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李淳:外资并购与民族品牌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 19:51 新浪财经

  2007年6月6日,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和《英才》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07(第五届)中国并购年会”在天津举行,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以下为深圳市律师协会会长、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李淳律师的演讲。

  李淳律师:谢谢主持人。

  前天我在香港,在一间中资集团公司总裁的办公室上看到一份资料。这份资料与6月1日我在西北某市市长办公室上看到的一份资料是一样的,即我国某一国家级媒体驻德国记者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警惕西方虚拟金融资本大肆廉价收购中国资产》。

  一个是在经济相当发达的香港,一个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西北,一位是很有知名度的海外国企集团的老总,一位是尚未公知的地级市的市长,看的却是同一份资料,发出的感慨亦近相同:外资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等等。

  联想起近一个时期以来,尤其是达能与娃哈哈合资公司出现争议以来,理论界、舆论界似乎对外资并购与民族品牌保护这个命题尤感兴趣。有的媒体甚至还将外资并购与民族品牌保护对立和对抗起来,大有“有此无彼、有彼无此”之势。综合世界经济发展之态势,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会遇到诸如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外来思想与本土思想、外来经济与本土经济的碰撞、冲突、磨合、融合的几个阶段。尽管这个阶段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时间可能或长或短。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我们国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是国家和国人的信心所在。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不等于文化理念上亦完成了快速整合。而当前将外资并购与民族品牌保护对立和对抗的观点和主张确实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主要讲几个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外资并购与产业基础。首先,我想先提出两个疑问,第一个疑问是我们真的不需要外资了吗?第二个疑问是我们的产业基础真的是强大无比吗?最近有一种现象,在理论界、在舆论界都在探讨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外资并购与中国产业基础。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说我国已进入一个资本过剩的时期,我们已不需要那么庞大的外资,因为外资带给我们国家很多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问题。同时持这种观点的人还认为,我们国家的产业基础经过十几年、二十几年的积累,已经奠定和形成了非常雄厚的基础和基石,我们可以抗拒来自于国外所有的关于产业的挑战。

  本人认为,这两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在一个小时之前,在我们隔壁另外一个论坛上,关于这个问题亦讨论得非常热烈。两种观点交锋,但是最后好象谁也没有说服谁。其实今天任何人很难说出一个被各个行业及所有人都能一致认可和认同的观点。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如何评价外资的地位、作用、贡献和缺陷以及如何评价我国产业基础的地位、作用、贡献和缺陷。亦就是说,我们该如何总结我们的过去和思考我们的现在以及展望我们的未来。

  第二个大问题,民族品牌是一个真实的命题吗?我没有说民族品牌是一个伪命题。但我提出一个疑问,民族品牌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命题?民族品牌是不是被商业化和庸俗化了?有点历史的臭豆腐也说是民族品牌,百公里耗油30多公升的小汽车也被称为民族的品牌,几瓶水、几块点心都被说成民族品牌?基于此,本人认为,第一,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民族品牌的内涵与分类?第二,我们的民族品牌是不是需要有一个评价和认定标准?这个标准由谁来制定或者是由什么机制来评定?第三,我们还要把民族品牌这个大旗撑多久?要靠多大的成本来撑这样一个大旗。

  第三个大问题,需要反思和谨慎面对的几个命题。第一,国家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这个命题实在是太大了。最近几年,我们不时会谈到我们的国家安全问题,包括我们国家的政治安全、国防安全、

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等。最近,针对无锡太湖污染,现在又有人提出了我们国家的生态安全等等。我们也时不时会听到国家法律安全、国家文化安全等等。似乎所有行业、所有产业都面临、都存在一个国家安全的问题。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必须思索一个问题,即关于国家安全的问题,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是否需要一个法律上的界定?否则人为地扩大它的内涵,或者人为地拉长它的外延,对我们国家而言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呢?我们需要明白和透彻了解国家安全的构成因素,这既是政治上的需要,亦是产业上的必需。

  第二,不要敌视外资企业。在中国所有的外资企业都是依据中国《公司法》组建的。我提出一个观点,不要再谈什么民族企业,什么外资企业。把所有的企业都界定成中国企业,用中国企业来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现时已经不需要这样和那样的分类。这个分类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我们是不是还要克守这样的分类呢?

  第三,我个人主张,不要再一味去谈民族品牌的问题,要把民族品牌上升到中国品牌可能更具有意义。我提出一个观点,用中国品牌来取代民族品牌。中国品牌既包括我们土生土长的,亦包括后来移植成长的,只要在中国生产的都应被视为中国品牌。

  第四,如何评价外资企业在国内投资的利益属性。我提出一个观点,所有的外资企业的合法利益等同于我们国家的利益,也就是说国家利益亦是由这些外资企业的合法利益来构成的。倘若这样一种观点如果能够被公众认同的话,其实我们也就无需争论外资并购带来的所谓的国家安全的问题了。

  用中国品牌取代民族品牌,用中国企业取代若干类的内资与外资企业,用国家利益涵盖所有企业的合法利益,这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向,一种趋势。

  现在,我想说最后一个大问题,即本人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法律要慎密。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很多法律不是像讲得那样对我们招商引资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起到保障作用,而是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外资走进中国或者中国走向世界。

  第二点建议,政府要超然。在达能与娃哈哈的事件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目前所采取的态度是值得欣赏的,当然更值得我们期待:看一看政府哪些部门、哪些人物会出来发表一些不合适宜的观点。我认为,政府在外资进入及所谓民族品牌保护的问题上要表现超然。

  第三点建议,司法要克制。当我们对事情本身缺少专业识别、缺少专业判断的时候,我们最好与其保持距离,静观其发展。中国目前确实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左右和影响司法的情形,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司法克制是一个成熟的经济社会和成熟的法制社会所必需的。

  第四点建议,媒体要专业。要知道,我们的媒体每日、每时都在影响着、感染着公众对事物和事件的评价与判断。我们每一天都离不开媒体,不管是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媒体做得专业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但我们希望和要求媒体要专业则是我们的权力。

  第五点建议,心态要平和。不管你是官员还是百姓,你的心态一定要平和。平和是和谐很重要的内容。

  第六点建议,社会要理性。为什么要谈到社会要理性呢?社会的一时不理性可能会导致社会倒退多年。在对待外资问题上,我们需要社会理性。我们可能无需依赖于外资,但是外资对我国经济建设来讲可能是一个补充。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一天所有外资公司都离我们而去了,中国将会是一种什么情形?!

  不管是慎密也好,超然也好,克制也好,还是平和也好,理性也好,每当我们一方面迎来更多外资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我们亦是更多的在推动我们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走向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世界经济的和谐与平衡是很重要的。

  一个具有平和、包容、淡定的民族才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一个具有平和、包容、淡定的优秀民族才可能实现我们国家真正的崛起。

  对待国有企业如此,对待民营企业如此,对待外资企业亦应如此。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各位!(掌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