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加快深圳企业区域合作与总部经济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 13:57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深圳企业区域合作与总部经济发展调查研究课题组

  编者按:

  总部经济是经济中心城市一种快速高效发展的模式,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途径。开展区域合作,发展总部经济是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圳要创造条件,抓住中
国正在兴起的发展总部经济机遇,加快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效益深圳的根本举措。为此,本报编发了由深圳市发改局委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承担的“深圳市企业区域合作与总部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的一组研究文章,对深圳加快向总部经济形态发展提出专家意见。

  1

  发展总部经济

  深圳企业的新跨越

  总部经济是经济中心城市一种快速高效发展的模式,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途径。总部经济,即企业高端功能(管理、研发、投资、营销、配送、采购及以上功能的区域指挥中心)与中低端功能(生产加工、销售网络)部分在空间上分离,高端功能部分在一个中心区域内集聚,形成一个个企业总部,包括管理总部、研发总部、销售总部,甚至随企业总部集聚而在中心城市形成一个个总部基地。中低端功能部分分散到周边地区,形成区域合作,总部经济与区域合作是相辅相成的。

  深圳企业与内地开展区域合作已有十多年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部分深圳企业走出去,到内地投资。当时以房地产、商业项目居多。90年代后半期到本世纪头5年,内地投资环境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加快,国企改制等带来投资机会增多,深圳企业大量开展区域合作,并且理性投资,成功几率提高,投资规模增大,并且由国内投资发展到境外投资。深万科、康佳、三九、海王、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一大批企业,在这段时间,借助区域合作发展起来。这些企业目前在内地的经营规模已经超过在深圳的经营规模,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在内地的经营规模已经达到总营业额的80%以上。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深圳至少有1200多家上规模企业利用自身的先发优势,利用“9+2”、振兴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等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拓展异地市场,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重要力量。除了民营企业优势明显的领域外,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电力、轨道交通、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领域,深圳民企也通过业务链整体协作方式异地发展。

  深圳企业在内地开展区域合作有三个城市圈和三个集中区域。

  三个城市圈是:第一个城市圈——上海、北京、广州、武汉,这是深圳企业对外投资最密集的城市圈,根据深圳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提供的资料,深圳企业在上海有规模的子公司和地区总部达到90多个。

  第二个城市圈——省会和经济发达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宁波、杭州、长沙、南昌、福州、海口、厦门、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南宁、天津、长春、沈阳、大连、青岛、西安等,随着

中国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这个城市圈在深圳企业对外投资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个城市圈——中山、东莞、珠海、惠州、佛山、柳州、三亚、宜昌、株洲、北海等城市,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些城市一度比大中城市率先开发,引来一些深圳企业投资,这些城市在深圳企业对外投资中占比例不太大,现在很多是早期遗留下来的历史性投资。

  三个集中区域是:泛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深圳企业上世纪90年代对外投资重点区域是泛珠三角地区,进入本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成为深圳企业对外投资重点区域。环渤海地区深圳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随着环渤海地区崛起,今后将会成为深圳企业对外投资一个新的重点区域。

  深圳市境外投资目的地,从上世纪80年代集中于港澳、美、欧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到目前以发达地区为主,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兼有亚洲、非洲、拉美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华为在全球40多个国家建立了市场分支机构,在美国达拉斯、印度班加罗尔、瑞典斯德哥尔摩以及俄罗斯莫斯科等地建立了研究所。

  向境外投资越来越成为深圳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圳企业向境外投资累计已经达到10亿美元。到2004年底为止,深圳市共有经批准设立的境外企业和机构289家,累计协议投资总额9.03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6.99亿美元。境外企业和机构遍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深圳市对外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比重逐渐提高,2003年以来,深圳市对外直接投资的52个投资主体中,有19家是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投资主体总数的37%。目前中兴、华为已分别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点,设立了各种形式的企业和分支机构,包括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三九、中集、比亚迪、创维、TCL、康佳、金蝶、海王生物、健康元药业、迈瑞、元征等本土企业也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境外投资。

  2

  发展总部经济

  深圳已具备环境条件

  深圳企业总部经济形态正在形成,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平安集团、万科公司、金地集团、华侨城集团、招商地产、天健集团、中国宝安集团、鹏基集团、中海地产、华润万家、天虹商场、农产品公司、铜锣湾百货、盐田港集团、华为技术公司、中兴通讯、创维集团、康佳集团、三九集团、海王生物、深圳市水务集团、光明集团、金威啤酒等大型企业,基本上是总部型企业,包括总部和区域总部型企业。这些企业最低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最高达到400多亿元。

  福田作为中心区,是众多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的聚集地和抢滩地。总部经济成为福田税收的引擎。三星视界、创维、中汽南方、佳能、顺电、长城国际都是国际国内大型品牌公司,它们的总部大多落户在福田辖区。

  金融业总部聚集是深圳总部经济又一特点。国内所有全国性银行及政策性银行悉数在深设立分行,证券公司在深均有分公司和营业部,主要保险公司在深都有分公司开展业务。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华商银行、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是深圳总部型银行。总部在深圳的证券公司有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平安证券、特区证券、联合证券、蔚深证券、华林证券、国海证券、金元证券、汉唐证券、中山证券、世纪证券等19家。基金管理公司总部设在深圳的有15家,分别是博时、南方、大成、鹏华、招商、宝盈、融通、长盛、长城、中融、银华、景顺长城、中信、巨田、诺安。保险公司总部设在深圳的有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华安财产保险公司、招商信诺人寿保险公司、中保信息研究发展中心,另有保险分公司20家。总部在深圳的基金公司很多是国内有规模的基金公司。深圳、上海、北京是全国基金管理公司家数最多的三个地区,其基金业的发展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总部包括管理总部和功能总部,功能总部包括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物流中心、资金管理中心等。深圳企业总部对内地下属企业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管理与监控模式,包括:设置合理的组织体制—事业部制、地区总部制、行业公司管理、矩阵式组织结构等;企业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的派出;对内地下属企业资金运营的控制;对内地下属企业投资决策的垄断;对内地下属企业价格的管理;对内地下属企业采购、配送的集中统一;技术研发的统一;销售渠道的监控等。

  世界500强在深圳的投资,是一种新的总部经济形态。在深投资的、列入《财富》历年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已达113家(截至2005年6月底),包括500强企业分公司、办事处以及参与投资的所有企业。其中86家投资兴办实业194个,投资总额61.65亿美元;另有27家投资兴办金融机构分行、保险公司和办事处。沃尔玛、麦当劳、欧姆龙、松下、三洋、家乐福、飞利浦等跨国公司在深圳都设立了采购中心,外商投资研发中心有近70家。目前,深圳工业总产值70%以上、外贸出口总额的近60%是由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创造的。在深投资的跨国公司有9家在深圳设立了地区总部,26家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了研发中心。

  形成深圳企业总部经济的环境条件,是深圳在20多年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包括:特区的地位,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深圳的城市创新能力;深圳相对完善的法制环境,政府部门的规范运作;深圳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深圳包容的多元文化;深圳的气候与自然条件;企业在成长为总部经济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资源;企业管理和员工本人和家庭在深圳已形成的工作、生活条件;深圳的城市面貌、生活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等。

  3

  走“内聚外联”的总部经济发展之路

  深圳由于自身特点,发展总部经济,开展区域合作,必须走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具体来说,深圳应借鉴新加坡模式,发挥其科技产业和金融创新的优势,克服其经济腹地的不足,避开与周边城市在发展总部经济、开展区域合作方面与深圳的竞争,形成一条“内聚外联”的总部经济发展之路。

  “内聚”就是靠自身的力量成长发展总部经济,在开展对外部企业吸引的同时,立足于自身企业的成长。深圳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和金融创新能力,深圳总部经济主要是从内部成长起来的,属于“内聚”型的总部经济。

  深圳总部经济与深圳的支柱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深圳以高新技术、物流、金融、文化为支柱产业,每一个支柱产业其产业链又分高、中、低端部分,总部经济属于产业链高端部分,是深圳应大力发展的部分。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优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了深圳经济最大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支持了深圳的快速发展,并成长出一大批总部型企业,促进了总部经济的发展。包括:通讯领域的华为、中兴等国际知名企业;软件领域的金蝶、金证、亚都等企业;生物工程领域的科兴、海王、赛百诺、海普瑞等企业;新材料领域的比亚迪、长园、中金高能等企业;医疗器械领域的安科、迈瑞、金科威等企业。

  金融业本身又是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无论是从金融机构的数量、银行存贷量,还是融资能力,深圳都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深圳文化产业经过近几年的长足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潜在的优势产业。

  “外联”就是与外地进行区域合作而不是一般的对外辐射,形成深圳特有的经济腹地模式。

  一个高度发展和繁荣的城市,其发展一定要有经济腹地的支持。美国的纽约之所以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与其强大的经济腹地支持密切相关。纽约市区的面积只有930平方公里,比香港还要小,其制造业的比重只占9.2%,主要以服务业为主,与香港的产业结构非常相似。但是纽约市有强大的经济腹地作支持,包括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的26个县,面积达32400余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区之一。尤其是新泽西州,它作为纽约的“直接腹地”,对纽约的经济发展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东京也是如此,市区面积只有2187平方公里,只比深圳的面积稍大一点,但由于横滨和千叶成为东京的直接腹地,构成了日本著名的京滨工业区,因而东京能够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日本主要的公司都集中于此,工业产值居日本全国第一。

  由于总部经济需要经济腹地,深圳周边地区又不是深圳的直接腹地,因此,深圳的经济腹地需要通过两种方式形成:第一是避开香港、广州的经济辐射密集区域,把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内的整个南中国地区作为自己的经济腹地,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与外地联合的方式延伸自己的产业链,走重庆、天津、苏州等城市的道路;第二是借鉴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经验,在周边地区或内地通过直接介入方式,发展深圳在外地的工业园,延伸产业链,打造经济腹地。这两种方式,都是与外地进行区域合作而不是一般的对外辐射,是深圳特有的经济腹地模式。

  4

  创新举措促进企业开展区域合作

  政府引导行业协调企业唱戏

  发展总部经济,要处理好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方面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管理与引导,行业组织发挥协调作用,企业是主体。

  健全组织体系是开展区域合作发展总部经济的保证。政府要把开展区域合作发展总部经济提到日常管理高度,进行常态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对“区域合作办”的职能进行定位,明确为深圳市开展区域合作发展总部经济的管理部门,将其职能常态化,确定编制和人员,明确职责。

  对深圳企业在内地投资集中且没有建立投资商会的地区,由市发展改革局区域合作办牵头,组建深圳企业在内地投资集中的城市的投资商会,与所在城市的政府形成沟通机制。

  对深圳的总部型企业进行登记、认定,列入管理范围,提供服务。深圳总部型企业认定方案,按照金融总部,物流和商贸业总部,研发总部,工程、会计、法律中介服务业总部,旅游和会展服务业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分类设定标准。

  政府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定期出访深圳企业在外投资的主要区域,参与企业推介活动。政府牵头在内地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举办推介会。政府出面加强企业与各界的联系,扩大企业在当地的影响。建立推广基金和深圳企业推广协会,使政府对企业的推介有经费,有制度,有计划。

  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环境

  在深圳总部经济发展中,各个产业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仅靠银行贷款既不符合经济市场化规律,也无法有效分散风险。这就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投融资体制。设立各个产业的产业投资基金,不仅建立了一种“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也可以将社会闲散资本和短期消费资金转化为巨额的中长期建设资金,使募集的间接性和投资的直接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支持房地产类企业开展物业经营,增加资金流量。深圳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以深圳为中心,向全国范围拓展,这是房地产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趋势,因为它必须突破土地的局限。但是要将这些房地产企业的总部留在深圳,要有意识地引导这些企业向产业链的下游发展:物业经营、物业管理、不动产融资等,避开常规资源的局限,发挥深圳战略资源的优势。对于符合地区经济需求和有利于深圳经济转型的经营性物业项目,应通过一定的政策优惠,优先取得土地使用权,降低土地成本,减免税收,退还部分补地价和市政建设配套费。

  支持金融企业开展混业经营,组建金融控股集团。整合深圳金融资源,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适应国际上混业经营的趋势,增强深圳地方金融机构实力,提升整体竞争水平,进行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深圳可以考虑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某一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以市属大型投资公司为主体来组建金融控股公司。

  发行市政债券,增加深圳金融企业投资渠道。发行市政债券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创新,可以丰富资本市场交易品种,并为金融机构资金寻找合理的保值增值渠道,为在本地的金融机构提供稳定的投资渠道,防止资金外流。目前

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投资品种的匮乏使得券商经营举步维艰。如果发行市政债券,在发行承销环节上本地券商可以承担大量业务,在流通交易环节上投资者买卖、转让市政债券可取得稳定的收益。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积极争取资产证券化的试点,促进货币市场资金向资本市场的流动。扩大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融资渠道,大力支持和推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业在业务合作方面的创新,形成资本、货币和保险三个市场联动发展的格局。积极稳妥地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企业债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离岸金融市场等新兴市场。

  利用深圳资本市场促进深圳本地企业发展。发行企业债券,为企业筹集资金,进一步搞活资本市场。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上市公司中积极推动重组与并购,利用资本市场打造大型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扩大总部经济发展空间

  深圳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的模式,实现区域合作、资源整合,突破深圳土地面积对深圳发展的制约,在异地建立深圳工业园。可以在珠三角以及泛珠三角地区选择若干区域,设置若干“深圳工业园”,完成以深圳市为中心总部,周边腹地工业园为“躯干”运行中心的建设模式,解决当前土地紧张以及国际化城市建设中产业升级的需要。同时将深圳港与周边港口和异地深圳工业园结合起来,形成“区港连动”的机制,扩大深圳港口的辐射力。

  深圳人多地少,土地资源非常宝贵。当前,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节约用地势在必行。为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对深圳现有土地更新整合,使低效土地实现产业转型、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对用地规划要适当调整,增加企业总部用地。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增加总部经济用地。

  深圳市应采取创新举措,促进特区内外一体化,消除“二线关”带来的特区内外的差异,进一步放松“二线关”检查制度,使“二线关”仅仅成为经济特区的地理界限,不再成为关内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限制线。确立大深圳大特区的观念,向关外伸展特区。贯通特区内外的交通网络,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拓展特区内的功能区,使特区内的先进生产力和管理模式迅速向外辐射、延伸。

  支持深圳企业建设总部基地

  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深圳市应借鉴北京等城市经验,在特区内外选定合适的区域,建设总部基地,吸引总部型企业入驻,促进总部经济集中发展。深圳尽管土地资源紧张,但目前还有近200平方公里可开发土地,可以在规划上进行一些调整,划出一块总部基地的用地。也可以对现有利用不好的占地较大的项目进行改造,建设总部基地。

  要支持企业总部本身的建设,包括对企业在深圳购买土地,租购房产发展总部经济提供政策优惠,降低置业税收,提供补贴,降低房产税。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深圳建立总部或将总部迁入深圳给予资金支持。对企业高管人员

个人所得税予以优惠,加大深圳吸引人才力度,支持总部经济发展。

  支持企业在深圳建立物流中心。建设物流中心关键条件是提供土地。但深圳目前的状况是很多大型企业缺乏建立物流基地的土地,物流未能与城市规划发展有机结合,企业物流中心散点分布,没有发挥物流的集约作用。

  支持深圳企业在深圳建立销售中心。可考虑建立增值税返还制度,即由深圳市财政将留地方25%的增值税和中央返还地方的增值税部分拿出一定量返还给建设销售中心的企业。

  深圳要加强区域合作,必须把包括企业研发中心在内的企业高端功能牢牢吸引在深圳本地,为深圳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深圳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政府从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环境营造等方面提供支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