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全球第6波并购浪潮 你准备好了吗(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5:55 《理财》

  绝地反击?

  对于前5次并购浪潮,中国企业参与的少之又少,只是在新千年前后才开始尝试跨国和跨行业的企业并购。其间,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亦有之。但是,不管怎样,只要是根据自身实力而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就值得鼓励。全球并购浪潮始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如火如荼,国内企业只有顺应这个潮流和趋势,才能顺利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2004年12月8日,中国联想集团与美国IBM(国际商业机器)集团正式签约。联想以6.5亿美元现金及价值6亿美元股票,总计12.5亿美元购买了IBM全球PC业务。这也是有史以来中国科技公司最大手笔的一次国际并购交易。此次收购完成后,联想将以1190万台的PC年出货量、12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跃居全球电脑市场第三位,并且成为我国率先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的高科技企业和制造业企业。联想还将同时拥有遍及全球160个国家的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与广泛的全球认知度。

  2004年6月2日,国内彩电企业TCL集团公布与法国汤姆逊公司成立电视机业务合营TTE公司(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全球第一大彩电制造厂,开始全球布局。收购合同约定,TTE可以无偿拥有汤姆逊的DVD业务,同时汤姆逊将向TTE授出为期20年RCA商标特许使用权。在此前的2003年底,TCL集团就出手不凡,收购法国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率先吹响了波澜壮阔的“全球规模”号角。

  尽管现在看来,TCL的国际化之路走得颇为艰难,但我们不能否认其总裁李东生的国际化眼光,对于处于并购初期的国内企业来讲,一定的学费还是要交的。在笔者看来,只要找对了路,就不要怕路远,需要的是坚定目标、轻装上阵。

  2005年初,我国第三大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考虑对美国同业对手优尼科公司发出逾1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这起交易是中国企业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宗海外收购。此次竞购行为,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中海油与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经过半年多的激烈竞争后,最终以雪佛龙的胜出而告终。在其收购过程中,遭到了大部分海外媒体和专家的质疑和反对,最终失败。其经验不足表现在多方面:其一,没有足够重视海外机构的特殊性;其二,没有打造跨国并购所需的公众基础。中海油首席财务官杨华也曾表示,此次并购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失误,就在于没有很好、到位地向海外公众表达我们良好和积极的商业目标。

  此外,中国化工企业的跨国并购也得以成功起步。中国化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蓝星(集团)总公司于2006年1月17日完成对法国安迪苏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安迪苏主要从事蛋氨酸、维生素及生物酶制品生产,在全球拥有5家主要生产工厂,经销网络遍及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据悉,其他多家企业的相关收购事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由此可以看出,在面对第6次并购浪潮时,国内的一些排头兵企业也在积极尝试各种并购手段,试图更进一步地开拓国际市场,向全球传递品牌形象。今年4月在京举行的2006中国并购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并购是市场经济中优化要素配置,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应该说,并购重组在世界企业资源的重整方面发挥了很大的效益,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当前中国尚未给并购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影响其效率的发挥,并导致并购市场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