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张新民宋立新曹章武做客谈中国EMBA发展(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 17:25 新浪财经

  

张新民宋立新曹章武做客谈中国EMBA发展(2)

  7月10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新民做客新浪财经嘉宾聊天室。(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曹章武:宋社长,您也是刚经历过,或者是享受过EMBA平台。通过您对项目的了解,您觉得,EMBA的学习对您的工作和生活以及看问题的角度,是不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宋立新:我是觉得刚才张院长介绍了EMBA在学术上的情况。我想从一个刚刚毕业的EMBA学生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在这个里面更多的感受到心理的力量。因为我觉得EMBA这样的一种教育环境,把很多在各行各业已经作出了成就的、在实践方面已经有很好体验的一些人放在一起。大家以学生的身份去沟通和交流,就会使每个人的视角产生变化。

  比如说以前我们自己觉得在这个行业里面已经看到这么多了,就觉得已经看得很多了。其实到这样的平台上讲,以学生的平常心感受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很大。这种话说起来,好像每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都会体验心理的历练。我们EMBA的班级,这么多能量互相交错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给人带来的心理上的冲击,其实也是很大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我们可以把以前的一些实践,能够更好的去认识,去提升。

  从心理上来讲,我觉得EMBA的学习使人能够真实的去面对自己,面对他人,从而接受自己,接受他人,这样的心理力量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好处。

  曹章武:您没有读EMBA的时候,突然从媒体上看到EMBA的时候,是怎么解读它的?

  宋立新:我觉得《英才》杂志社对这个并不陌生。我们的定位就是关注领袖公司和公司领袖,其实有很多涵盖的意思。从当时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对于在职人员来说,他选择这样的方式,可能负担小一点,从负担角度来讲,是轻很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其实提的要求更高。刚才张院长也谈到了,很多学校把EMBA作为自己的品牌代言。很多学校在介绍自己商学院教育的时候,总是要从EMBA的学生质量谈起。从这一点来说,并不会觉得进去以后,就说进去的时候,可能比MBA,比本科生要轻松。但是实际上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又是这样的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就是因为学校看中这样的品牌,每个人才更看中自己的品牌。我觉得品牌的互动和品牌效益的相互影响,也是很明显的。

  曹章武:在中国EMBA发展五周年,很多企业家也都经历了中国的管理教育,当然跟我们以往上学的那种方式,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更多的是互动性,其实我们是作为学习者,或者尝试者,我们从单一的角度了解,我们没有办法评价他。张院长是做EMBA的业内人士,曾经在一个场合上面,我们张院长曾经说,中国真正能有能力,有资格教EMBA这个项目的教授可能不超过50个,那么当然这50个可能也有从国外引进来的,也有本土培养的。我们EMBA发展五年以来,师资队伍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张新民:我原来表达的意思是,中国国有大学里面,储备的商学院的EMBA师资里面,能够高质量的完成EMBA教育的教师不超过50人。就是现有的本土教师,能够高质量的完成EMBA教育的不超过50个人。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看到的相当多的EMBA项目里面,老师是熟面孔。所以我说中国的EMBA教育,处于一种有质量没特色的状态。就是质量有保证,但是没有特色,因为师资是比较雷同的。

  我想就刚才你讲的这个问题,关于师资和课程,我也说一下。在2002年的时候,E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给了我们一个计划。基本是EMBA教育里面的课程差不多的情况。2005年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个合格评估,我们对所有毕业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就是你对哪些课程,您认为有用,或者你认为是重要的。在30所学校的学生里面,普遍追捧的四门课程,基本也是我们看来比较重要的方面。一个是战略管理,一个是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是营销管理,再一个是财务管理。可以看出来,我们现在EMBA所提供的知识体系,应该说符合了我们的学生的要求。

   张新民宋立新曹章武做客谈中国EMBA发展(2)

7月10日,《英才》杂志社社长宋立新做客新浪财经嘉宾聊天室。(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财经新闻图片 

  所以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提供基本符合我们学生的追求。这些课程体系是满足了我们教育的需求的。就师资而言,我们实际经历了一个过程。在2002年的时候,由于有关方面担心我们自己没有搞过这个项目,就怕搞不好。就规定,要求我们的EMBA教育,应该有三分之一的境外师资,包括中国大陆以外的境外,包括香港、台湾都可以的。几年下来以后,我们发现,实际上中国大陆的师资,在对中国的学生施教的过程里面,实际上在这个层面里面,他的最高水平的老师是没有输给外国教师的。这一点我完全可以客观的恰当的评价他。

  因为普遍来看,大规模的三分之一的境外师资在中国大陆的EMBA教育里面,并没有我们所预期那样,表现他们应有的高质量。这个里面就涉及到,我们说师资的阵容,师资的出身背景是一回事,这个师资作用于我们的学生能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们特别强调的是,这些师资能不能成功,首先是心态。

  我听说有一个外籍华人在给一个学校上EMBA课的时候,学生非常不买他的帐。原因是什么呢?他对我们的EMBA学生,从心理上,从言语上鄙视,蔑视,认为我们的EMBA学生,你们不过是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并不完善的环境下,你们是暴发户。在心理上是这样的,言词上刺激我们的学生,所以学生根本不买他的帐。有的把我们的学生当做什么也不懂的小学生,讲基本的知识,他按国外的需求去讲,完全脱离中国的需求,完全脱离中国的实际。可以讲,境外的比较成功的老师,是熟悉中国的情况,可以是洋人,可以是中国人。但是他必须对中国的市场环境,和中国企业运作的情况有所了解,并把他的感悟提供给他的学生,这个时候他才是成功的。

  另外我们谈中国大陆的师资表现什么样的?我在几年前讲过,千万不要低估我们中国的本土师资,在面对各方面压力时的努力和成功的一种实力,或者是学习的一种能力。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情况就是,中国大陆的本土的高质量的师资,经过这几年的成长,应该说在主要学科方面,都形成一批有相当强实力的,能够为EMBA授课的师资队伍。所以从整体来看,我们拥有了一批能够维持相当质量的EMBA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国大陆商学院完全可以做到。

  当然我没有排斥境外师资的作用。性价比和他所提供的知识相比的话,整体是不值的,但是个别是可以的。就是你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输出这种不是以挣钱为目的的海外游子们。有些价格比中国教师还高,但是水平比中国教师还差,这种人你请他干什么?除了他是洋人以外。所以我想这些人逐渐会被我们的商学院所抛弃。非常高兴的是,我们的商学院的甄别能力也很强。我们对师资越来越有信心。

  再一个关于案例的问题。MBA和EMBA的差距,就是案例的程度占的更大。当然我的理论贯穿讲解过程里面,因为四天的课,你肯定希望学生有预期的理论的预习,如果理论不能解释的话,这些学生的实践背景,就提供了他能够学好这个课程的基本的素质。就是说,他可能连看都不用看,你讲的东西,他可能概念都没有,经过你的点拨,他可能把自己的管理实践和你的课程融合到一起了。

  就是说我们的案例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打动学员的,跟他的管理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中国的EMBA,应该说在高质量的EMBA师资里面,他们都储备了相当数量的,能够保证我们EMBA教育的案例。我觉得案例的情况,应该说本土案例,以及本土企业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商学院提供了最好的教育素材。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