方法,建立单层剩余油模型,从而牢牢锁定剩余油。这一方法克服了以往凭经验判别的缺陷,使剩余油研究从过去人工定性判别进入到计算机自动识别的新阶段,实现了剩余油预测的飞跃。几年的时间,杜庆龙带领伙伴们建立了一整套较完整的剩余油描述技术,应用在28000多口油井中,创造经济效益7890多万元。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华北、青海、新疆等油田推广应用,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这位吃着“康师傅”方便面锁定剩余油的年轻人,就是凭着这样坚韧不拔的毅力,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一名石油地质博士,成为大庆油田油藏描述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

  【带着体温的焊条】

  2003年12月,在抢建大庆至哈尔滨炼油厂管线施工时,室外温度达到零下25摄氏度,油建十一中队的35名电焊工已爬冰卧雪连续施焊9个小时。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