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刘骏民放言5年内人民币占各国外汇储备20%比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01:45 第一财经日报

  资本项目的开放将加快人民币的这一进程。但对于不久的将来人民币就会成为与美元、欧元相提并论的国际化储备货币,更多的专家还是持相当谨慎的态度

  本报记者 郭茹 发自上海

  “在未来的3-5年内,人民币就将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并在各国外汇储备中达到
20%左右的比重。”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刘骏民教授日前作出了大胆预测。

  刘骏民对此显得胸有成竹。当一个学生提出异议时,他笑着说:“我跟你打赌。”随着中国作为一个大经济体的崛起,人民币在各国正受到不同程度的欢迎,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也愈来愈明显。但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限制,始终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阻碍因素。

  10月20日公布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首次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纳入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中,意味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将会加快。这同时也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可能也将随之加快。

  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美元的比重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80%下降到目前的65%。而欧元自2001年诞生以来,其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已经占到了20%,大大高于日元5%的占比。

  在中国边境的小额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和支付手段已不鲜见,甚至在一些国家的流通现钞总量中人民币也占了很大比例,人民币更多的显露出的是区域化特征。显然,资本项目的开放将加快人民币的这一进程。但对于不久的将来人民币就会成为与美元、欧元相提并论的国际化储备货币,更多的专家还是持相当谨慎的态度。

  “3-5年有些太乐观了,我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也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系教授潘英丽教授说。

  但刘骏民教授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成为经济强国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必然进程。这一进程正随着

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等措施而大步向前迈进。

  日前,中央政府已原则同意进一步扩大并拓展香港的人民币业务,香港距离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将再近了一步。此外,国内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可以承办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联合推出“双币信用卡”,中国居民允许携带出境的外汇额度由原来的几千美元提高到2万美元等,这些都将迅速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裴平教授也曾撰文指出,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人民币每年流出境外的规模都在200亿元以上,人民币已具备介于国际货币和非国际货币两种极端货币形态之间的国际化特征。

  目前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更多的还属于民间的自发演变力量,而刘骏民教授认为,在信用货币的时代,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靠本国政府的推动,而且时机的把握也非常重要。

  他认为,日元之所以没有成为国际化的货币,与日本政府错过合适的时机有关。而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作为基础,再加上强劲的经济增长力和稳中趋升的

人民币汇率,这些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行都是有利的条件。

  近年来,高额的国际收支顺差和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截止到2005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7690亿美元,同比增长49.5%,比2000年末增长了3.6倍。

  “鼓励人民币流出,既是长远的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战略考虑,也是短期内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最有效办法,即所谓的‘泄洪减压’的办法。”刘骏民说。

  “但(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在于,未来10年到20年中国经济是否能保持较高速的增长,以及人民币汇率是否会维持稳中趋升的状态。”潘英丽教授则表示。

  她指出,人民币目前所具备的升值化态势可能只是短期现象,由于中国经济体中还存在许多可能在将来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中长期来看,人民币还有贬值的可能。此外,她还强调,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一面是,可以提高一国的国际地位,并为该国带来‘铸币税’;而不利的一面是,一旦境外流通的本国货币回流,就可能会对国内的金融市场、经济体系造成较大的冲击。”潘英丽说。

  特别声明:此稿件为第一财经日报授权新浪财经独家网络发布,如需转载请致电新浪财经,新浪财经保留此稿件的网络版权及法律追诉权,未经许可擅自转载者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4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