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新时期故事(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7:38  新浪财经

  有了教材、培训基地,何登龙的劲头更足了。2005年,厂里让他培训参加油田技能大赛的队员。为了提高培训效果,他每天都把课程安排满满的,白天除了吃饭和课间休息,队员们基本都在培训室、电脑前、考试中度过,晚饭后还要上井实习。三个月下来,队员们“满腹苦水”,但更尝到了“甜头”,他培训的参赛队在理论、实践比赛中个个取得好成绩。在一次进行岗前培训时,何登龙发现初中毕业的小李虽机灵聪明但心不在焉,在了解她因学历低、工作单调而产生了消极情绪后,何登龙语重心长地说:“我也是初中生,但你比我年轻,又赶上好时候,只要不断学习,肯定会有前途的。”何登龙的言传身教,激发了小李上进的劲头儿,积极投入到刻苦训练中。力气没有白费,2003年小李在厂水平井分析大赛上获得了第一名,2005年在上千人参加的五大项比赛中成绩全部第一。去年她还竞聘上了矿里的工程技术员。

  如今,50多岁的何登龙又开始鼓捣起了电脑,还在企业网上建起了“老何帮你解难题”网站。由于每天利用电脑编写资料、网上技术交流的时间太长,他就在电脑左右各放一个鼠标,两只手换着操作。

  几年来,何登龙培训的职工已达5000多人次,其中有85人被评为厂级技术能手,36人荣获油田技术能手称号,他本人也被油田党委命名为“永攀新高的工人技师”,成为新时期“五面红旗”之一。

  【竞标雅加达】

  谢宇新,1970年9月出生,高级工程师,装备制造集团力神泵业有限公司(原力神泵业有限公司)经理助理、印尼项目部经理。油田“新时期五大标兵”之一,被命名为“开拓市场的闯将”。

  2004年8月4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印尼海洋石油苏门答腊公司潜油电泵C标商务标招标会场,谢宇新全神贯注地盯着大屏幕,等待着开标结果……

  1000套潜油电泵机组、大约1亿美元的预算招投标总额,吸引了世界十二家知名电泵厂商。为了拿到最大的C包合同,谢宇新没有畏惧强硬的竞争对手,全身心地投入到技术标和商务标的准备中。他五天五夜没有迈出房门,凉粥和凉茶陪伴他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精心修改完善了3份、1200多页英文标书。最终力神泵业有限公司在技术标14项评价标准中有9项排名第一,成为除美国两家著名公司外第三家有资格进入商务评标的公司之一。

  最关键的商务标开标了。最著名的那家美国公司报价过高,自然出局。而力神泵业有限公司报价仅仅比另一家美国公司高出3000美元。

  难道就这样失去了印尼市场?谢宇新不甘心,短短的几秒钟后,他突然站了起来,用熟练的英语说道:“主持人先生,美国公司的电子报价文件中,有两个栏目缺少价格数,按照国际惯例,应该废标。”

  会场一片哗然。

  最终经过律师现场的裁决,按照印尼的现行法律,力神泵业有限公司竞标成功,最终取得了7560万美元的机组合同,进入了印尼市场!

  【体温化冰】

  2002年隆冬,几场雪下来,天冷得要命。半个多月来,第六采油厂试验大队副大队长王宝江带着3名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每天背着十余斤重的高压取样器,奔波在井场之间。他们正在进行聚合物溶液取样分析,进而检验药剂浓度配比效果。在一口水井取完样后,他们把高压取样器拆卸下来,安装到下一口水井取样。由于太冷,在两口井距仅五六十米长的路途中,积存在高压取样器内的接样孔、放空孔里的水就冻成了冰,堵塞了孔道,影响了取样检测工作。

  “试验迫在眉睫,一个数据都将影响试验结果。”王宝江很着急。这时,只见他掏出随身携带的打火机,用火苗来烘烤被冰堵塞的孔道。手被冻红了,脸被冻紫了。就这样,取样在一口井、一口井地进行。当这天上午的取样工作还没有进行到一半,打火机里的气就燃尽了。

  咋办?在场的人都看着王宝江。“绝不能因取样进度影响试验!”看到大家着急的样子,王宝江毫不犹豫解开外衣,抱起取样器放在怀里,随后又裹紧衣服。王宝江是在用体温溶化高压取样器里的冰啊!大家围拢过来,“快放下来吧,别冰坏了身子……”王宝江没有吱声,仍然紧紧地抱着高压取样器。冰冷的仪器在王宝江的体温中渐渐升温,冰慢慢地溶化了……王宝江的行动感染了大家,3名大学生争先恐后地轮换着把取样器放进自己的怀里。就这样,取样顺利进行着……

  经过反复研究试验,污水配置聚合物溶液获得成功,并于2004年获得大庆油田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六个采油厂推广见到了效果。仅在喇嘛甸油田,就实现年利用污水700多万吨,每年节约资金2300多万元。2005年,王宝江被油田党委命名为新时期“五面红旗”之一。

  【雪下人动  人动雪清】

  徐洪霞,1965年8月出生,矿区服务事业部物业管理二公司(原物业集团物业管理二公司)八百垧物业管理三处环卫班班长。油田“新时期五大标兵”之一,被命名为“爱岗敬业的环卫女工”。

  2005年3月27日,大庆油田遭遇了20年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半夜2点多钟,徐洪霞看着窗外稍有减小的雪,心想不能再等了,这场雪来势猛、雪量大,要等雪小不知要什么时候,而天一亮,保证职工的出行可是等不得啊!她为熟睡的女儿掖好被角,走出家门。“雪下人动,人动雪清”,在人们上班前,徐洪霞终于为出行的人们清扫出一条窄窄的小道。那次清雪会战中,她和她的姐妹们连续干了31个小时,在最短的时间里清扫出了全部路面,而她居然两天只睡了4个小时。

  “以风为令、以雨为令、以雪为令”,看着简单的12个字,油田环卫工人们付出的是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辛。为一点不走样儿地践行“三令”,徐洪霞养成了“跟天”干活儿的习惯,总结出不同的清扫措施。风天,她就带着自制的钩子,拣外边刮进小区的杂物;雨天,她就及时清理雨排箅子,保证积水顺畅地流到雨排井里;雪天,她不待雪停就开始清扫。她还特地买了小灵通,每当遇到特殊天气需要早起,她就打电话通知姐妹们,提前出来做好小区保洁工作。

  【王春荣热洗操作法】

  王春荣是一名普通工人,可他发明的“王春荣热洗操作法”在第二采油厂却赫赫有名。

  那是1999年,年过50的王春荣当上了第二采油厂三区四队专职洗井工,负责把粘在油管壁上的蜡定期清除。这对爱琢磨的老王来说并不难,很快就悟出了门道:队里管辖的油区地质构造复杂、原油含水低、含蜡高,洗井过程本身很简单,但确定洗井时机和方法不容易,就得摸准油井的“脾气”。为此,他跑遍了全队的中转站、计量间和46口油井,三年跑了一万多公里,录取数据30余万个,建起了自己的“资料库”,一口井一个档案。

  2001年底,一口“麻烦井”找上门来。南3区41排622号井洗井后,一连五天抽上来的全是水,没有一滴油。这让自命为“油井保健医”的老王陷入了苦思:洗井是让油井运转得更好,结果却损失了产量,难道是开的“药方”不对症?他钻进自己的“资料库”,对全队46口油井洗井前后的情况仔细研究,非要找出个规律来。结果却让他失望,地下情况和生产状况不同,一口井一个脾气,确定最佳洗井方式没有通用办法。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