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龙头舞活梅江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11:45 南方日报

 

  近年来,梅江区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大力推进“五个梅江”建设,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亮点纷呈。

  作为梅州市的中心城区,梅江区以城市经济为核心,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交通便利、人气旺盛、消费集中、商贸活跃、人才充足等优势,做活“城”字文章,以商贸物流、酒店餐饮、房地产、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风生水起,蓬勃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梅江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3.6%,比去年同期增长76%,第三产业成为梅江区城市经济的主力军。

  物流业纷纷“抢滩”登陆

  梅江区地处闽、粤、赣边区,面朝珠三角,背靠

福建、江西,区内的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205、206国道,梅县机场与梅河、梅揭、梅漳等高速公路一起构筑起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3.5小时到广州,3小时抵深圳,拉近了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间的距离,一跃成为联结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格局的“咽喉要道”。

  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聚集起旺盛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商机。目前,由7个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和30多家汽车销售公司组成的环市北路市场区基本建成,摩托、服装、电脑、五金、手机、玩具等各种特色商业街不断涌现,使梅江区成为带动梅州各县(市),辐射闽粤赣边区的重要商品集散中心,大批知名连锁机构纷纷“抢滩”登陆,争相演绎群雄争霸的商贸物流格局。统计数据表明,梅江区今年前9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5.4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额达13亿元,同比增长18.8%,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旅游业呈现“火热”局面

  身居“世界客都”梅州的中心城区,梅江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近年来,梅江区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加大“客家”特色旅游产业培育力度的同时,积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兴建中高档宾馆酒楼,完善旅游、商务功能配套和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位。每逢节假日,景区车水马龙,人山人海;酒店门庭若市,应接不暇。

  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梅江区把保护现有历史建筑与现代城市建设相融合,修建了客家风情一条街、客家

美食一条街等街区;投入近千万元,修葺有着900多年历史的梅州学宫(孔庙),保护、继承和发展了优秀客家文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美食名区”愈发魅力四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贾、游客纷至沓来,众目争芳。

  开业仅一年就戴上了“四星”光环的富源大酒店,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业主对记者介绍说:“酒店自2003年开业以来,已接待海内外宾客近300万人次,日常开房率达90%以上,营业额节节攀升。‘山洽会’前,我们又投入200多万元,对停车场进行改造升级,以全封闭、智能化的现代管理模式来适应日益增长的客源需求和日趋完善的旅游市场。”与富源大酒店一样,城区的酒店宾馆借助“山洽会”东风,纷纷斥资升级改造,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争相“评星”。到目前,梅州城区已有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8家,二星级酒店7家,星级酒店的数量占全市总数逾六成。1—9月,全区住宿和餐饮业完成2.32亿元,同比增长20.2%,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房地产竞相走红市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人们对于住房要求从基本居住需求向生活配套、园林景观、周边氛围等更高要求延伸,消费定位和档次不断提高。梅江区结合城区特点,一方面鼓励支持房地产企业参与老城改造、新区开发和住宅小区建设,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体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帮助房地产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扶持、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化经营,着力打造居住舒适、生态优美的名品、名苑。

  如今,雨后春笋般开发建设的好家园、玫瑰园、旭日华庭、鸿都花园、客都新村等时尚住宅小区,使江北老城旧貌换新颜,江南新区日新月异,房地产业成为梅江区城市经济的“顶梁柱”。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同比增长210.2%。

  梅江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丰富了城市内涵,而且有效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今年1—9月,全区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9.7%;国税收入增长14.76%,地税收入增长25.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77%。

  “九大亮点”凸显活力和谐

  亮点一: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结合梅江区实际,提出了建设繁荣梅江、文明梅江、法治梅江、安康梅江、活力梅江的发展思路,使全区干部群众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对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亮点二: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精心组织“领导带好头,单位有责任,群众来参与”的经济建设大合唱,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致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先发展第三产业,适度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加工工业,大力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特别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增长,由2002年的4729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8326万元。

  亮点三:市、区关系进入新阶段。注意加强与市直各部门的联系沟通,不在具体的事权上与市直部门进行争论,把着力点放在相互支持、实现共赢上。

  亮点四:各项改革实现新突破。发扬敢于负责、敢于开拓、敢于碰硬、敢于胜利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筹资6313万元对25家国有集体企业实行转制改革,累计安置职工4941人。全区农民实现“零税赋”。

  亮点五:群众生活达到新水平。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读书难、行路难、饮水难等实际问题。在农村推广上门收运垃圾,破解了农村生活垃圾乱倒乱放的难题。扩大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关心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在全市各县(市、区)中率先给财政供养人员增加人平每月150元的生活补助。

  亮点六:干部面貌发生新变化。全区广大干部怨天尤人、安于现状的少了,破难攻坚、奋发有为的多了;夸夸其谈、品头论足的少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多了;“吃、拿、卡、要”的少了,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多了;不顾大局、各自为政的少了,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多了。全区干部呈现出心齐气顺、谋事兴业、奋勇争先的良好精神状态。

  亮点七:社会事业呈现新局面。省、市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在连续7年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基础上,2005年又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称号;2005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省林业生态区”称号;民政工作被广东省推荐参评“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连续6次被广东省授予“双拥模范区”称号;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评为优秀等次;区体育代表团参加市第五届运动会取得金牌总数、团体总分、五项球类总分3项第一的好成绩;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亮点八:维稳“处突”经受新考验。铁腕整治煤矿安全生产,依法依规关闭全区所有矿井,没有引发社会的不稳定。面对疑似禽流感疫情、苏宁电器鸿都店冲突、X956线公路改造群众集体上访等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事急不慌,科学应对,靠前指挥,果断处置,妥善解决。在2004年“8·28”城北又一村煤矿火灾事故抢救工作中表现出色,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彰。

  亮点九: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健全和完善议事决策制度,强化集体领导意识,增强整体合力。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注重选好基层干部,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解决居委会办公场地狭小甚至“无址办公”的问题。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等活动。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构建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有效机制。

  “五个梅江”建设蓝图绘就

  站在新起点,谋求新突破。今年10月中旬召开的梅江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繁荣、文明、法治、安康、活力的和谐新梅江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任务。

  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建设“繁荣梅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围绕增大经济总量、增加财税收入、增加劳动就业、增强发展后劲、实现有效增长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繁荣梅江”建设。突出工业园区建设。举全区之力抓好城北工业园区建设,力争把园区建成科技含量高、承载能力强、带动辐射大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优势,重点发展第三产业,适度发展加工工业,大力发展城郊特色农业。突出优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

  优化人文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文明梅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围绕精神风貌好、人文素质高、生态环境优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文明梅江”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注意发掘、整合和开发客家文物资源和名人资源,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活跃全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生态文化,加强对土地、自然风景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力度,积极实施梅州城区十万亩森林围城工程,努力构建城市绿色屏障。

  加强社会建设管理,加快建设“法治梅江”,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安定环境。围绕扩大民主、依法治区、社会安宁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法治梅江”建设。建设民主团结的社会。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着力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更加关注民计民生,加快建设“安康梅江”,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群众基础。围绕安居乐业、安康富裕、安定祥和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安康梅江”建设。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收入分配调节、保障公民权利、机会创造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以机会公平、分配公平、教育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着力增产提质增效,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加快建设“活力梅江”,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持续动力。围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活力梅江”建设。大力发扬创新实干争优精神,增强干部活力;积极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增强机制驱动力;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增强科技牵引力;切实改进人才工作,增强人才支撑力;努力争取各方支持,增强外在推动力。

  宏图已绘就,正当扬帆破浪;任重而道远,更待策马扬鞭。梅江区将在构建和谐新梅江的新征途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