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7华夏机构投资者年会(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6日 17:06 华夏时报

  宏观数据的解读

  贺 强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

  我讲一个最大的宏观趋势,包括汇市这几年发展的趋势。这些年,国外的经济在持续增长,股市也在增长。基本上是从2002年以后,股市就在增长。而正好国际上的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也是2002年。以前,由于我们是半封闭的经济,跟国际上完全不同步,而这次非常巧合,我们经济周期上升的阶段,跟国际、美国完全同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经济周期开始同步,在国际、国内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震荡现象。

  股市在这种震荡现象中攀升,房市也在这种震荡现象中攀升。不仅如此,从2003年以后,由于经济周期上升,我们研究了很多年,我们觉得有一些规律式的东西。只要经济周期处于上升阶段,生产资料的价格必然大幅度保障。所以,2003年以后可以看出来,我们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升,价格翻着倍地上涨。2006、2007年底,共振现象又出现了新一轮的冲击波,冲击到了我们消费资料的价格上。

  其实,这个宏观经济和股市,我们一直长期在研究。我先讲的观点是关于次级债的风波怎么看。次级债的风波现在虽然愈演愈烈,但实际上全世界的金融机构,都在为美国发放次级贷的银行,在分散承担着风险。为什么?因为他搞了资产证券化,次级贷变成了次级债,所以全世界现在在承担它的风险,它整个的风险反而降低了。表面上闹得沸沸扬扬,影响也越来越广,但比实际上发生的风险减少了。

  我再讲一个观点,就是关于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主要是指大量资金积压,特别是大量资金积压在银行、金融机构,甚至是外汇储备局,这才是流动性过剩真正的问题所在。我们2004年以来,加强宏观调控,主要动用的货币政策,最主要动用的是不断加息、不断提高准备金率的政策。这个政策,对于调控宏观经济过热有一定的调动,但是对于调动流动性过剩没有功效。对于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政策是极大地提高了贷款的利率,提高存款增加是鼓励大家把钱存入银行。提高贷款,主要的功效是提高了贷款的成本,减少了贷款。那么越这么调控,流入银行的资金越多,而银行越用不出去,积压的资金就越来越大了。

  我们认为1996年到2003年6月,这是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放松的阶段。但在2003年6月,央行发了一个“121”文件,关于房地产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我认为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宏观调控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有松有紧,松紧搭配的阶段,目的是为了调控经济。调控得好,经济没有过热,那么政策可以再次放松,经济平稳发展。但是调控得不好,不仅经济过热,而且有可能出现另一轮严重的通货膨胀。现在,我们很不愿意看到的阶段出现了,就是这两年的物价连续上涨。为什么今年实行从紧的政策?就是由2007年的经济形势、经济条件和经济状况决定的。此外,对于这轮的物价上涨,还不是通货膨胀,只是有转化的危险。而第一个危险,就是由于2003年以来,生产资料连续大幅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动力,有可能传导到消费资料。这有一种传导的效应,而且这种传导效应现在越来越明显。第二个危险,这是当前必须要慎重对待的风险因素,就是政府现在必须全力抓好夏粮生产,保持夏粮继续大丰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