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信心之旅》深圳站图文实录(6)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19:39  新浪财经

  问:樊教授,你好!我是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有一个问题我想请教,你在演讲当中提到我们的信心很大部分来自政府出手比较早、政策合理。而且西方很多国家也采取的类似措施。我记得俄罗斯总统也提到一句说西方目前由社会主义跨入资本主义的说法了。另外也有一种说法,张维迎教授提出彻底抛弃凯恩斯主义。

  樊纲: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这是人类知识的进步。宏观经济学发展,这些年它的成就,包括这次危机到来,它的成就有目共睹。现在各国政府基本没有什么争议,大家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而且凯恩斯也不是凭空来,他是研究了很多东西,这不是每个人说要埋葬就埋葬。我觉得我们学者应该多学一点。宏观经济学也是一个专门的知识,我不敢说博弈微观经济学,我研究不深,我不说这个话。任何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不是轻易能埋葬就埋葬。凯恩斯是继承了奥地利学派。我对一切轻易说要埋葬一套理论的观点,我都予以否认。张维迎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他前两天还送我一本书,不能拿一本书否定一门学科,凯恩斯不是一个主义,是建立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各方面都论证过了,而且他提出的问题,凯恩斯都有解答。凯恩斯只是说危机到来,我们不得已采取这些措施。制度是长期的事,长期我们都死了。危机你要不解决,我们都死了。这些问题都讨论过,现在不能拿别人一本书,一个比较孤立的观点拿出来来否定一门学文,我难以苟同。我跟他也可以直接讨论,但是你们就不要再传话了,传话容易传错。

  问:我是深圳晶报记者,最近也听过你的演讲,我问的问题是关于楼市的,在楼市方面,我注意到你去年有一个观点,去年12月底有一个观点说你认为楼市没有什么大的泡沫,泡沫已经被挤掉,不会有大的调整。我注意到今天网站有一个消息,万科说楼市还没有到底,专家也认为还有40%-50%降幅。这方面的说法你怎么看?还有一个问题,这一轮楼市有一个回暖的迹象,一些专家认为是刚性需求释放,我想问一下樊教授的观点。

  樊纲:第一,我去年说了什么,你的复述就不准确。我是说中国这一轮调整因为比较及时,多数地区泡沫不大,因此调整余地也不大。至于少数地区,高增长地区,那怎么会没有泡沫呢?怎么可能不需要调整呢?第二,经历了过去一年多调整,加上政策出台,我们也要看到过去一年调整还是有很大的力度。深圳的楼盘降价很多降的幅度蛮大。楼市是一个局部市场,不是一个全国性市场,是一个地区分割的,各个地方都不一样。至于那个专家说还有40%、50%,他指的是哪?你说二三线城市原来就2000、3000元,现在还是2000、3000元,跌40%、50%?然后有一些地方房价140万买60平米,你想想这是什么房价?这是北京CBD的高档公寓楼,新毕业大学生就想买CBD高档公寓楼。中国房价要跌到那个程度,都觉得没有到那个程度。所谓的专家就说还没有到底,就说还要跌。其他房价跌了都不散,非得CBD高档公寓楼跌到大学毕业生可以买,这也是变态。你们记者老是问这些问题,我没法回答,这些问题都要具体分析,每个城市都要具体分析。这些政策出台后,逐步逐步市场会稳定下来。最近的回暖也是这个迹象。他一定是一个过程,不是说现在马上就停止,不是说现在就不跌了。有些楼盘本来就不好,还得再跌。这些都是过程还没有结束,但是过程的趋势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加深调整,而是逐步企稳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刚性需求那是实实在在。30来岁要结婚、买房子,中国一代一代,这不是今年有,明年也有,这种实际需求在中国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攒那么多钱,他也要改善。这种刚性也不是昙花一现,所以我个人相对乐观一点,你们也不要去报道这个东西,因为我不是研究房市的。你找那些刚才你说的专家们。我是说我们要客观来看待。而且需要很多研究,这不是我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我希望你不要去报道这个问题。

  问:樊教授,你好!我是北大EMBA学员,我是从事保险行业管理人员,刚才对您谈的观点,我是一个支持,但是谨慎乐观的态度。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樊教授,一个是稍微宏观一点、一个稍微微观一点,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地方相当于中国经济发展两个翅膀。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出现,珠三角、长三角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是珠三角,外向型企业比较多,严重依赖对外出口,当地企业遇到比较大冲击,损失比较大。希望您从经济学家角度对珠三角以后的发展给予一个经济学方面的指导?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前三十年,珠三角做出巨大贡献。但是这次危机,也发生了很多缺陷,后三十年,以深圳为龙头的珠三角怎么样改革发展模式,才能真正使珠三角地区能够重新在中国经济发展当中起到该起的龙头作用?

  第二个问题,国家给予四万亿是撬动经济发展,但是深圳和珠三角90%以上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是拿不到这块资金,当地政府和当地金融行业怎么样来出台一些具体措施来帮助中小民营企业渡过难关?

  最后提出一个要求,我们很多同学没有时间现场跟樊教授交流,希望我代表我们EMBA华南校友会邀请你换一个方式继续交流。

  樊纲:第一个问题,说是宏观,也很具体。你们在珠三角,对珠三角更有研究。我不认为珠三角过去外向型出口是不对。我认为我们珠三角以前有的优势能够继续发挥是对的。讲讲珠三角雇佣了多少民工,是出口,我用的是国内资源、国内就业,因此我不希望珠三角从此以后就不出口了,不外向型了,你这么好条件,你不外向型,谁外向型?我们要继续发挥这个优势,去继续扩大我们的出口。当然珠三角在发展过程当中,自然各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企业可能光是出口这个市场都不够,我们要做大的话,怎么做好国内市场,怎么更多思考国内市场,包括品牌建设,品牌建设为什么要在国内市场,从发展经济学我们有一个本土市场优势,我们只有在本土市场品牌能够建立起来,将来在国际上才能品牌建立起来。怎么思考国内市场占有更多份额。发达国家都在占领中国国内市场,我们怎么更好开拓国内市场,包括改善国内市场各方面条件。

  然后怎么更好利用国内各种要素。我们用好了,创造就业,大量农民工转移出来。但是也许我们土地、资源优势,因此也许可以区域布局也许有一些要转移到内地,你要想想跨国公司怎么在中国发展,你也要想想使我们后劲可以整合更多要素,获得发展。这只是一个思路。

  至于说到中小企业得不到国家,他是一个撬动,不仅仅是这一块,怎么在乘数效应上做文章。第二,政府真正要创造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话,重点还不是在怎么给中小企业输个血,现在真正是宏观政策、需求方面的政策要接轨,怎么使中小企业能卖出东西,这是根本。他还卖不出东西,你再给他好的环境也不行。怎么卖出东西呢?第一,扩大需求。第二,创造平等机会。政府项目我们平等竞标去。第一轮竞标,我们竞不到。但是大企业分包的时候,我们中小企业可以参与,这就是它真正生存的环境,市场环境、需求环境这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上上下下要动脑筋,要从根本上思考。我们现在是整个世界的需求、整个中国的需求萎缩,宏观政策也是在扩大需求上做文章。其他政策调整也怎么在需求上为中小企业生存创造发展。

  第三个问题,我们以后争取多跟你们多交流,给你们讲讲课都可以。

  问:我们中国经济会在什么时候见底?我们也有这样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扩大我们的生产、销售,我们去抄底,请你看一下这个时间?

  樊纲:09年相对来讲还是低谷,因为还在消化存货,这个时候就业不好、企业利润也不高。尽管有8%增长。09年应该是一个低谷。2010年增长速度不见得很高,但是市场开始活跃。企业需求开始回升,这个时候相对更正常一点。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尽管10年增长速度并不比09年增长速度高,但是增长内部结构来讲,09年是一个低谷。是不是由此可以抄底,我不知道。到了底之后可能还会有一些艰难时候,但是会逐步恢复。全世界抄底概念,我们也要认清楚。有些事情我们不太了解,我们要小心谨慎。比如金融资产,你不知道窟窿有多大。有些东西我们懂的,矿山、企业、制造业,我们能做得事情就多一点。这里面也有国家政策、宏观经济、政治、法律,我们都需要思考,迅速学习,资本是知识。所以抄底的问题上,我们要抓住机遇,要用更多知识来补充我们,尤其是国际的知识,这也往往是我们企业缺乏的,我们要放宽眼界,学更多知识,这样我们在世界经济中就能够迈出更大的一步。

  主持人:足够的信心、足够的知识,就可以在09年采取某些行动。

  问:我是北大光华研究学院的学员,在这个危机当中我们企业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我是国家大型企业的业务。我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国家8%增长,我想谈这个危机是不是有点太大了?是不是自己在吓自己?我想知道是不是这样?

  樊纲:对你来讲可能是没有受影响,感觉特好。但是确实现在有人日子不好过,包括中小企业,而且眼看着订单在缩水甚至消失。回过头来我同意你那个,我们也不必过度。我们并不是危机源头,我们也不是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我们确实不必自己吓自己。去年10、11月份国内需求极度萎缩,有自己吓自己的成分,大家该做的事情不做了。回过头来,恐慌之后我们要深入思考,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要去否认风险和问题,但是也不要把我们增长潜力看得太低了、不要把我们经济实力看得太低了。不是说盲目信心,就是怎么样客观的看待,采取正确的发展观。今天就到这里,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