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福利导向型与产业结构升级不快亟待解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 02:38 第一财经日报
萧遥 柴华 目前,上海市已经出现了“福利导向型”的人口流动现象。由于上海市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已经有父母为了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而自己变成“流动人口”。“随着上海市对外来流动人员的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这种流动人口融入加速的趋势可能成为未来困扰上海市政府的主要问题之一。”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说。 彭希哲认为,对政府部门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各种权利、义务分解清楚。一个可行的方案是,权利和义务相协调,使外来人员在城市中的居住表现记录与获得的社会福利挂钩,对城市贡献越大的人享受的待遇就越多。 彭希哲强调,“在这种趋势下,上海只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对外来流动人员就业设置所谓的‘玻璃门槛’,提高城市生活成本,从而让外来流动人口自主选择性分流,或者通过上海经济发展辐射周边地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越好,对上海的压力也就越小。” 通过对传统人口理论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的徐玮和宁越敏认为,上海流动人口的动力机制从长远来看可分为两个层次,底层是由我国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推-拉”力所产生的驱动力,上层则是全球化作用下,上海特殊区位所引发的内驱力。 我们可以看到,在崛起的长三角经济区中,作为核心城市的上海,其产业的升级和转移将对区域内部的人口流动和产业变迁产生主导性作用。 “闵行制造业是上海制造业的中坚。闵行区有90多万农民工,其中制造业60%的产业工人是农民工。没有农民工,上海的制造业会有很大麻烦。”彭希哲举例说。上海制造业对劳动力有着很大需求,而上海本地户籍劳动力没有到这些产业的劳动意愿,这客观上需要大量外来劳动力。 “流动人口与产业结构有很大的相关性。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上海产业结构上升的速度不快。”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口研究所教授丁金宏认为,上海二、三产业结构相对稳定,在某个点上形成对等。 以浦东为例,这是上海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区县,流动人口在102万~103万人。而浦东的外来人口主要是从事建筑和家政。 事实上,上海流动人口中存在大量的低端劳动力。“产业结构要解决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丁金宏说。 今年以来,人们关于农民工开始大量从珠三角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声音越来越大。但是这都没有实证。 “珠三角‘民工荒’是短期的假象,而农民工转移也不是直接的现象。实际上,珠三角比长三角对农民工吸引的强度更大,因为那边流动人口的管理更为宽松,民营经济更为发达。”丁金宏说。 “上海周边城市发展得越好,上海人口压力就越小。”彭希哲说。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