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湖北品牌如何出大牌(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11:11 新浪财经

  王 璞:做品牌的方法不同。

  观众1:对,对。谢谢!

  观众2:我很赞同刚才这位嘉宾说的,品牌是具有广泛的认知度,有长久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这么一个商业符号,是这么去定位它。那么从传统的百年老字号也好,把我们刚才说的我们武汉市的一个爹爹的炒饭也好,我这里告诉大家,包括武汉市擦皮鞋的都很有名气。青山的人跑到汉口去擦皮鞋,人家一块钱一双,他两块钱一双。这就说明什么?所以品牌我就认为是做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那么平常通俗地说,有慢火煨汤的办法,还有就是火锅,大火去炒,也就是我们平常的这种媒体的运作和炒作。但是从长久生命力来讲,从广泛的认知度这个角度来讲,它还是品质自己慢慢经过多少年积累沉淀下来的东西,才会具有长久的影响力。

  汪 涛:刚才我们台下有一位观众提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今天虽然讨论的题目是湖北品牌如何出大牌,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大牌一定是从小牌慢慢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讲,他可能更关心的是在我现在相对条件有限的情况之下,我怎么来做品牌。当然我想不仅是对我们今天的东星还是远东来讲,以前也都是从一个小品牌开始成长壮大起来的。所以我想,接下来的时间能不能请我们两位嘉宾跟我们分享一下,当时你们还是一个小品牌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哪一位?

  兰世立:他说是从小品牌成长起来,其实在前面我已经提到一点,东星在电子一条街,我们创办企业的时候,12个人,15个平方米的房子。当时我们在做定位的时候,我觉得就应该是一个超前的,一个现代化的,一个国际化的。从我们最早的合作对象就是台湾的一家公司,这间公司在台湾已经在业界有些影响,而且我们在这个公司开张的时候,我们寻求的合作对象,我们就要求我们要做一流的企业,必须寻求一流的合作对象。我们当初的东星电子就同IBM合作。所以从1991年开始,我们这间公司起步就非常现代化、国际化,尤其今天我们创办东星航空,创办东星航空以后,这种到了15年以后还受益匪浅。我在1991年的时候就给大家定位讲普通话,讲英文。我当时就给大家提,我们是武汉人,我说千万不要讲武汉话,因为如果作为一个武汉人来讲,我们认为讲武汉话没有问题,那么放在全国来讲,你不过是一个地方方言,是一个很落后的语言。那么放在全世界来讲,你就是讲一个大家听不懂的,说难听一点,是一个土话。如果从做生意来讲,我们如果讲武汉话,我们只有八百二十万人能听懂,也就是说你的市场只有八百二十万,如果我们讲普通话,至少有十三亿,如果加上海外这一亿多,我们有十四亿人,那就是说我们的疆土就已经远远扩大了。大家知道在我们东星航空审批以前在中国批了三家民营航空公司,三家民营航空公司想拿钱租飞机租不到,拿钱买飞机买不到,他跟国际公司无法对接,无法接轨。而我们这一次从波音、空客、GE这些国际的顶级企业,在武汉常驻,来了一批人,一批批人来,觉得跟我们的公司没有障碍。今天可以跟大家透露,我们这一次一个协议签了120个亿,这在中国企业史上至少是很少见的。即使是像通用GECAS这样的公司对我们的评价都非常之高,为什么?就是我们最早定位在我们的国际化和品牌建设上,那个时候我们企业才十几个人,到今天我们一 两千人仍然是这么去要求。我觉得品牌首先要注重每一个细节,从我们的,用我说的话,是从你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行,从我们所有的商业行为,商业计划,商业规范上面,都需要从小事做起。如果我们定位在一个个体的品牌,就是他说的爹爹炒饭,只要你把饭炒好就OK了,如果我们定位的是一个国际的品牌,你首先必须在语言上,在环境上,在你的运作程序上要走向国际化。所以我想大企业做品牌有大企业做品牌的方法,小企业有小企业的方法。如果你定位在国际化,你未来向国际迈进的时候是很轻松的事情。如果你定位在个体户,我相信这个爹爹的炒饭,他如果想向国际化迈是很难的。因为他只会爹爹炒饭,婆婆可能都不会炒,那可能他就是一个个体户品牌,他要去想做大,我觉得是另外一个概念了。我想就是说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关键是在于无论大中小企业你怎么定位。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