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众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进入关键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 05:35 中国证券报
为抑制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今年以来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CFP图片 

  编者按 上周六、日两天,多个重要的经济论坛相继举行,当前经济形势、流动性过剩和与之相关的

人民币升值问题不约而同地成为各论坛的焦点话题。本报记者分赴各地,为您记录下了专家学者们的精彩观点,以及他们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不同声音。

  本报记者 周明 康书伟 青岛报道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7月28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上,与会专家就“未来十年中国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进行了讨论,并认为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需要尽早着手,并用长期的视角加以考量。

  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未来十年,有八大问题需要密切关注并取得切实的突破,包括,要更深入地发展资本市场;构建一个科学、统一的宏观调控框架;公平收入分配应成为核心考虑的问题之一;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当前实行的货币政策需要调整;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应当有一个新的思路;要充分注意中国经济在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他强调,目前,金融监管不协调,造成了三个问题:第一是监管过度,“现在被监管者已经是苦不堪言”;第二是监管真空,许多该监管的地方却没有人监管;第三是监管冲突,各个部门监管理念不同、出发点不同、想解决的问题不同,这就造成“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市场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他提出,要尽快协调各监管当局的监管原则、制度、标准、程序、技术、方法,最为重要的是,要尽快促进各金融部门之间的信息统一。

  对于当前的货币政策,李扬指出,对货币政策的期望不能太高,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目前,依靠货币政策进行调控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在货币政策的调整中,要更明确调控的目标,加快现有政策工具的改革,要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公开性、可信度。

  发展土地市场和土地交易

  土地问题成为众专家极度关注的焦点之一,他们一致认为,妥善解决好土地问题,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指出,中国的土地问题,关键就出在中国的土地制度是一个二元分割的权力体系,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发展土地市场和土地交易。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则表示,对每年一万亿到两万亿的土地增值收入的争夺产生了许多腐败和其他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他说,如果在土地增值税、物业税、资源税等几个方面的改革取得真正的进步,每年带给地方政府的收入大概可以达到一万亿到两万亿。有了这些收入垫底,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在搞企业、搞开发区方面的积极性将得到大大削弱,而有可能把执政精力切实放到教育、医疗、治安、环保、社保等方面来,这对政府转型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专题:

    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

    相关报道:

    聂庆平:要正确认识资产价格泡沫

    左小蕾:应关注流通环节涨价问题

    左小蕾:经济过热论据不足

    刘伟:货币政策的效应在减弱

    李扬:政府调控股指的做法要彻底抛弃

    林毅夫:如汇率大幅升值股指将继续上升

    易纲:中国须牢牢掌握金融基础设施

    吴晓灵:金融改革重在放松对内金融管制

    吴晓灵:加快金融改革放松对内管制

    吴晓灵:提高企业居民金融自主权

    李扬:改变对资本市场的调控理念

    宋国青:宏观经济存在过热隐忧

    陈东琪:三大因素将拉低GDP

    陈东琪: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是必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7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