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师要为公众提供服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周泽
今天在座的大部分都是比我资深的律师,按说我没有资格在这里说三道四,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点评,我主要是谈一下我的想法。上面听了他们大律师的发言我有一个感触,感觉他们是赚了很多钱的大律师,说他们是成功的商人也不过分,如果说我们这样的大律师说为商人的时候,可能作为律师的同仁来讲,商人充分了铜臭味,我觉得可能对律师行业不是特别好。但律师行业发展过程中,我发现整个会议讨论过程中,大家都围绕怎么营销,探讨怎么赚钱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仅仅是挣钱的问题,但挣钱又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以自己的经历说一说,我做律师不是有多么成功,或者金杜这样挣了多少钱,而是我们做了一些事关公共利益的问题而被大家知道的。但是对我来讲,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是迫不得已,遇到这些事情不自觉的就做下去了,结果给人们留下了印象。王总编说你这也是很成功的营销,让我大吃一惊。但对于律师营销的概念我持有抵触的,我觉得我没有营销的概念,但这样做了,被人们视为营销的话,肯定也是有效果的。大家不妨借鉴一下这种做法,我们遇到不平的事,遇到制度缺陷等等,不妨多做一下这方面的工作,也许营销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是我对营销和社会责任的连接看法。
今天赵小鲁先生谈到我们可能缺少一个主题,就是我们律师怎么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对很多年轻的律师,特别是需要解决温饱的律师,怎么为社会服务的时候,对这个问题也许比较沉重。但对于像赵小鲁律师、薛济民律师,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还有金杜、大成这样的,我觉得是不是应该考虑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包括为今天制度的变革、为公众提供服务这方面做更多的贡献,但事实上我了解的情况,大家都不是十分感兴趣,我以前的同事们也在讲,你应该把你的精力好好做律师的业务上,也就是说我做很多案件其实是很多人不会做的。我觉得很悲哀,如果对律师来讲,除了挣钱就对有关维护社会正义的事情不去做的话,我觉得我们的律师可能就会成为经济动物了,在别人眼里是唯利是图的人,那么我们的公信力很难树立起来。
主持人:如果我点评的话,谈到中小律师事务所谈到社会责任的时候,我说当我们把律师当成职业的时候,我们想的是如何挣钱,当我们把律师当成专业的时候我们想的是用什么挣钱,当我们把律师当成行业的时候,我们想的是为什么挣钱,当我们把律师当成事业的时候,想的是我们行业还可以做什么。这样的话我建议两位嘉宾、会长仿照我的模式说最想说的一句话。
赵小鲁:我发现今天年轻律师很多,我说一句,谋士不忘谋道,成长守住灵魂。
薛济民:我想说的是作为会长,作为会长我会为不辱使命终身努力,作为办所我会为了追求梦想而不懈努力作用。
吕良彪:我首先要感谢两位协会领导,我觉得他们把我们今天的话题推到更深更广的地步。我们前面讲到律师事务所的营销、律师的营销,实际上两位协会领导讲到了律师对于社会的责任、公众的责任,我觉得这是我们律师行业的营销,这样营销体系才完备。
律师为什么不是商人?律师是政治人、法律人和商人的结合体,律师赚律师费有什么丢脸的?那是基本保障精神、人格独立的去赚,所以我们赚律师费要大大方方的赚。刚刚我还想给两位会长一些建议,都说大所引退是因为精力不济,那你为什么干吗什么事都自己管呢?我们律师行业的管理、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乃至律师的管理确实需要很多拓展、很成功的经验。
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东西怎么能卖出去?我们非常迫切的想跟买家打交道,企业家是要买我们的产品的,我们把他们隔前面,这其实背后是我们的恐惧感,包括什么呢?第一是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一个律师要安身立命,要别人买你的产品,无非是有一个好的产品、服务,然后卖出去,然后你的产品给人家解决了问题,或者没有解决问题,把自己卖出来了,然后一论新的生产开始了。怎么控制风险、怎么控制质量?营销和管理都在里面了。关于律师的营销法人给我一个采访,他把我最精华的部分删掉了,我主张律师作为专业人士,要进行的是一种有尊严的营销,做律师不能主动上门勾引别人,要勾引别人上门来勾引你,你怎么才能有本事让人家上门找你呢?首先你自己要拿出东西来。另外这个所什么业务都敢做,因为什么人才我都有,这种所的品牌和个人的品牌建设起来,那么你对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行业有自己的智慧、足够的资源做,我觉得这是你的根本。然后是什么呢?刚才刘桂明没有听清,我们每年花2、3百万做营销,律师有了材之后就想出名,我觉得有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想出什么名?第三,我们做一个投资项目,不可能通过这样的东西做营销,只能说这个行当里的人大家认可你,人家凭什么认可你?第一种途径,我的业绩,我做过哪些案子,我做过哪些非诉讼的法律服务。其次是文化的模式,有两种途径。第一种基本途径是不断努力,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权威或者通过网络不断的写,成为公众的领袖,赢得一种社会声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觉得你真是一号人物了。还有要有勇气,比如你在什么所里?你的所是什么地位?你有什么样的车啊?等等等等,这些都在里面,都是你营销的武器和方式。但更多的,我非常认同薛济民讲的,特别是和客户接触的时候不能跟人家大而化之的讲道理。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试图、说服我们的客户,在必要的时候,在你成为专业人士的时候要教育客户,你要有导师的状态但要有丫鬟的心态。
另外我觉得律师的管理问题,有个记者采访我,合伙企业法的修改对律师的影响,我想有三个问题,确立有限合伙制度,能人与富人共赢。第二有限责任合伙,也就是说我们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每一个个人、每一个合伙人自己出了差错必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但其他的合伙人他们的责任是有限的,这对于我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这样一些以公信力立事的专业机构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法人合伙,我们律师事务所是不是就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公司的资金是否能够投入到律师事务所来?如果每年拿出3、4百万律师费进行营销感觉很心痛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和公司合作,这样的合作对于中国律师业、中国律师事务所乃至中国律师个人得影响又会是什么?所以我觉得营销和管理不仅仅是律师个体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律师事务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我们律师行业的问题。
我们律师如何和我们客户接触?我们要为客户提供什么服务?我经常说,我觉得律师的服务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成为开刀式的,客户有病的时候要有本事解决,官司要打的赢,上市你要搞定,不行你要明确告诉他。第二是保健,要把经营机制理顺,在这个过程中,法律风险防范在哪个环节会出什么问题,你掐死,这是对他很好的发展。第三个环节,我觉得法律不仅仅是被动的盾牌,也是主动的法律武器,我们称之为法律杠杆,我们通过合理的设计法律模式、商业模式,可以达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商业目的。我们通过这样一种依法依规的并购可以使一个亿控制三个亿,通过这三个亿控制五个亿乃至更多,这是对我们律师最大的考验。
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和管理我还是三句话,应该是心态决定状态,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你用什么心对待市场,你把自己怎样定位,如何做这样的律师这点太重要了。作为律师最重要的还有两点,一个是有感恩之心,第二要有自律之志,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邀请了著名律师和企业界进行互动。下面有请天津四方君汇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马克伟律师。
马克伟:我们天津四方君汇律师事务所中世联盟“9+1”模式当中的其中一家,今天主题是营销。营销里面我也讲其中一部分,就是讲两个问题,第一个法律服务和市场经济。第二讲法律服务市场营销的流程。
中国律师制度是恢复28年了,但是在这期间,法律服务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律师跟在座的很多老律师都知道,过去我们是法律工作者,过去用不着市场开发,也用不着营销。随着我们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我们的法律服务市场,服务领域越来越宽,客户对法律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和扩充。现在我们是法律服务提供者,就是律师事务所对于法律服务市场能够提供什么。所以供求双双都不成熟造就了我们法律市场的不成熟。
第一个问题讲法律服务业与市场经济,首先是尊重价值规律的经济,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既然是尊重价值规律的经济,那么影响价值的是什么?我认为影响价值的是供求关系。作为法律服务业来讲,我们的供应者是谁?是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从需求来讲是我们的企业和其他社会各个领域的法律服务的承受者。当供求关系不匹配的时候,就会出现种种不应该出现的现象。比如说一方面我们说律师不够用,我们中国律师只有13万人,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很多律师没有事干,所以什么样的法律服务,我们如何能够找到社会上需要的法律服务。如何吸引客户的目光、并且形成真正的服务关系,靠的是市场营销。
第二个问题讲法律服务市场的开发流程。我们总结成三个阶段,第一要确定开发目标,第二要制定开发计划,还要与开发计划相关的非常精细的步骤,最后是实施开发计划。
将律师按照专业领域分成工作小组。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我们很多律师之所以不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好地客户是因为他不了解客户造成的。对于客户来讲实际上关心几个问题。第一你是否了解我的业务,第二,你是否在我所在的行业,第三,你有没有为我这个行业进行服务的相关经验。第四,你的专业服务经验是否能够为我提供更好、迅捷的服务。第五是通过你的职业经验具备哪些素质足以帮助我们降低法律成本,第六否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第七是当前的服务能够带来哪些好处。这是我们认为客户最需要关心的问题。
总之,我们现在市场日渐成熟,我们的法律服务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所以在这种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研究我们的营销策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问:咱们律师事务所的马主任,我请教您,营销肯定是一个所共同的行为,但如何营销有一个前提,合伙人涉及到成本分摊的问题,你营销、管理一定要分摊成本,成本你们如何做到达成一致,成本怎么摊?这对我们有一个指导意义,你们既然投入了那怎么达成的呢?
马克伟:营销并不是只有律师事务所才有,律师个人同样可以做营销,只要有计划做一些市场的调查,做一些市场开发的计划,做一些有计划的销售,都是营销。然后刚才我已经在我的讲话当中提到了,确实律师事务所如果要形成共识,确定一个总体的发展方向,确定一个很好的市场营销计划,确实是在所有合伙人之间达成共识比较难。但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也有很多手段,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第一要充分讨论,要开会,怎么样达成共识我可以告诉你。再有要借助外力,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有些时候你自己要说怎样,咱们之间达成什么协议很难,但要咨询一些顾问,我们就请了一加拿大的专门做律师事务所管理的律师,是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到中国来我们就花钱请他做一次知识讲座,讲的是事务所总体的发展战略,当中有九个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关于市场营销,他讲完之后大家都接受了。
主持人:首先感谢马克伟律师来了一个百科全书,来了一个讲解。我说几点我的感受,第一点刚才说市场上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那晚了,市场上即将需要什么我们做什么。你刚才举的例子很好,我们要有一个前瞻性。下面有请乔森先生。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律师
中福瑞达有限公司董事长 乔森
我的PPT实际上是一个广告片,我觉得这个题目跟我非常相关,说的是律师的营销与管理,我感慨很深。为什么?律师和用户、企业的确隔得比较远。律师就以为很多的法律内容都是小儿科的常识,企业一定知道。不愿意去给企业上这种科普的课,或者说普法的课。我们引进到国内之后,开发了自主产权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很火爆,刚刚推出,就有非常大的反响,很多人加盟,没几天觉得做不下去,因为三、五个月之后淹没在了假冒伪劣上了。结果我们去网上去说这个是假冒伪劣、那个也是假冒伪劣,结果人家就起诉了我们,说你凭什么说我们是假冒伪劣?最后我们一个官司也没有打赢。这个事我联想到今天我们的题目上,营销为什么重要?趋势我们有法律顾问,我们从企业愿望上讲,法律顾问不要以为企业老本有文化、有知识,特别是学过法律,其实他不懂。像网站上登出这种理论不可以,但我们的法律顾问说你没有让我看网站,出了问题我就帮你打官司就可以了。所以我说企业和专家还有一定的距离,专家不要把我们看的太高,这些常识性的法律事务的确应该主动提供一种服务。像我们这种案例出了好几起,就是自己管不住,当事者迷。
中国企业法律保护这个计划,我觉得很好。从企业的愿望来说,律师事务所刚才有一位律师讲得非常精彩。说我们律师事务所不是商人、不是公司,律师是有尊严的。但是你在营销、推广领域服务的时候,仍然要像商人那样去推广。因为我确实不知道你要给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是企业和大牌律师事务所的距离。
主持人:说一下对企业的期望。
乔森:我觉得从我自己感受,营销确实是必要的,我讲一个自己的经历。我在80年代做翻译,到不少国家去过,曾经有一次在泰国,去了之后发给我们一个小礼品包,打开就是一个放洗漱用品的包,是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那个小包我用了十几年,我们律师事务所类似这样的小技巧都要可以做的更巧。比如提示企业最常见的法律陷阱是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些东西不像过去,过去如果师傅不教给徒弟,就是不会,但在今天讯息这么发达的条件下,掩盖什么基础信息根本做不到,还不如大方一些,为企业做一些提示,您做网站,发一些公益性的法律材料肯定是温暖人心的。我就接收到过,我感觉很温暖,我公司在杭州的时候,最多的时候聘请四个事务所的律师做法律顾问,其实都是盛情难却,我觉得人家那么热情,说就当顾问吧,我确实是感动了,肯定是多一个人帮,就多一份保障,少一份风险。主动热情的提供简单的咨询服务,肯定能得到回应,这也是律师事务所在市场经济中应该走的一步,这是我们从企业方面谈的希望。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中粮集团的刘女士。在座各位有什么问题要提的?
提问:先说三句话,提一个问题,第一我是外地来京的律师,现在在北京经援律师事务所做资深合伙人。今天听到赵小鲁律师和薛济民律师的演讲,觉得像充电一样,我们的所就是中小型所,正在发展当中,我前些天给我们所全体合伙人搞了一个发展的思考提问,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大家的问题,搞了所内的调查问卷。
第二为了做国内或者国外市场,律师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我们设立了一个网站,并且采用会员联盟的形式,为什么美国人能做的事情我们中国人不能做呢?尤其中小型所大家要集思广益的。
第三,我学投资又是学律师,现在的市场如果要做经济方面法律服务,真的需要律师是复合型人才,为什么中小型多就是不懂得市场怎么做。我有两个建议,你的市场如何发生的呢?是在市场竞销当中发生的问题,首先就要从竞销的手段上入手,如果您不嫌弃会后我可以谈一谈,我在调查的基础上帮你提出一些思想意见。第二一个企业做的不好,我们律师顾问是难辞其咎的,如果我们律师都有这样的感想相信我们的市场好的多。
主持人:律师千万不要教坏了客户,只有教客户的越多,客户对你依赖的越深才可能拿到案子。
刘女士:我以前也是律师,金杜刘律师是我的师兄,也是吉大法学院毕业的。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中国外商企业协会,负责外商投资反倾销方面的案子,当时是90年代初,一般都是外国所来承接这样的案子。现在我在中粮集团,在资产管理部负责清理不良资产和退出行业的法律事务,所以跟律师打交道非常多,我感觉今天大家很多都提到了,律师第一是专业,专业方面做成精品了,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无论年轻还是年长的律师专业,大家还是很信服的。第二我觉得下午也有律所的主任谈到,沟通能力也是很实际,因此沟通好了,了解客户的需求也能了解事情的背景。第三是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际中见机行事,处理很多事情。在有就是心态,觉得很多律师心态比较急,给人的感觉不是很好,所以很多事情业务也没有交给他做。所以,心态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接下来安排几位特色营销的律师,听听他们用什么营销?接下来请秦兵律师。
秦兵:我今天说的非常简短,12年以前我作为上访者到北京上访,我当时目睹了社会的很多悲剧,那时候我有一个理想,我想一生要做什么?那时候我想能不能让我的一生改变中国。
对于我来说我,只有通过选举才能实现中国的民主自由、政治和平,当然坚持党的领导。在思考时候,我把律师业务结合在一起。我想重点说的就是人大代表选举,大家看到了,很多国家的政府领导人都是律师,为什么律师容易成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那是因为国家元首选举的过程中,律师的选举过程往往就是律师的营销过程,我们现在很多的事情都和选举结合在一起。
我自己身体力行参加了2003年的北京市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但结果非常明确,我连选民资格都没当上,但因为我动员了社区,发动的选民,我们的业务收入一点都不受影响。一个星期每天可能一万多块钱,这总是让很多人和我们建立非常牢固的关系。我们很多人在说营销,各位如果精心思考一下,完全可以从选举入手,确实能给一名律师包括整个律师业带来巨大的收入。至于选举的方法策略我就不多说了,我希望台下的各位同仁,当你们大把大把点钞票的时候,不要忘记在为广大律师的选票而战斗。谢谢大家。
刘桂明:接下来请来自律师营销有关的数据分析的一位非常有研究的专家,下面有请肖明超先生。
肖明超:非常感谢《法人》杂志有这个机会跟大家来发表一些看法,刚才主持人讲他是非典型主持人,我今天可能是非典型的演讲者,我觉得做律师特别好,有几大好,第一有一句话讲,人一生一定要有三个朋友,一个是牧师,一个是医生,另外一个是律师。牧师可以在你心灵受到创伤的时候治疗,医生在你有病的时候治疗,律师在你吃亏的时候提供后援和保障。这一点,我觉得做律师是非常好的,实际上我小时候就愿意做律师,但被我二哥抢先,我只能研究。我更多代表一种内行看门道,我可能是看热闹,也受《法人》杂志的委托,我们做了一些公众调研的数据,同时结合我们之前《法人》杂志做的一些律师营销的数据,由我代表做一些总结,我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会由我们的总编王丰斌先生做一些补充。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视野放宽,大家总想营销、商品,我们要站在一个广泛的、更宽泛的服务社会里看,其实我们是一个服务的行业,服务的行业对于国家来讲,现代服务业直接决定和影响这个国家的竞争力,实际上律师和法律服务本身是我们服务业里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人们在更多的消费、休闲、医疗、投资的基础上,一定需要法律服务,在生活里一定需要很多法律方面的支持。
在全球公共服务界正在发生一个变化,政府也开始顾客的导向,当然从我们国家政府机构现在也开始非常重视服务,也在研究自己的顾客,怎么满足民众更多的服务,说一这为我们提出怎么确认我们的顾客,了解我们的顾客,找到我们的顾客,让顾客相信购买我们的产品,已经提出了很好地参照。
我们多年对中国公众的研究发现,中国公众对专业法律了解的积极度不高,主要体现到不遇到法律问题,不会主动去研究一下、提升一下、主动寻求法律知识,但一旦遇到问题,他希望找到一个人把所有法律问题讲一遍。导致我们需要有一些沟通和跟公众的传播,而且很多公众对法律规则、成本的不清晰,包括法律成本实际上也是不一致的。我记得一个企业家讲,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家觉得非常苦,公司一旦上市,他们更苦,很多看起来上市之前做的很多规则,上市之后发现都是不能说的,但很多企业并不知道,我想肯定很多做经济案例的会有更多经验。我更多的是用数据讲一些话,一个是《法人》杂志和北京市律师协会开展的律师调查,还有北京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新浪网联合调查,把这两个放一起看看是不是对我们有一些借鉴的地方。
公众选择获取法律服务的信息更多是从互联网上获得的,所以我想为什么博客会有反应,本身就反映公众的趋向,但是不是能塑造真正专业的互联网法律空间是我们要考虑的。面向公众怎么既有专业的传播,比如有论坛活动,同时要走近公众,公众非常希望能在小区里跟他们有更多的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我们在细分市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做这些工作呢?
另外我们需要一些公益化的营销包括免费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公益活动等等,对我们来讲,都能更好的走近公众。另外我们需要向公众传播怎么能找到律师,过去律师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非常神圣的,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走近他们,我们也可以有一些曲线传播,可以写文章、建专栏可以发表我们的法律关键。
我们甚至可以做一些公益诉讼,从怎么锁定客户里,我们发现第一律师事务所一定需要品牌,公众在选择律师事务所的时候看中的因素第一要诚信,第二有品牌,第三有很多成功案例,有专业性。每个律师事务所都要有自己的品牌,我们现在主要的客户来源还是靠口碑,下一阶段是不是从口碑营销到品牌的营销?
我们在小企业的时候也需要法律服务,但真不知道谁能够提供,我们在业务拓展上面也应该有一些多元化的方法,包括在增值服务上,我们也要有一些,让我们感觉律师的存在。我们现在也有律师但法律顾问一年都不到我们那里一趟,特殊的问题才找他,但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及对客户的关怀,这是我们数据里看到的。
第一法律需求正在呈现,但律师需要更多的走进公众空间,公众生活。我们需要细分我们的服务、消费者,需要重新组织我们的服务,需要塑造我们的商业品牌。我想我要讲的就是希望未来律师营销更多基于公众、赢得需求、共创和谐社会。
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请《法人》杂志总编王丰斌进行解读。
王丰斌:刘桂明说今天是《法人》杂志搭台律师来唱戏,我作为《法人》杂志的负责人来说,内心想《法人》杂志是搭桥,是把律师的法律服务通向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就是把律师和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连接起来。
所以我们的资料带里有一个中国企业法律保障计划,我觉得如果在座的朋友对这个感兴趣可以跟我们联络,我们真的是想把《法人》杂志的生命力、成长的空间和事业的前景和在座各位的职业、工作紧紧结合在一起。
主持人:有请法制日报常少杨副总编做闭幕辞。
常少杨:虽然在法制日报工作20多年了,真正跟律师坐在一起开会,开了整整一天也是第一次,开了眼界,觉得律师界真的是人才济济。大家不光是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对社会也有自己的责任感,而且从口头表达能力上,甚至外形仪表上都让我们眼前一亮。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若干年之后,在我们国家最高领导人行列当中出现我们的律师朋友,我觉得建设法制国家的目标可能不太远了。
有律师朋友谈到律师从政,恐怕也是一个规律,我们这次十七大报告中讲了几个规律,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一个是讲共产党执政规律,一个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第三讲人类发展的规律。人类发展是有他的共同规律,尽管我们现在强调中国特色,但不能不承认人类发展的主流。包括法制这块也一样,在座很多都是在国外学习过的,有的先生也谈到国外的今天在某些领域是不是就是我们的明天呢?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另外想说一点,希望大家利用好媒体,这也是营销的话题。在座有几位是社会上很有名的律师,包括秦兵律师还有周泽律师,他们为大家所知是通过什么?固然是他们自己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公众的利益挺身而出,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跟媒体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关系。这也是一个规律,从律师营销的角度,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我们媒体是做什么的呢?听大家在谈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想,我们媒体能够为律师提供什么服务?我想无非是提供一些渠道,另外搭建一个平台,我们的版面、报纸刊物是一个平台,像今天这样的活动也是一个平台,我想成功的媒体都非常善于利用这两种平台。
刚才有位吕良彪律师谈到,要有尊严的营销,这个词我曾经用过,我在一次内议的会议上我谈到了这个观点。我记得我举了一句话,现在的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对中美关系有一个一句话的定义:希望中国成为美国的或者国际关系当中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我那天在内部会议说了一句,我希望大家跟法制日报的关系是这样的关系,就是我们也要做有尊严的、负责任的互惠利益相关者。
我想我们媒体跟律师界的关系也应该是这样的关系,很多在座的是留学国外的,英文好象是赌局上的词。首先我们是都要有尊严的生存,律师是这样、媒体是这样的、律师的整体形象在下滑。媒体也一样,大家恐怕心里都有数,媒体形象也不是很好,在这种环境下,更需要我们自律,有尊严的生存,不管活的怎么样,不能太掉价,不能把新闻人、把律师的身价搞的太不像样子,就像江老师讲的要有底线。
在此,对一些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感谢,还有从国外赶过的。有的嘉宾直接下了火车就到这里来报到了,我听了非常感动,我希望听到大家的反馈,希望听到大家更多的建议,说《法制日报》、《法人》杂志包括其他旗下的相关媒体,需要我们为大家服务什么,我们过去说政治化一点叫擂鼓助威,为法制建设的建设者们鸣锣助威。有的律师出了问题进去了,说句俗话我们把他们捞出来,我们的版面上这么多年为不少律师伸张正义,把他们依法捞出来。
一句话,希望大家有事没事的时候把法制日报、把《法人》杂志作为另外一个家,欢迎大家常到家坐坐,谢谢。
主持人:最后我用一位年轻律师的话结束今天营销与管理——2007律师精英论坛,一位来自重庆的律师给我写了一个条,我把这句话作为我们论坛的结束:“我很年轻但很传统,与我所热爱的律师业一样,我对营销的热中无与伦比,我们每人都在写历史,今天是写上了重要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