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央行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 > 正文
 

央行再度实行紧缩货币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 02:35 中华工商时报

  实习生 张媛源 记者 傅春荣 27日北京报道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58%提高到5.85%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宣布,从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这是继2004年10月29日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以来,央行第二次
对利率出手。

  此次调整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具体而言,

  1-3年期(含)贷款利率5.76%上调至6.03%;3-5年期(含)贷款利率由5.85%上调至6.12%;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由6.12%上调至6.39%。六个月的贷款利率调整幅度相对较小,从5.22%调至5.40%。另外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央行称,本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同时,央行要求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利率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利率的监测、分析和管理,确保此次利率调整顺利实施。

  抑制投资过热

  4月中旬,央行发布了题为“当前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的2006年第1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其中指出,首季存贷款增长较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较多。数据显示,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21.9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0.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比去年末高1.8个百分点。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5193亿元。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1546亿美元,同比增长6.5%。1-3月份外汇各项贷款增加43亿美元,同比少增加65亿美元。3月份外汇各项贷款增加20亿美元,同比少增1亿美元。

  消除季节因素后,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季环比折年率为16.8%,比上年末高3个百分点。

  针对这个数据,研究学界随即出现了“经济过热的观点,“过热字眼屡见报端。

  刚随胡锦涛访美归来的中国银行资深金融专家王元龙博士认为,此次调整反映了央行对于“经济过热的判断和紧缩政策的信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室主任易宪荣则一语道破央行动机:此举正是为了调控

房地产行业的过热势头,是为了给市场一个信号,让房地产企业在决策之前把利率风险也要考虑进去。

  的确,进入3月份以来,以北京为首的房地产处处喊涨。易宪容在此之前曾表示,政府已经注意到房地产是个比较大的问题,民众目前对高

房价已经相当不满,房地产投资确实影响
中国经济
走势。易宪容的观点是,房地产问题的症结其实很简单,什么也不要调,调利率就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就可以遏制过快的投资增长,遏制房价的上涨。利率上去了,房价百分之百下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的看法相对更为广泛。他表示,央行在保持存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一方面是为了减轻银行的压力,前几天刚刚讨论的“银行为减轻压力拟下调存款利率一事正好可以为央行作注释,央行也注意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所面对的压力,但是下调存款利率绝对不是双赢的办法,所以,提高贷款利率,似乎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说到两全其美,就引出了央行的第二个用意。李义平认为,那就是抑制某些行业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状况,这其中包括房地产,也不排除汽车等行业。另外,此举在抑制投资的同时,也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这应该不是央行愿意看到的,但从目前就房地产业来看,个人房贷今年仅占不到5.6%,而前两年都是30%以上,所以,提高贷款利率对于抑制消费的权重相对较小。

  调整的影响多大

  2004年央行施行的利率调整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并上调0.27个百分点,同时进一步放宽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

  那么,此次利率调整会不会对过热产业产生实质影响?王元龙认为,目前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还不完善,利率上调的作用面有限,贷款利率能不能发挥、发挥多大抑制过热的作用还有待市场的反馈。一方面,银行对于贷款利率存在上浮和下浮的权限,是否会根据基准利率对于贷款利率作出调高的反应,仍有待观察。另一方面,此举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也有差异。作为过热行业之一,房地产业经过一年的调控,投资、房价仍然在继续上涨,且涨幅较大。房价能不能得到有效调控,也需要时间证明。

  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的观点与此类似。他指出,利率提高有利于缓解投资速度,但调整效果不十分明显。以往国家更多地采用行政干预、“窗口指导的手段,对某些行业进行贷款限制来抑制投资增长过快。同时,对于央行的政策,各商业银行还有一定自主权。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的风险都会影响银行放贷的决策,各商业银行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资金供求、项目、资本情况具体考虑做如何调整。

  赵锡军认为,如果信贷仍然以较快速度增长,不排除央行会采取其它措施的可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