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黄守宏:重视农业问题在工业化城镇化的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12:03 新浪财经

  6月9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在成都市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研讨会,主题是:“实践中的城乡统筹发展”。下面是论坛特邀专家、国务院研究室农业经济研究司司长黄守宏的发言。

  黄守宏:各位,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主办单位请我来参加交流会。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大课题、大战略。老实说,我来过成都很多次也看过很多材料,原来也没有抱很大的希望。昨天来了以后,通过看材料、参观,通过介绍经验,专家的评点,我感觉到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展之快、力度之大、效果之显著,确确实实出乎我的意料,非常难得。通过最近四年的实践,能够使经济增长的速度逐年加快,能够使城乡发展的差距不断缩小,能够使城乡居民尤其农村居民在公共服务、享受公共服务方面有那么大的力度,我感觉非常难得。

  大家都知道,全国的城乡发展,实际上城乡差距总体还是在拉开。但是成都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差距是在逐渐缩小,虽然这是短期趋势还是长期趋势还有待观察和分析,但毕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这些成就如果是发生在沿海发达地区,并不奇怪,如果发生在实力很强、经济很雄厚的大的中心城市,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实际上,这种好的情况发生在成都。成都在全国统计综合实力上排在101位,但是从经济实力上是排在19位,怎么讲?这可以启示我们,不管是城市实力的强弱、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都是可以大有作为,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至少在某些方面这是完全可以去做的。所以听了、看了以后,我认为成都在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在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一位企业家给我讲,他感觉到成都市幸福指数非常高,这说明在

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成都非常突出。成都在这种条件并不是很优越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愿意来成都,我想原因很多,启示也很多,值得总结的方面也很多,我个人感觉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成都的做法、成都的经验对其他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和价值。

  第一个方面,成都在推进城乡发展方面,牢牢把握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本质的要求。大家知道,统筹城乡发展这么一个重大战略方针,可以从很多方面理解,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推进,其实从最本质的要求来讲,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讲,其实就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让农民平等的参与发展的进程;第二个方面就是让农民公平的分享或者共享发展的成果。从本质上看,很多的方面是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的,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方面,扩大农民就业,让农民参与到经济发展进程,参与发展。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民被排斥在发展的进程之外,农民没有分享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这有体制的原因。所以成都在这些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出台了很多政策,让农民真正共享到发展成果。这是第一。

  第二点就是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着力构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我想在这方面成都市做的工作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很多事情全国还在探索的,成都已经做到了,很多在全国其他地方开始做的,成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比如协调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城乡很多方面是分置的,这方面的改革成都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限于时间我不多讲。

  第三点就是积极的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开始把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其他的公共的管理、公共的服务、公共的基础设施也开始向农村覆盖。

  第四点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印象很深刻,就是积极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成都建设的农业产系体系,跟别处不同,或者特点鲜明的地方就是着眼于农民的多重功能,把每一个产品发展成产业做大做强。我们今天参观几个地方,感受很深,本来一个很小的花卉,种花的,通过跟旅游结合在一起;本来是一种水果,具有生产价值,但是通过跟“农家乐”结合在一起,把经济、旅游、生态价值很好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很好的产业链。所以我想,这些方面都对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这几年我也参加了中央文件的农村文件的起草,我感觉中央在这些文件里面倡导的重要的理念、重要的思路、重大的举措,在成都市或多或少的都找到了它的影子,看到了一些发展的前景。所以我想,我这次来,对我个人来讲,收益非常大,启发也很大。最近这段时间我一直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中央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方略以来,应该说全国各地都有进展,都在探索,但为什么成效和进展没有成都进展的快?我想方方面面的原因很多,可能最简单的道理,可能还在于对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重大方针的理解、认识,我想最基本的可能还在这个方面。至于其他的做法、进展有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别、经济实力有差别。但最大的差别就是地方领导能不能认识到重要性,能不能自觉、积极地克服一些困难、一些障碍来进行推进。

  统筹城乡发展本身是一个大战略,同时还是大难题。要突破几十年形成的这套体制上的障碍,里面的风险很多。但是如果把这些障碍、风险克服掉的话,同时这这可能又是一个大机遇。所以,在中央的方针下,能不能积极的推进,能不能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这里面需要大智慧、大判断,还有勇气。这两年起草文件工作,说句实在话,我们很多政策、措施的出台,其实过程都很艰难。很多时候,为了某一个看起来很小的政策都要花很大力气。由此联想到,在地方推进这个工作,确实困难更多,风险更大。这两年听到的议论和看到的,大家一方面都承认中央的政策是英明的,但其实包括地方、部门还存在很多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和议论或多或少的在影响我们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决心、信心和力度。比如很多同志经常说,这几年中央采取的政策,概括一句话就是“重农主义”的政策。“三农”出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政策措施,一些人把它归结为“重农主义”的政策,其实我们现在采取的政策和“重农主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的理解,中央这几年采取的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也是为了解决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家都知道,农业的问题是在农业之外,解决农业问题是在农业之外。所以说同样,从很多现象来分析,解决城市的问题也是在城市之外,或者说是在农业、农村。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上下关心的猪肉问题,国务院领导很重视,马上要采取措施。为什么?猪肉涨价,什么也跟着涨价,不是要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吗?甚至进而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再比如,这些年我们国家第二产业、工业,之所以能够保持这么旺盛的竞争力,成为“世界的加工厂”,道理何在?不就是因为农村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的、素质比其他国家更高的劳动力吗。再比如城市的第三产业,如果没有农民工的支撑,至少传统意义上的第三产业很难发展。所以我理解,解决“三农”问题,是从三农问题入手,实际上也是在解决工业化、城镇化问题。

  有些同志讲,中央最近采取这些政策,最大程度上讲是解决了目前的当务之急,这话也是对的,因为现在来讲,我们国家城乡差距过大引发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可以说已经非常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扩大内需,喊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调整投资跟消费的比例关系,迟迟没有得到进展。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之所以没有取得进展,很大程度这些问题都是在于农村的发展问题。前段时间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里面指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城乡发展,重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已经影响到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想这既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应急之策,同时也是关系到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长远之计。还有同志讲,说最近这几年,农业税不交了,还补贴,上学也不花钱了,看病也少花钱了,中央的政策是不是对农民太偏爱了?实际上我讲,这不是对农民的偏爱,实际上是对农民做出巨大贡献、付出巨大代价的补偿,是公平对待农民的一个起步。前两年,一些专家对取消农业税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国务院同志,组织了小组进行研究,写了一个报告,报告里面讲了,农民不交农业税,但是农民作为公民,作为消费者,实际上跟城市居民一样承担了七种税收;其次由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这个税收不能抵扣,如果把农民贡献的税收算下来,全国农民为税收的贡献是5600个亿,所以农民照样有贡献。再一方面,除了税收的贡献以外,农民还有一个贡献就是土地的贡献,我想在座各位对这个问题都很了解。我们的钱从哪儿来的?实际上很多是土地增值税收益,土地增值税收益,不应该全部是由农民来享受的,但是很大一部分是应该由农民来享受的。对农民这个贡献的测算,方方面面的说法不一样,有的说有二十几万亿,有的测算是十几万亿,不管多少,但是这里面的贡献巨大的。农民还有一个贡献,就是农民的劳动力,农民工的工资,这个测算也有几千亿。其实还有一个方面的贡献,就是农民实际上承担了我们国家社会转型的很多成本,也承担了我们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成本。不论是加入关贸总协定,还是说农产品方面建立税率,第一位的要价总是在农产品方面做让步。我们跟台湾农产品协议里面,最有收益的协议还是让利给台湾农民。包括市场经济方面,很多国家提出的要求,包括
澳大利亚
,其实要价都是在农业方面。所以说,我们国家农产品关税比国际上50%的税率低很多。所以说,农民既然承担了社会转型的成本,做出这么大的牺牲,为国家、民族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我们对农民对农村发展采取一些有利的支持政策,并不是对农民的偏爱,只不过是公平的对待。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能够从大局出发,能够从全局出发,能够从长远出发看这个问题,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就会更自觉、力度更大。由此我想到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进展,跟成都市领导对这些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很高是分不开的。在中国的体制下,老实讲,很多事情要搞好,关键还在领导的重视。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但实际上确实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想就是说在我们认识问题的时候,能够从这些角度来分析,那么我们就更有自觉性、更有积极性。

  现在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的长足的进步,成都市在这些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做出了一些贡献,应该是被充分肯定的。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八十年代的时候,大的方面搞过特区,这些年特区的事情没有再搞了。过去搞特区的选择也好,现在搞农村改革实验区的选择也好,一定要考虑代表性,一定要考虑工作的基础,一定要考虑这个地方领导的组织协调能力,还有这个地方的社会基础和方方面面的原因。这次改革实验区能够在成都和重庆来实施,充分说明了成都的改革是有成效的,受到了各方面的公认。设立实验区以后,对成都来讲是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一个重大的转折。成都过去仅仅是涉及本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以后有一个更大的任务是为全国的统筹城乡发展探索路子,这个要求更高了,需要考虑的方面更多了。你的措施出台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在当地的落实性,还要考虑到在全国的普适性。作为实验区,我认为在向国家争取的时候不要向国家要钱,一定要争取要改革方面的政策。今天谈到很多政策方面的事情,我认为如果把这些东西争取过来了,实惠会更大一些,政策里面的钱是很多的,这个工作确实又是为全国探路,而且不是一天两天的,这里面应该具体设计一下,很有意义。这是一个想法。

  再有一个想法就是成都的城乡统筹发展,跟其他的周围城市应该有一个协调推进的问题。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又是西南地区重镇,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比较高,对周围的地区很多地方的农民都有吸引力。老实说,你成都这个地方,假如保障水平搞得太高了,你将来也是受不了的。很多农民跑到这个地方来了,你管不管呢?当地农民搞了,外地民工你不搞,你不能搞歧视啊!你搞实验区了,其地方农民也要一个样,但是这样做不到。所以我想一定要解决好周边城市的协调推进的问题。

  第三点我想还是要稳步推进,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工业化、城镇化的进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自然历史过程我们可以把时间缩短,但是很多东西不能超越,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太着急,包括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衡量统筹城乡发展成果的标准,并不在于我们城市人口比例提高的速度,追求城市人口比例的提高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上午也有专家讲到,一定是要建立在进城来的人和进城的农民能够有效就业等等基础之上。不然,其他一些国家出现贫民窟的事情也可能会或多或少的在成都出现。这样的工业化、城镇化,老实说是好是坏很容易看出来。所以我想,就城镇化本身来讲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真正追求扎扎实实、有质量、有信心地搞好。

  还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这一点,目前成都处理得还不错,但是全国来讲,下一步可能还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过去我们讲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根本性问题,其实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里面,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政治制度的改革以及利益分享的问题;还有一个方面农业土地的规模经营化问题。这两个事情都很敏感,也都很重大,所以怎么积极稳妥来推进,大家应该很好的把握,审慎的处理,因为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限于时间问题,我就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其中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