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越是宏观紧缩 越需制订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01:44 新京报

  - 今日推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未来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两防”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让中国经济冷却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在加快汇率市场化进程的同时,政府频繁动用财税、货币等各种手段,并且通过向国际输出资本的方式挤去资产和价格泡沫,另一种是通过二次分配加快生产要素价格的改革,尽快实现财富向民间的转移,以拉动内需市场,杜绝国民的后顾之忧。

  通常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短期内大幅提高是经济步入过热区间的一个标志。这是基于幼稚认识上的误解,在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市场预期模糊的情况下,劳动者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是通货膨胀无法压制的一个结果,而不是通胀的成因。那些认为我国的国民财富大幅增长的说法同样昧于事实,在藏富于民方面政府一直做得不够,甚至大多数无法享受资产收益的国民成为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无法同步享受社会经济进步的利益。

  所谓国民收入增加使经济失衡的说法更加站不住脚。以日本为例,从1960年池田内阁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由此奠定了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从制造大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解决收入分化的问题是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主要目标,日本政府引入了“最低工资制”,同时扩展了社会保障计划,完善

养老保险金,提高健康保险付给率,作为配套措施针对农业与中小企业制定了专项法律,缩小不同企业、不同阶层之间利润与收入的剪刀差,同时实行基础建设与减税等方案。到该计划结束时,日本的最大特点是全体国民恢复了经济信心,社会进入大众消费时代,以往激烈的劳资等社会矛盾开始消解,民间私人产业投资兴盛,失业率维持在1%左右,“平稳发展派”最担忧的通胀难题等并未如期而至。

  几乎所有国家的起飞都经历过类似的国民收入培增计划。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大的缺憾在于,没有类似的计划使国民财富同步增长,反而使国民成为改革成本的长期承担者,并因此留下内需不振、经济失衡、社会矛盾激化等种种后遗症。当此经济发展模式又一转折之际,制订类似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化解经济体内的痼疾,

中国经济才能由大变强,藏富于民藏汇于民,自然消解了巨大的外汇升值压力,从行政市场走向民间市场。也只有制订了这样的规划,有关部门才能回答,发展为了什么这一根本问题。

  (摘自12月4日《南方都市报》社论)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