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论中国如何在2006开启国计民生新局(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 12:31 新华网 | |||||||||
范剑平(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 “双稳健”力保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平稳发展的关键之年。应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
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方面的独特功能。2006年扩大内需的重点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财政政策应相应增加政策支持力度。在继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的同时,发挥财政的收入分配功能,调节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上更加注重预调和适时微调,适度放松信贷控制,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通过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贷款需求。客观看待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加大对普通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的信贷力度。在不断健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一方面建立遏制体制性投资膨胀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增加政府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充分发挥城乡消费增长潜能。 毕吉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世界经济步入较快增长期 应趋利避害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艰难复苏和增长高潮之后,开始步入相对平稳的较快增长期。虽然存在国际石油价格高涨、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等不利因素,但世界经济和贸易仍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06年将分别增长4%和7%以上;跨国直接投资还会继续回升,并重点投向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有成本和市场优势的新兴市场地区,国际金融市场也将基本保持稳定。 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比较有利。世界经济贸易继续较快增长和跨国直接投资进一步回升,有利于中国保持出口增长和稳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以及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中国发挥自身优势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提升制造业水平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世界各国要求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意愿增强,有利于中国更加主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 但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有新的表现,也会使中国的出口继续面临各种各样的贸易摩擦,一些国家还会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继续向中方施压;国际石油价格继续在高位徘徊和各国对战略性资源争夺的加剧,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增大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本;此外,全球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多变等,也会影响到外部经济环境的稳定。(《瞭望》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