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公共财政路线图:政府职能格局转型落实在钱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 10:19 21世纪经济报道

  酝酿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出炉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系统的公共财政建设“路线图”。

  5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对外发布了这份从2003年6月启动,以“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勾画‘路线图’”为主题的课题报告,“一条主线,三项职能,四个层面,十大指标”框架构成了这份报告的总体框架。

  所谓“一条主线”,即指,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是以公共性为灵魂并以此作为贯穿始终的基本线索。

  所谓“三项职能”是说,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是按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等三项职能作为基本定位。

  所谓“四个层面”,则将中国公共财政指标体系覆盖了基础环境建设、制度框架建设、运行绩效建设和开放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建设等四个层面的内容。

  其中,基础环境建设包括了政府干预度、非营利化、收支集中度三项内容,集中考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制度框架建设包括财政法治化、财政民主化、分权规范度三方面;运行绩效建设包括均等化、可持续性、绩效改善度三项指标;国际化包括财政的国际化。

  而四个层面所具体涵盖的十大一级指标,构成了这份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的全部方面。

  “所谓公共财政,说到底就是全覆盖的财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认为,公共财政是一种制度安排,公共财政建设则是一场制度变革,与以往有所不同,它是一场以公共化为取向的财政制度变革。

  高培勇指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好,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也罢,它们的建设或建成,在中国现实的背景下,都离不开政府职能格局的转型。政府职能格局转型的基本轨迹,可以归结为由“全能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鉴于政府职能格局的转型最终要落实在“钱”上,要通过财政收支安排的调整加以实现。也鉴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同公共财政制度相辅相成、血脉相连,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有赖于与之相配套的公共财政制度的支撑。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期望:以公共财政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从而实现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各项战略目标。

  高培勇认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一再凸现了将有关公共财政问题研究向“更加务实”的制度安排层面推进的必要,在当下的中国,有必要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公共财政建设施工方案——标识公共财政建设方向的“路线图”。

  “向前走,还有相当的指标需要修正。”高培勇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