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话2004中国最具影响跨国企业评选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 14:11 新浪财经
采访专家: 袁岳: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MPA,零点研究集团董事长 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蒋昌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白长虹: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选题1 跨国公司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标志性的变化?应该如何界定和衡量跨国企业的影响力? 薛澜(1’00----2’36) 这种影响力的话,是不是可以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这个产品本身,这个产品,我想这是最直接,他产品本身对消费者,对中国这个社会,他带来,给消费者带来一种生活上的变化,他是从什么样的方面来改善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我想这可能是第一点。然后实际上也是最直接的,第二点的话,可能涉及到这个企业,他对这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想这个的话,就是我刚才讲的市场份额的问题呀,包括他这种企业,其他一些行为对整个这个行业,我想因为跨国公司一般他都是对国际上,都是运作多年已经很成熟的公司,对中国一些新兴的行业来讲,他们的企业一种影响其实也是不可低估的。第三点的话,实际上企业本身,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那这种可能包括企业带来的价值观念,他的一些行为准则,对我们社会的影响。这个的话,其实就涉及到可能是文化冲突的,有些行为准则对我们社会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影响。但也有可能,有些企业他这种行为准则,可能跟我们这文化有冲突,有矛盾的地方。我想这三个方面,其实都是,我想非常有意义的。 袁岳(2’36----7’08) 所谓影响力,我想它是相对于一种强制性的要求,或者强制性的命令,而言的。有些事情我们做什么,我们买什么,我们选什么,因为有一个,比如说有个计划,有个政府要求,而影响力它相对来说是软性的。就是某一个东西由于使用某些信息和某些沟通的方式,使得我们相信它。然后变成我们自己的一个需要,去追求他。然后这是一个双方透过谈判,透过互动,然后完成了对很多事物的选择,或者是完成了一种双方的共识。这样的一种过程,是影响力发生的过程。所以我想这跨国公司它多么大,多么优秀,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商业组织,他没有权利强迫人民说,一定要选择你什么。所以这影响力等于是一个跨国公司成功的基本的要素。当然,影响力也不是一个很简单的要素,影响力有很多种方式,发生影响。我们既可能包括对外部的,你对一般普通的公众怎么样发挥影响,同时有内部对大家怎么发生影响。这个影响可能包括你怎么塑造形象,你怎么面对一个国家的社会。比如说你要到中国来,中国的很多东西跟美国的不一样。那么很多中国人觉得,美国比我们发达更高一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普通中国人民是羡慕美国生活方式的,在很多方面。但另外一方面,这种羡慕里面,包含了一种自尊心,就是说虽然你要比我强,但你要使用一种使我人格感到不舒服的方式,把东西给我的话,那我依然宁愿不买你,或者用一种很敌对的态度,来对待你的品牌。所以在这种经济文化有落差的这种社会中间,一个产品的销售里面,也包括了人际之中这些关系的处理。那么如果一个跨国公司,采用一种比较柔性的,采用了一种富于建设性的沟通方式,一个地方的消费者,让中国的消费者感到说,这个品牌对我们是非常友好的。而且他让我们看到,他对于我们生活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提升,而且让我们享有了更有自尊,更有乐趣的生活。这个时候,他就会更加愿意积极地去购买,甚至会加大购买的量。相反,可能来自于某一地的跨国公司,他有一种很强的文化骄傲感。他的结果说,虽然你的产品很不错,但是可能会降低消费者对你产品的选择。所以这是对于一些外部的,也包括说比如说一个公司,当然有你发展的目标,但你的发展目标跟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中国自己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大的普化,那么你是中间可能一个点,你这个点是这个图画里面,是什么位置呢?还是说你这个点是独立的,好象跟这个图画会不兼容的,其实你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的。如果你回答这个问题,本地社会的人觉得说,虽然你是从其他国家过来的,但是我觉得你是我们这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是外部,其实不仅是外部,在内部也有这样的一个关系,我们说如果一个公司,你在外面表现得非常好,但你在公司,员工对你的看法都是负面的,或者负面的程度很高。在我们这次评价里面,有些研究。比如说你觉得这个选择公司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公司。有一些跨国公司的员工,他虽然在这个公司里面工作,但是有机会他不选这个了。另外一些跨国公司里面,就是他不仅仅是以在跨国公司里工作,感到骄傲,专门地为在这个跨国公司工作,在自己所在这个公司工作,而感到骄傲,其实这是两个很不一样的东西。如果现在我们假定说,在社会上,传一个口碑的话,一个是A公司,一个是B公司,A公司的员工说,我真的是很骄傲,我是这个公司的一部分,感到很骄傲。另外一个公司说,就是表现上你们觉得他不错,其实这公司很不怎么的,我自己都准备走,我们很多很多人都准备走。所以他对社会上的人力资源来说,很明显的,大量的人会去A,A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而B的话,他选择余地就更小。所以这也是一种影响力,也就是说我们考查影响力有很多的因素。当然一个公司不可能在影响力的所有因素上面,做得很好。但是至少你要在一些关键因素上面,做得较好。同时要富有特色。 蒋昌建(7’08----8’56) 这个跨国企业对 中国经济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呢,这个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影响,远超于经济领域,他的社会文化的相关的领域,也有他非常重要的影响,我要说的,有一方面的影响,实际上跟我下面要谈的话题,有关,就是所谓的文化的影响,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这个国家,封闭,这个文化可以在封闭的环境下面,自我增长,但是如果一个国家越开放,当然开放有多个层面的,尤其是经济开放,那么经济开放难免会把很多跨经济的文化的东西,从外面引进过来,我说这个影响是什么呢,就是实际上是给一个国家的文化,或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一次考验的机会。再跟外来的文化,我们经常说跨国公司带来的文化,我们通常给它贴一个标签就是外来吸引,对外来的文化的挑战,或者外国的文化和本国的文化,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在对话的过程当中,有哪些可以适应的地方,有哪些不可以适应的地方,实际上再经过二十多年来的这样一个改革开放跨国公司不断的渗透到中国的经济和非经济领域的这个进程当中,我们实际上是得到一次检验啦,尽管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至少,有一点我们是肯定的,就是这个我们传统的文化或者是本民族的文化基本上来讲,他的基础并没有动摇,但是呢,他给了我们文化的一次反思的机会,我们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我想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对中国的影响,我们是不可以的忽视的。白长虹(8’56----13’04) 可能最突出的,让我们老百姓和各个方面的人士看得最直接的那就是在经济方面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一个经济的总量上面,有机构研究,在目前中国的,GDP的总量当中,来自跨国公司的贡献,大概要占到三分之一,那么这样一个巨大的量,可以说是这二十年来,累积在一起,不断的发展,带给我们可能是最大的影响所以跨国公司的投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有一个重要的一个动力的来源,那么不仅是在量上面,在中国经济的质的表现方面跨国公司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影响,也是非常的突出。我们实际上搞改革开放的政策,所希望达到的一些目标,就是说引进先进的技术,那么来自跨国公司的技术的转移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前呢,这些年业,在中国市场上,甚至在中国的这个区域内,不断的来进行直接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都越来越多的,直接的影响着我们中国的经济,所以从技术的进步,包括对于中国若干产业,特别是这些发展,比较快的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包括一些个人消费品行业,特别是现代的一些服务业。这些方面,都是跨国公司的影响,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这一方面,那是做的比较突出,也让我们感受比较深刻。另一个方面呢,就是在经济领域里面,他也有一个现象,让我们开始关注,就是特别这些年来,我们跨国公司这个技术发较有优势,资本也有优势,还有强大的品牌,那么现在实际上一些个领域,已经出现了跨国公司,利用自己这方面的,资本,技术,品牌,以及世界的这种范围的分工体系,和网络的影响,来在中国的一些领域呢,形成一些垄断的这样一种地位,这是我们觉得从经济的角度,恐怕会对中国的经济要关注,要有可能产生一些不利的这些影响的方面,那么除了经济方面的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他来了,他要在这个市场上面去营销他的产品,他要带着自己的价值观来。他要通过自己的产品,会传达一些东西,所以呢,很大的程度上,他对中国的文化层面,社会价值观层面,也会产生一些影响。有很多产品,传达的东西,他跟中国的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主流的文化价值观,也有冲突的地方,那事实上呢,就是一方面,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上面的,多样性,同时呢,也会带来一定的冲突,不同层面的人,不同的角色,不同的社会的教育的水平,那么大家面对这种来自于,跨国公司多样的,这种跨国公司的不同的文化的时候,所产生的冲突,甚至于一些个不一致的地方,也会给中国社会,在价值观上,带来重要的,有的是,正面的,积极的,也有些个,是要警惕的东西。 选题2 通过这次公众评选可以给跨国企业一些什么样的忠告? 白长虹:(13’04----13’36) 中国这个市场,在很多的跨国公司眼里说,哇,是一个大市场。然而千万不要忘了,他不是一个market,他是一个markets,实际上中国这个市场,是由众多很特殊市场组成的一个市场。如果认识不到这一条,跨国公司的战略或者运行效率是会受限制的。 (19’00----22’41) 跨国公司现在需要做的二个方面,都要强调的,一个就是自己固然有自己全球的体系,而这个方面呢,有很多也是中国的社会,和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能够接受的一些东西,而现在,依我看,我们跨国公司做的,更需要努力的地方,是要明白,就算是全球一体化,差异化,差异性,差异的市场,差异的消费者,差异的经济体制,始终存在的,就算在现在已经实现了一体化的,欧盟是吧,北美,我们很多的区域的一个包括在一个国家体内,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何况象中国,他是一个转型出于转型经济的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中国就算我们再发展若干年,差异性,高度的差异性,会依然存在,那么又有持久的长期的,刺激不到的,文化价值体系的在百姓在人们心目当中,持久着产生效力,因此,这种现实,所需要的是,跨国公司,更多的去研究,深刻的去理解和了解,中国这样一个市场,包括文化价值的更丰富的这样一些的体现,这样的话,才能够更好的在中国这个市场上,有更大的作为,那么我们不可否认呢,就是在一些事情上,一个跨国公司,有自己统一的一个最高的价值观,然而呢,所以象刚才我们举到的事例哦。也许呢,就是他自己策略当中,很自然的一个做法,那么这一个呢,是本身我觉得这是很肯定的,同时呢,他也缺少一些东西,缺少的就是我刚才谈到,就是真正的对中国文化价值,一种了解,和理解上面,我们现在哪些企业,可以很自信的讲,我已经很透彻的把握了,或者哪个企业可以很自信的讲,我并不需要把中国看作是一个不同的经济体,如果你能够非常自信的这么去想,我们刚才谈到的东西,也就用不着了,事实上,这几乎是成为,业界,无论是学者,还是学业界,大家普遍的共识,中国太特殊了,中国的经济体太大了,中国的经济体的市场又太重要了,他的成长性非常高,因此要想在这样一个中国市场上去很好的去运行,能够持久的,有自己的一份优势,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不仅仅依托于即有的优势,品牌的优势,技术的优势,资本的优势,接下来的优势,应该体现在谁在对于中国文化价值把握上,理解上,认识到,走的更深一点,把握的更全面一点,融入的更好一点,这一定是一个具有持久效率的一个因素,而这个方面,我可以对相当多的跨国公司提出的新的挑战,这个东西,用一个简单的回归,到即有的,全球的一致的体系当中,就是一条,做法,是并不能够解决问题的。 薛澜:(13’36----16’10) (首先从产品的角度来讲)举一个例子,好比我这个方式是一种高高在上,我是一种更先进的方式来引入,那么很有可能会引起公众的一些反感,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他都有民族自尊心,这种社会的自尊心,可能的话,这个他如果处理得不好,社会大家会有一种反感,这样的话,尽管你这个产品,它本身对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新的产品,也许可能很难被人去接受。但如果你要是亲和力更强的,正好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来引入的话,也许可能大家会很容易地去接受。其实这个把握很难的,一方面我要把自己的棱角磨掉,就好象我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以这种方式来进入,但另外一方面的话,其实任何新的产品,他也会带来新的这种审美观,价值观,包括对这社会新的影响。其实呢,其实中国社会又是欢迎这种新的东西,所以这两者之间怎么样去引入,怎么样去逐渐地拓展,我想这其实是每一个公司,他在做这些市场分析的时候,应该去考虑的。(其次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对企业,他在这个行业里面,他的中心位。如果这个企业是在行业里面是处于一种,相对来讲,比较保守,比较这种过于功利的这么一种行为的话,有可能通过媒体大家社会的了解,那他很自然地会在公众心中,有种反感。那如果是相对来说,以一种比较开放的态度,来在这个行业里面,另外他在这行业里面的这种公益事业,他可能做得更好。好比说,他有些新的,好比说研究成果,实际上向社会发布,另外在技术转移这方面也是开放的,也许实际上这对公众来讲,也会显现出一个比较积极的形象。 袁岳(16’10----18’54) 如果说能给跨国公司一个什么忠告的话,我觉得,跨国公司在中国应该具有很强的文化变迁的能力。在中国经营投资,或者在中国发展生意。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中国有一种文化上的特点,一方面他文化很深厚,中国也有很多,甚至生出来,他就自然地觉得他不能够改变,或者他认为事情就是这样子的一种认识,比如说有一些跨国公司就不太注意,他在这个网站上,或者在这个,他经常会忘了,说中国的香港和台湾,他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他在做自己网页的时候,他会把它分成说:哦,哪些国家。他就会很不经意,但是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国土的统一观,他不管你政治上会有什么?,让你根深蒂固地认为会是非常重要的。那这是有一些中国人有很深文化的情节,但另外一个,中国人又是非常追求新闻化变迁的,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市场的时尚因素,或者说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个包装,任何一个广告,他的生命周期都是比国际上短的。今天我们中国人八个月换一次手机,美国不会的,美国普通一个人要两到三年,才会换一个手机。所以他表明这种文化迁变,和文化追求的能力。特别是接受新东西的能力,开放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这是一个很奇异的中国消费心理的特点,一方面有文化根基,另外一方面,也有追求快速变化。那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今天要获得中国市场,你用简单地认为在美国行得通的一个规则,或者是说在印度行得通的规则,你简单拿到中国这个市场上,你可能就行不通。我们也看到很多跨国公司,尤其是看到了一些象日本公司,和一些跨国的公司,在中国应该说,虽然他进来很早,但他很不成功。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就是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对待这个市场。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不管你这跨国公司多么的强大,如果今天你想把中国这个市场,变成你在全球最好的盈利点之一,表现最亮丽的市场,这也是现在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做到的。只有中国这块最挣钱,做得最好。那这些公司的共同经验,都是相似的,在中国的策略,要考虑中国市场这个特殊性。他跟你在其他市场使用的,可能一致的,统一的策略,他有很重要的修正,或者有很重要的差异。 选题3 跨文化经营、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白长虹(22’41----24’24) 对于跨国性企业来讲,由于他的文化价值观当中,特别是西方企业,特别是对人的自由感,价值有更多尊重,那么呢好象在影响力上,普遍的公众的这种认识要好一些,然而我要说的是着眼于未来的 竞争力,你现在?当中,事实上对于中国的这样一个文化,我们现在对于他们市场机会的捕捉和认识,看得比较重。对于在中国市场上的经济成就看得比较重,所以包括西方企业在内的跨国公司,常常给我们体现出来的一种形态是什么呢?成长力很强,技术也很好。然而呢,很傲慢,或者保持着一份矜持,对于中国的文化,是一种远观,而不是一种真正的尊重和融入。那么在这样一种格局之下,其实往往容易丧失掉对一些,经由这些价值观所决定的,人们的这种消费,人们生活理念的真正的深刻的,细微的体察,也进而就会丧失掉市场的机会。袁岳(24’24----27’59) 要看到,今天在市场的一致性是超过差异性的,虽然我强调了中国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其实今年我们所谓讲的全球化,或者所谓讲国际化,这就意味着我们加入WTO,我们也接受WTO的一个原则。实际上,一致化这个主导,他的区别是在于,我们所谓的一致化,是规则的一致化,就是今天做生意,都用同一个方式。我们用差不多的管理模式,我们是彼此能够理解的,共同能接受的一些做事的方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致化的。包括你说一个汽车,今天在中国生产的一个汽车,和在德国生产的一个汽车,大众公司说,我们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和在德国生产的汽车,它们没有本质的质量上面的差别。它的质量工作体系,和实际标准是同一个。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一致的。他们不一致的是什么?是人。因为人有不同的教养,不同的文化来源和不同的背景中间,所以他在成长的时候,这些人理解的方式,表达的方式,即使有一个事物的方式,他是有不一样的。所以我把他叫作对话,就是今天你可能是来自于日本的一个公司,可能是来自于德国的一个公司,你过去的教养,和对话方式中间,有一些自己的方式。今天你到了中国,而且我们说,你想做中国消费者的生意。而且我们知道,消费者又是公司业务一个导向性的东西,那么所以虽然你提供的是同样的产品,但是要用不一样的对话方式。这个对话方式不一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对面的消费者,感到舒服,感到被尊重。因为人们在购买东西的时候,不仅是要一个裸露的东西,裸体的东西,他同时要有一个购买过程中间的体验。他觉得是受尊敬的体验,因为人们获得好的产品,就是为了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提高生活品质的。并没有很多的人,想用一个凌人屈辱的方式,接受一个物质上来说好的东西。所以我想这一点,其实不仅仅对于其他国家,到中国的跨国公司这样,对中国的公司,到其他国家去做这个生意的时候,是同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这样的东西要卖给印度人,或者要卖给肯尼亚人,或者卖给法国人,你这样卖方式的时候,虽然我们是一个中国的公司,我们有自己对中国的自豪感,骄傲感,但是那是不够的。你那时候很重要的是第一,你要知道法国人要什么,印度人要什么。这是最重要的,第二,虽然你来自中国,你更要强调说,我是一个?,我是一个跨国公司,虽然我的老祖宗可能算中国的,但是今天我是一个跨国公司的,跨国公司是有些类似的,行为准则的。所以你的血缘,你的来源,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是在于你的行为规则,是受大家尊重的。说你这个跨国公司,是跟其他的?,世界一流的公司也是比较接近的。所以这里面我看到一个冲突,我想最基本的一个冲突是追求规则的一致性,和在进行针对每个具体市场和这个具体市场的消费者,员工,管理者对话之后的敏感性,所以敏感性就是说人,每个市场上,他的历史传承是有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跟这个地方对话,想要赢得他们的尊敬,想要让他们很自觉地追求我们的产品,把产品看作是美好生活,有尊严生活组成部分,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要非常敏感这个地方,他人民的特点和需要。 蒋昌建(27’59----32’50) 在中国,跨国公司当然也要面临的文化的碰撞的问题,那么直接就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上,就是公司的经营战略,当然他有国际化的经营战略,但是呢,他到一个具体的投资的国家或者区域当中去,他不得不重视这样的一个文化,比如说我们对经营战略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消费文化,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发展中国家呢,在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在中国的这个社会,非常讲究等级的,当然经济上面也讲究等级的,所以呢,消费文化当中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很多这个在经济转型过程当中,已经发展起来的一些群体,他非常喜欢依托于这个商品购买的等级的不同,来做一个群体的区别来标明他,通过自己的这样一个奋斗呀,自己想向社会的他们称之为所为向上的发展的身份,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很讲究经济等级的社会里面哦,所以你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可能跟跨国公司在其它的区域,这样一个生产的战略布局,是不一样的,一定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第二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呢,消费的文化的中国,比如说我举例子,象低糖或者是健康的饮料,在西欧的市场上面非常好,但是在中国的市场上面,如果你是低糖的,或者是健康的标有健康的饮料,首先你这个饮料可能淡而无味,那么接受的程度就相当低 0537那么你生产的规模不一定就象西方消费那样扩大。第二个层面是从产品的角度,具体的产品的生产的角度来讲,也是这样,比如说我们在使用某些产品的时候,你经常会发现,中国很讲究传统的养生的道理,很讲究这些道理,那这些道理从哪里表现出来呢,比如说从这个很多人很喜欢中药,这个角度来表现出来。那么我在市场上面,我就惊喜的发现,很多跨国公司的产品哦,特别是日用的工业消费品,比如说牙膏里面,他一定会掺很多的中药的成份,但是你看起来生产厂家全是跨国公司的,这在前几年很少见的,比如说我们经常用的洗头膏,中国很相信这个某些中药材,或者是某些植物可能对你的养发润发,有非常好的功效,这要比你非常复杂的化学公式的表示呢,更容易,让中国人接受,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很多的这个洗头的产品,或者是香波一样的产品,也融入了中草药的成份在里面,这就是一个产品本身他要做一个适应,但是这种产品,我估计反销到其它的地方,恐怕这个市场的接受程度会很难,可能就为中国的市场踱身订造的,这个是一点。第三个层面呢,这个跨国公司在遭遇到中国的环境当中,一个适应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一个,我们讲企业在展开经营活动当中,必须要适应的,一个文化环境所提供的一个课题,是什么课题,就是遭遇到非正式的制度,什么叫非正式的制度呢,我们用一个相对比较通俗的话,大家现在谈的比较多,比如说潜规则,潜规则与其说他是一个用规则这个词来表述,我个人觉得不太准确,他应该是一个非正式的制度,同时呢,更重要他是一个文化的现象,那么各种各样的,比如说一个企业经营的规范和制度,我们在政府的文化当中,在法律规章当中,我们都可以找得到,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说,一个企业的经营,跨国公司的经营,存在这样的一个制度的轨道上,发现他经营非常困难,并没有象其它的地方那么顺畅,问题在哪里呢,一定会有一个问题,你找到,那么我们就会找潜规则的东西,或者找非正式制度这些东西,或者找文化的这些东西,那么我相信有很多的跨国公司呢,很快就能适应,很快就能适应了,他觉得说,一定要把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制度结合起来呢,为企业的经营打开一个通道,而不是非常钢性的,把自己在其它的区域里面,所经营的所谓制度化的,就是法制化的这样的一些经营的经验,生硬套的,全部套到中国这个地方来,我觉得是相当的困难。 选题4 跨国企业的在地化与本土化战略 薛澜(32’50----33’21) 尤其在这种已经比较成熟的公司,他能不能够把当地最好的智力资源能够吸纳到他的公司里面来。然后把他的公司本质所固有的这种理念融合起来,这样的话,就使得他的公司能够在当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场能够占领先机,这一点来讲的话,确实是不同的公司,他的选择,他的能力可能确实有不同的。 袁岳(33’21----36’52) 我认为本地化是三个东西;第一个就是本地消费者需求的特殊性,所以这是具体来说,你对一个消费者的理解,你要研究他消费者,第二个是管理层的本地化。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在中国成功的跨国公司,一些最成功的跨国公司,通常是管理层本地化的。而最不成功的跨国公司,通常是管理公司不本地化的,其实这也是说当你管理一个规模的市场,同时他有一定文化复杂性的市场。纯粹利用这外面来的管理人员,事实上他连ABC都谈不到。所以这个时候,本地化的管理人员,去提供一种对话的机会,他去提供给你说,因为他在你的体系内来提供给你,我们怎么理解本地社会。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而且我们本地的视角和你外面的视角,怎么样才能达到两者之间一定的妥协,和协调。所以管理层本地化,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公司,市场能不能本地化的。或者对市场控制方式的本地化,一个很重要的要素。第三个呢,我们讲和本地环境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一点其实我觉得也是国际的跨国公司,做得相对比较好。然后中国的跨国公司,相对做得比较差的。比如说我们看基本上以欧美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他在公关,公共关系,社会关系,和政府关系方面,他都有专门的部门,专门的人员去负责相关方面的工作。然后他会非常去关注我们政策文件的变化,他在研究社会一体的变化,象我个人接受过的,象BP这样的公司,象宝洁这样的公司,象UPS这样的公司,他们会去做很多这样的工作,然后他去发掘,什么样去对话,游说什么样的人,听谁的意见,邀请谁来沟通。所以这一些工作,使得他对这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为此相应地对的,一直保持一种敏感,那事实上我们很多国内的,包括初级经营的跨国公司,他在国内都没有这个设置的。就没有这种对于社会环境管理的这种设置,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中国的公司,但他本地化不够,因为他对本地环境的控制机制不够,到了外面以后,他更不觉得那个东西是很不重要来布置的。所以实际上我们在这里面引入一个概念,叫做把机会当危险来管理。因为所谓机会就是一种可能性,之所以是可能性,而没有变成一个现实,表明他还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他就是危机,危险,所以这就是我们如果把每一个机会,都当作危险来管的话,他可以有效地获得这个机会。而如果把一个机会盲目地只看到他好的方面的话,很有可能他最后就成了一个危险。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在你没有管的时候,他会不断地发叫,他会把你的资源吞进去,而你不断地注重你看得见的方面,你看不见的方面是一个漏洞,如果一个水,放满一屋子的水,你以为看不见那洞,他很快把这个水就吸干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本地环境的一种管制机制,敏感和不断的能够有一种持续有效的危机管理的机制,是在跨国经营中间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把这三个方面都加在一起,叫做本地化的管理。 蒋昌建(36’52----40’15) (专谈人才的本土化战略的问题)这其实他有一个双重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讲,他为什么要用他自己比较信任过的,从他本国,或者是在其它的市场上,已经锻炼出来一批高级的管理人员来,或者是说不太会重用,打引号,本地的人才,因为你知道在企业的长期的经营活动当中,或者是在这个市场的竞争过程当中,他所带来的一批高级管理人员,实际上是经历市场考验的,那么在这个市场考验过程当中呢,所谓的公司的领导层,跟高级管理人员之间,有相互管理的过程,一个是公司的主要领导人,他学习到什么呢,这些人才,跟他之间的互动的模式是什么,对不对,同样的,他在其它的市场的竞争过程当中,锻炼出来的高级管理人员,也知道了高层之间的互动,是什么,包括学习到了这个企业的文化,你讲起来是一个,这种学习过程是需要有时间支出的,对不对,但是他如果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去投资的时候,当然他会利用当地人才的,或者人才本地化的一个战略,但是在短的时间内,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相当的什么,不容易,就是学习的成果,张显出来也相当的不容易,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想,特别是在跨国公司,在一个地方拓展他的业务的初期,这种所谓再地化,或者人才本地化的这样一个战略,确实能够得到实施,恐怕还要一定的时间来加以补足,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的话,是不太容易的。我讲双重学习的第二重是什么,就是本地的这样的一个管理人员,他的确对本地,刚才我讲了,这个文化环境非常的了解,经营的模式也非常的了解,但是他可以跨国公司的一些管理的方法,包括经济的理念,注意哦,跨国公司他不单单是考虑到,你投资的某一块区域的利益,会整合到跨国公司的整体的利益当中来考虑,因此,他要有整体的观念,对吧,他要有国际的观念,这往往是呢,这个本地的人才呢,在短时间内,不能够学习到的,不能够学习到的,所以他也需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那么这样的一种双重的学习的过程当中,什么时候找到一个交叉点,我个人认为,本地化是一种趋势,这个找到这个交叉点确有一个时间长短的观念,也就是什么交叉点呢,也就是说,那些高级管理人员,你在其它的领域,进行市场打拼当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学习的成果,实际上呢,再地化的,或者的本地化的人才,通过跟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长期的磨合,特别是通过中国市场的进程当中,有这样的一个长期的磨合,他涉及到的经验和成果,或者是互动的经验和成果,相互之间,能够达到共同的交叉的层面上,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样的替换就会很快形成的,问题是这个时间长短的问题。 选题5 给予中国正待走出去的跨国企业的启示 白长虹(40’15----41’35) 我认为有两个东西可能非常重要,一个仍然是要对于要走出去的地方,他最基本的文化价值观,要有深刻的,深入的体察,这是最根本的东西。所以如果我们表向上去看到市场的机会,而不去深刻地看看它身后支持的东西,那我们可能处处地就会有麻烦。第二个,从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的经验来看,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我们又缺少这种足够跨国经营的这种经验,所以我们需要的能够更多地来融入,来高度地融入当地的这样一个运行的话,本土化。适应性的,本土化这样一个策略,包括在人才,包括在运行的机制。这种东西,可能是支持我们在当地,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我觉得这两个方面,可能是我们走出去的时候,可以在我们已经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他们的做法当中,能够获得的一些启示。 袁岳(41’35----44’30) 对于中国公司最大的问题是非地式管理,所谓非立地管理就是说,人家整个里面,我们进去设了一个厂,或者设了一个公司,那公司里管的规则,全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规则。包括用的管理人员,讲的管理语言,对市场的理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呢,我们现在研究其他国家的公司,在中国运作的时候,那些成功的都是本地化做得好的,那些不成功都是本地化做得不好的。所以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其他的国家,使用非地式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在那地方本地化做得不好,他一样会失败。最近我们看德国经济周刊,他上面刊发的一些,所谓叫做欧洲成功和不成功的例子,分析中间,他就介绍到那些非地式管理的,基本上都是不成功,不管有多大。而那些有些成功的企业,他第一目标很明确,生意的防伪也很专业,然后他跟很好的本地的,产业链中的合作伙伴,包括员工,他建立了很好的这种关系。他就很成功,原来是个小公司,他增长非常快速,所以我觉得这个里面,我想对我们中国的企业,在四个方面,所谓本地化要注意的,第一中国公司在国内就不太注意做市场研究,在国外,实际上是更应该注意的。因为那个你并不熟悉,我们说了,美国他很远,所以很不熟悉,他中国因为什么非常重要,因为他很成功。第二个呢,在国内信用亲信,到国外更应该?,那不是。我们说管理层他的本地化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是对于员工福利和员工的待遇我们要遵守本地的法律规章。可能我们在国内我们都知道,我们对员工的福利,和对员工的这种劳动条件的保护,我们有一套自己的做法。或者说领导安排了,就给你这一些。那可能在那个地方,工人自己的发言权更大,而且有的时候如果你处理不当的话,他有些法律上保障的措施,是能够跟你来对抗的。这个你不能够去违背法律组织。第四个我想不是简单的你跟一个城市市场吃大锅饭,什么事都?,市长他政治和法律体系的?,他做得可没有我们领导能做的那么多。所谓一个公共关系和政府关系的管理,特别是在我们不熟悉的体制里面,这意味着我们也许要借助于本地的专业机构,不见得对本地专业的方面,非常了解的专业人士,来提供这样的一个帮助。你才能够去管理这个环境中间产生出来的。 蒋昌建(44’30----49’42) 可能有几个方面,我们要加以注意的。第一个就是文化适应的,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问题,因为中国的这个社会呢,长期以来,处于封闭的状态,改革开放也只有二十多年,到三十年不到的这样的一个历史,所以呢,我个人觉得在文化交流方面,文化碰撞方面,实际上我们的经验呢,积累还不够,还不够,就是我们从自己本地当中,在通过这个文化交流和文化的碰撞过程当中,培养自己的文化的适应的能力,还不够,所以呢,我觉得第一个就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你进入投资市场的话,这个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化的适应的能力,到不一定过早的推行什么,比如说你到一个地方去设厂,为在地化的管理,不一定,是这样的,但是高级的职员,一定要有一个国际观,一定要有这个非常强的适应能力,这是必要的,因为你有国际观,有强烈的适应能力以后,你才可以有所鉴别,在有所鉴别的情况下,来培养所谓本地观念的人才,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第一,第二个,就是我自己非常强烈的,我自己特别注意的方面,就是所谓的政治风险,那么这一个,在国内投资,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环境,包括政策体制非常的了解,那么,即便这个,我们政治体制如何进行改革或者是经济制度做怎样的变迁,因为我们生处在这个环境之下,我们有很多确定性的因素是可以把握的,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通过主观的努力,我们可以了解,但是哦,如果是在异域进行投资的话,我觉得这方面的把握能力呢,就会大打折扣,那么这一个,政权的根点,是不是意味着,经济政策的调整,甚至是这个,特别是在其它地方进行投资,这些国家,周边的这样一个国际关系,在多大的程度上,会从外部的因素,转化为内部的因素,去干扰,或者是变幻,他的内部的经济的运行,所以这一个,内部的政治环境,和外部的政治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在投资市场之前,要做充分的什么,估计,做充分的估计,这是政治风险,政治风险的另外一个方面呢,就是我们怎么能够评估,一方面就是某一个区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的发展,或者是利润的机会,有巨大的经济发展的空间,但是呢,往往是这样的,经济发展的空间越大,利润就会越大,可能这个地方的政治风险,可能越大,那么如何在二者之间,做一个搏奕,这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把握这个有效的政治信息,然后作出一个非常正确的政策判断,这一点非常重要,还有一点就是如何加强跟这个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在必要的时候,寻求帮助或者是协助,那么特别是我们很多的跨国公司,出去是以民营企业去的,这个政策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的模式,比如说在国内,跟在国外可能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把这些关系的模式来进行规避相应的政治风险,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要注意的第二个方面。那么第三个方面呢,就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的转移,比如说我们有很多的企业,之所以有向外进行投资的冲动,是因为他估计到国际的市场的竞争的激烈的程度,包括市场的饱和的程度,那么企业新的增长点,或者是说,可能为这个企业,将来的发展,做出可能超出国内的贡献,这样一个投资的方向,那么就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的战略核心,提出一些调整的要求,但我个人觉得这种调整本身,非常的慎重,中国的这个有一个传统的文化,就是希望把根留住,这样一个传统的文化,这种传统的文化资源,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要把根留住,是吧,有没有道理,我觉得是值得这些有向外进行投资,特别是企业在外要做产业冲动的这些企业呢,可能要考虑的这一个方面。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