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商500强论坛26日上午实录(11)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 22:06  新浪财经

  三花其中一朵花就是人才花,我们自己的人才储备肯定不够的,从历史发展来看还是未来得发展角度,一定需要外部的引进。外部的引进一定要求能带动本土团队的培养,如果不能带队实际上是受制于引进人才,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我们还在探索,很难说我们做的怎么样,但至少我们往这条路上。外面引进的人员一方面是前端的,一方面引进之后,我们希望另外一方面的任务希望把自己人才内的人才培养起来,因为这两种人才忠诚度是不一样的,企业给予他得到他的成长,同等条件下,他对我们的忠诚度要高很多。

  低成本的制造优势是不能抛弃的,虽然说成本优势在弱化,在改变的时候是一种天真的想法。从05年开始要素成本提高,我们提高管理手段,发展经营生产,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进一步找发现了工业工程,工业工程是工业生产的低级层次,但是发现很适合我们企业的需要。发现原来被世界认为的世界一流的生产水平,原理发现有很多地方可以成本降低,所以说成本控制的道路、成本改进的道路是永不止尽的。所以说生产线重新布置,人员提升的同时,生产效率还能提高。依据与员工成本和生产设备的成本,我们推进了生产的半自动化改造,如果全自动化那是西方企业道路,没有优势,如果半自动完全依赖于员工成本提高到什么程度,目前滑动30万能够替掉一个工人就干。

  同时发表一点儿感想,有人的认为成本优势就是压低员工工资,靠拼我们的汗水来获得。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因素很有可能是生产方式的创新,跟西方市场不一样,他的规格是大规格小批量,他们企业的特点更多是把聚焦点、技术研发的聚焦点放在品质和技术的基础上,只有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才碰到了需要大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的课题。在这个课题中,我们的技术研发人员、我们的技术体系不仅仅是三花,相信很多的浙江企业和其他的华东企业、南方企业,他们的技术研发的焦点就是两个,一个是跟西方企业一样,瞄准技术的提高、品质的提高、功能的提高,另一个是西方企业没有的,是通过生产方式的核心,大规模的、系统化的降低成本,因为西方企业碰不到这个课题,中国企业碰到。所以我们大大想,在生产方式的布局上,整个流程的改造上,进行一个成本的降低,同时保证品质。这方面的成本我们也看到,通过商学院的教授,出了一本书也是讲到中国集中创新的重点是全世界没有的,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把生产的创新来作为降低成本的研发主题,目前还没有。

  我们以产品为依托,走向了汽车零部件,走向汽车零部件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是走向不熟悉的产业,比如说轮毂、车桥,这的确不是我们熟悉的,但我们做的很困难,幸运的是这不是我们的主业,所以我们流的是毛细血管的血,不是心脏的血,我们一直在找买家。目前我们研发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中国就一家,另外一家在日本,另一家在欧美、美国,日本企业不给中国转让技术,连一张图纸都不让我们看,这引发了我们一个感觉,觉得日本企业比较小气、欧美企业相对大气一些,从合作的真诚度感觉来讲,跟欧洲企业、美国企业合作放心。

  我们也在做房地产,房地产是特点,在这样经济大背景下,不涉足房地产的企业也很少。三花刚刚拿到了全国质量奖,每年大概也就十家企业能够获得。

  我们的客户结构基本上是中国500强,或者世界500强的企业,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我们也看到不同的浪头打来,总有企业倒下。从80年代、90年代跟我们为伴的企业,目前绝大部分已经不在了,我们的体会是他们交的朋友不一样,他们交往的层次往往属于整个技术、整个制度运作相对来讲不是一个往前看有潜力的企业,所以这个过程中决定了他们自身提高的程度比较慢。像三花这样的企业,包括我们其他的合作伙伴,虽然当前比较小,但是客户结构在优化,自然而然就在提高了。我们也发现一些企业一句话的时候,当他来考察你企业团队的时候,听不懂你话的时候,什么都说很好、很好,但是当他跟你合作过程中,在骂你,这不好、那不好,那他是在说真心话,是在帮你。这是我们对整个过程的理解。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