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将惠及更多普通百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15:1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本报记者 李瑾 在此次“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从“发展”到“科学发展”,两字之差,却蕴涵深刻含义。可以预见,今后五年,把经济建设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然带来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的成果也将更多地惠及普通百姓。
依赖简单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很多地区的大部分百姓迅速摆脱了贫困,并且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然而,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我们迎来了一个“发展机遇期”的同时,同样面临着一个“矛盾凸显期”。 一些企业和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屡屡造成污染事故,甚至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企业改制等改革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百姓带来更为沉重的负担,并且加剧着贫富差距;一些地方政府,在追求政绩的面子工程中,与民争利的现象屡见不鲜……此类问题,已经与发展的根本目的相悖。 未来五年中,上述种种已经凸显的矛盾,将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之下,发生深远的改变。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5大类目标中,直接涉及百姓利益的内容就有3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未来五年,这些目标的逐步实现,直接带来百姓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在评价“十一五”规划时表示,过去,制定目标重点在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的目标放到经济计划中。而现在,则将以人为本的社会目标放到其中。相对于过去来讲,是个质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