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一季度经济形势研究会议实录(7)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1日 11:36  中国网

  宗良:

  非常感谢郑理事长还有有关专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里给大家就有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

  确实,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立时间不长,但是从刚才三个报告中间我确实感受到每一块做的研究都只有做的非常深入,对有关方面的情况了解得也是非常好。我结合个人的想法,就几个方面做一点评述。

  第一,关于价格指数,因为我觉得,国经交流中心推出的几个价格指数确实意义非常之大,这一块首先选择的几个指数非常大,非常有效,同时这几个指数里面,做了一个现在先行的预测,这具有前瞻性的意义。我们想象,就像一个地震发生,如果我们稍微提前一点的时间内把地震预测出来,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减少大量的损失,也有比较好的应对措施。第三个角度,这一块的实用意义非常大,因为中国尤其是大宗商品交易指数里,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大宗价格指数这个价格的决定权、话语权,对中国来讲是意义非常大的,如果我们在这一块开拓一些工作,确实是很不错的。国家有关机构在海外也对类似的机构,我说的是类似的做这方面工作的机构进行一些投资,将来可以联系在一起,争取在国际大宗商品中间,价格定价权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是非常不错的。

  2010-04-21 10:51:29

  宗良:

  第二,刚才张永军研究员就汇率的问题谈了很多看法,我觉得这个问题分析得相当深入,从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里面的数据从哪儿来的,从这个角度指出它存在的问题,指出分析的错误,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同时,又从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教训里分析出我们应该如何来做,这个意义也很大,再加上还从欧元区里面不同国家面临的不同的状况,得出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方面应该是一种正常的,同时还测算咱们自己项目管理的水平,这是非常不错的。当然,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同时我们的时间也做了比较长期的,我们是从二战之后,德国和日本整个汇率变动趋势,都做了一个初步的分析。

  我们感觉到,这两个国家虽然是同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是由于采取的方法的不同,使两个国家面临的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说从具体的情况来看,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两个国家的汇率基本上都是比较稳定的。大体上来讲,经过两三次小的调整,但是在1980年之前,这两个国家是有区别的。1980年之前,德国基本上通过控制通胀,然后控制资产价格,货币有一定的升值。日本的政策,有时候这样,有时候那样,汇率的总体走势上来看,1980年,一个美元兑1.72个马克,日元是到1973、1974年低了一下,然后又上去了,1985年之前,1980年到1985年马克是走了持续上升的阶段,1985到1988年都走了一个下降通道,基本上还是1.7左右,而相比之下,日元就开始从原来很低的幅度,大概是250一个高度,到了120左右,到90年代到了80、79.5是这么一种状况。

  2010-04-21 10:52:31

  宗良:

  我们感觉到,有几个角度是值得关注的,从德国的经验来看,当然德国跟中国面临的状况不太一致,但是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是小幅升值还是一定的促进。另外,升值的过程中间一定要坚决控制通胀和资产价格的泡沫。同时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升值的过程中间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从德国这个阶段,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间我们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第三,关于郑理事长对经济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阐述,理事长当年在这方面也是非常权威,我们都是非常赞成的。我有个感受比较深的观点,郑理事长特别提出了转为内需的基本均衡,去年咱们的总体增长是8.7,这里面投资拉动是8,消费拉动是4.6,外贸拉动是负的3.9,今年一季度,改为6.9、6.2和-1.2,说明效果是很不错的。另外一个观点比较深的,就是在进口大幅度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确确实实,从这两年的数据来看,咱们在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中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国家,也有挺重要的作用,就是印度,这里面都是我们比较值得关注的方面。

  2010-04-21 10:55:12

  宗良:

  当然,在这里面,从中国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尤其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思路里,有的方面还值得关注。比如说如何解决未来中国消费的持续增长问题,这个消费增长问题,我们个人感觉到,应该是通过城市化解决“三农”,最终促进消费的大幅度增长,如果是一个消费想增长,城里面已经差不多了,光靠这几个城市不行了,我需要把整个中国的二元结构,通过城市化的进程解决掉。这里面有几个条件,一个是城市化的过程,必须伴随而来的,就是你得有一定的产业能够吸纳人员。二是有城市生活条件的时候,还必须把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给割断,这么一来,这一块会伴随中国的消费结构巨大的增长和提升。同时,我们感觉到,中国土地关系的改革,在过去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通过承包制解放了土地,解放了农民,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前三十年,我们认为,假如这方面重大变革,可能推进未来几十年消费的快速增长,原因在哪些地方呢?同样一块地,在你手里不值钱,反过来变一变就值大钱了,这一块收入应该让相关的农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拿到手里,同时能够促进他们的消费。谢谢大家。

  2010-04-21 10:56:25

  主持人 王宪磊:

  谢谢宗良所长的演讲,他在金融方面有深入研究,对我们的点评非常到位。下面请第四位点评嘉宾是中国民生银行授信部总经理石杰同志。

  2010-04-21 10:57:37

  石杰:

  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对我来讲,今天更多的是学习,通过大家的解读以后,一是提升了我们银行业下一步工作的信心,二是也对我们下一步信贷资产的投向和结构调整给了十分好的借鉴。通过今天三个板块的解读,从我们作为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的角度来讲,我们可能有一个非常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一定要关注目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全局性的信贷资产风险。

  进入一季度以来,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货币信贷的政策有收紧的驱使下,尤其是监管环境趋严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面临着这几年来前所未有的风险的挑战,我觉得主要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从刚才几个指数的情况里看,应该说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强,引起货币政策环境变化的信贷风险还是存在的。据说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经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通过公开市场应用业务,收回流动性,重点引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方面,应该起到风向作用。4月8日重新启动三年期央票,意味着对流动性的一种紧缩或者通胀预期。从商业银行积存情况来看,流动性的情况反映出两个经营层面的问题,一是实体经济继续出现经营困难,实体经济融资难的情况又有了反弹。二是随着流动性扩充,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在不断提高,所以我们觉得,随着这种流动性,可能整体的紧缩或者稍微紧张,是不是会引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的风险和风险质量,这个情况不容忽视。

  2010-04-21 10:58:04

  石杰:

  二是国家宏观经济的资产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目前行业洗牌的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讲比较大。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国务院相关部委近期陆续出台了更加严格的准入标准,落后产能鉴定标准和投资项目审核管理等配套政策,后续还要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行修订。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讲,目前涉足于这些行业的产业的信贷资产的风险,应该说逐步显现。

  三是房地产调控的新政频出,对商业银行里讲市场波动风险加大。最近尤其是10号文出现以后,对不合理的住房需求提出了严厉明确的打击房地产投机调控措施。反过来,从商业银行来讲,随着信贷门槛的提高,一旦住房销售回笼放慢,或者外部环境收紧,部分同价同地、高价拿地、过度依赖信赖杠杆的风险型的资金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样所有商业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安全性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