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60万座体育馆闲置困局 赛会经济为市长掏腰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 09:07 法制早报

  □本报记者王甘霖 发自四川绵阳

  “赛会经济”初衷不错赛会结束难以为继

  四川绵阳九洲体育馆在绵阳人的欢呼声中迎来了第13届世界拳击锦标赛(以下简称“13届拳击锦标赛”),但这座耗资1.5亿元、占地面积405亩的体育场馆,随着5天赛事的结束
人去馆空,一直闲置着。

  衡量一届赛会的成功与否,赛后场馆的运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斥巨资建造起来的场馆使用期限绝不应该仅仅只有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如何对类似的体育场馆群进行赛后的经营运作和日常管理,已经成为一些经济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赛会经济”的构想

  13届拳击锦标赛对于四川绵阳来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体育赛事。为了迎接这场赛事,绵阳市人民政府当初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政府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筹备小组。更能体现“大手笔”风格的是,绵阳市人民政府不惜斥1.5亿元巨资建起了绵阳九洲体育馆,使之成为目前四川省设施最先进、面积最大的体育场馆。

  2005年11月12日,13届拳击锦标赛在绵阳如期开幕,并于20日结束。在这8天中,绵阳九洲体育馆用于赛事只有5天时间。

  在此期间,绵阳迎来4000多位中外来宾,为提升绵阳的知名度、宣传绵阳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绵阳的决策者们的想法并不

  仅仅在于此,而是要通过这次赛事为绵阳招商引资,同时勾勒出了一个“赛会经济”的宏伟蓝图。

  早在2005年7月,拳击赛组委会招商部就已经成立了。绵阳本地媒体报道称,通过拳击赛组委会招商部数月引资,敲定14个项目,签约8.28亿元。

  绵阳在为迎接13届拳击锦标赛而修建九洲体育馆的同时,还在该区域建起了射击场和体校,欲通过“赛会经济”把绵阳打造成一个体育大市。把九洲体育馆建成绵阳全民健身的一个基地,为体育改革和体育产业化起到一个示范性的作用。

  “九洲体育馆实际就是绵阳体育馆。”九洲体育馆物管科科长王海全说,为了宣传绵阳的企业,绵阳九洲集团成为体育馆的冠名单位。

  九洲体育馆、射击场和体校位于绵阳市高新磨家乡境内,距绵阳市区18公里。按照绵阳市人民政府的构想,以这次赛事作为契机,将把磨家乡绵阳的文体区,为建设100万人口大城市奠定基础。

  理想与现实的剪刀差

  如果绵阳的决策者们“赛会经济”的构想能变为现实,那么九洲体育馆的兴建肯定能成为绵阳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法制早报》记者调查证实,这种构想只是美好的想象。

  6月26日,记者从成都驱车赶赴绵阳所看到的九洲体育馆可用“富丽堂皇”来概括,这与周围农舍相比较,体育馆反而成了一道不和谐的风景。

  物管科科长王海向记者介绍,九洲体育馆是绵阳市体育局下属的事业性单位,有正式职工17人,保安、保洁人员18人,财政每月拨付3万余元的经费,用于人员工资、水电等开支。王科长说,他们的职责和任务就是看好这1.5亿元的国有资产,至于场馆怎样再利用的问题,要看政府怎么抉择。

  当记者采访完走出体育馆后,公路沿线只有来回穿梭的长途汽车,在附近没有一辆出租车,甚至没有三轮车,记者只好步行1.5公里,才来到了永新车站(按规定,长途客车不能在此停)。

  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斥资建造1.5亿元的体育馆居然还没有通往市内的公交车。由于交通极为不便,九洲体育馆也随着13届拳击锦标赛的落幕而被绵阳人遗忘。“把九洲体育馆建成绵阳全民健身的一个基地”只能是一个空想,即便九洲体育馆开放以后,驾驶私家车到这里健身也只能是富裕人家的专利,“全民”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奢望的。

  按照绵阳地方媒体的报道,13届拳击锦标赛通过招商引资,签约8.28亿,事实并非如此。绵阳市体育局办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法制早报》记者,13届拳击锦标赛门票承包给了一家民营企业,总额为220万元,九洲集团的10年冠名费为190万元,再加上广告收入,13届拳击锦标赛门票的总收入为850万元。

  事实证明,绵阳为了迎接13届拳击锦标赛,斥资1.5亿元修建了九洲体育馆,获得的收益是850万元,之后体育馆一直闲置着。

  赛事后

  体育馆再利用难题

  绵阳九洲体育馆在赛事以后场馆闲置,得不到再利用,这种现象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60多万座体育场馆,由于斥巨资修建的这些场馆在赛后得不到再利用,其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场地出租和房屋出租,这两项收入占场馆总收入的60%以上,场馆运营水平仍处在初级阶段。

  北京一位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投资一个亿人民币的场馆除了举办国家体育比赛之外,仅仅靠出租羽毛球或乒乓球场地来维持场馆的经营的话,按每小时25元计算,二十个场地,每天都是满打满算12个小时,一年也只有218万元的收入,要50年才能把投资全部收回,而且还不包括人工、电费及其它维修费用的支出。

  例如绵阳九洲体育馆,如果单纯的靠国家投钱,并养活一批人来维护它,让其长期闲置下去,肯定是不现实的。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认为: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在一些重大赛事举办期间,体育场馆处在高频率的运转速度上,这时候市场对体育场馆产生了巨大需求,场馆供给和需求基本达到了平衡,甚至是求大于供。然而,比赛一旦结束

  之后,如果没有重大的赛事支持,场馆的闲置就是很难避免的了。这样就造成供大于求,那么场馆的利用率就会出现下降,场馆的运营收益不能抵偿成本,出现一系列问题。有些体育场馆的管理者也在逐渐转变经营思路,比如向普通老百姓开放,举办一些商业性演出等等,但还是难以解决生存问题。因为场馆的等级很高,老百姓的日常消费支撑不了。

  北京2008年奥运会在修建体育场馆的时候,就充分地考虑到了赛后场馆的再利用问题。北京市副市长张茅说:“奥运场馆既要满足比赛的需要,也要充分考虑赛后的利用。而赛后的利用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这是需要我们集思广益,精心策划来破解的一个题目。”为此,北京已经敲定387个奥运场馆赛后将由社会经营。

  变“市长掏腰包”

  为“市场掏腰包”

  在体育生活化、体育商业化的今天,以洛杉矶奥运会为标志,国际上重大的,而且成功的比赛几乎全是走市场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掏市场腰包”。而我们的一些重大赛事很大程度上还是“掏市长腰包”,即掏财政口袋、掏纳税人口袋。绵阳九洲体育馆为了5天的赛事,花1.5亿巨大投资而回报仅850万元,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不可能通过承办其他比赛收回投资。这些在今天让世界惊诧的高档体育场馆和设施在今后能否和全民健身结合起来,将成为“奥体繁荣”延续的关键。

  有关人士提出,利用租赁作为一种现代筹资方式,已在国外体育赛事中被大量地应用。在2002年的韩日

世界杯时,出于便利和经济的考虑,前去现场的许多国内球迷选择了在当地租手机,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更重要的方面在于,在场馆和设施中引入租赁能为主办方节约大量的资金。

  在2001年北京举办的第二十一届大运会上,就曾尝试过租赁的方式。当时由一家公司承办,涉及多种办公设备及生活消费品,但还只局限于出租服务的范畴,未进行融资租赁的尝试,租赁不仅可以节约政府投资,还能防止产生泡沫。租赁不仅是一种筹资方式,它还具备促销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有望成为下一个新兴的投融资模式。

  有关社会学家认为,体育馆作为各种专项体育比赛的表演场地都是花费巨资的大型建筑物,一年365天中作体育比赛的用途是有限的。余下的时间如何使用体育馆,就必须在多功能、多用途、多变化上下工夫。我们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统一的。探索过去体育建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寻求未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及走向,对我们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建设具有

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奥运体育建筑还将进一步探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82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