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医疗价格调整遭遇来自医院和患者两方的梗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 09:50 扬子晚报

  院方多抱怨 患者有疑惑

  今年10月1日,江苏全省全面执行了“有升有降”的全新医疗服务价格,即B超等检查费用大幅下降,而体现医生劳动价值的手术等费用则上涨。如今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已经执行近半个月,记者在对医院及患者的采访中却发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本意是为了减轻百姓看病费用、提升医务工作者技术价值,谁想竟在执行中陷入了两难,“遭遇”来自医院和患
者两方的双重“梗阻”。

  

医院:亏本最终受害的将是患者

  江苏省中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陈振强认为,现在医院陷入两难境地,有些手术单项费用不允许收了,如果还和以前一样用好的材料,医院做一台手术可能会贴本,但如果选择低成本的材料,又会降低手术质量,最终还是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他举例说,如手术中用得较多的血管钛夹,一个几元钱,做一个心脏搭桥手术要用几十根,而现在这个钛夹的单项收费不能收,如从省钱的角度考虑,就要用线扎,但线扎不但速度慢而且质量差,有的部位还不好处理。陈振强认为,一个心脏手术下来,耗材用与不用、用好与用差能相差好几千元,用差的对病人不负责,用好的医院又负担不了这个成本,因此,具体收费应强调合理使用为原则,而不应定得太笼统。现在医学进步很快,不断有新材料新技术运用于手术,这些本来都是造福患者的好事,现在因为无法收费,医院从成本考虑可能会舍弃应用,这可能会最终阻碍医学新材料的发展。南京市鼓楼医院财务处处长陈斌也坦言,本次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因为种种原因,一些2003年后出现的新项目没有及时列入收费项目中,比如“胶囊胃镜”等。这样一来,医院无法继续开展新项目,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患者:调价了收费怎么更贵了

  今年50多岁的南京市民张先生10月7号在南京某医院做了心脏的射频消融手术,昨天,手术成功的他办理了出院手术,拿到了一份长达五页的收费明细表。在老张的这份账单上,记者看到,整个住院费用为26073.85元,其中,射频消融术的费用为1000元,除去药费外,收费的大头体现在几次导管使用上。两次电生理导管的费用就高达1万多元,另有一个射频消融导管也高达1.16万元。此外,按照调整后医疗服务价格应当不得分解收费的项目仍然收取了费用,如28.5元/卷的弹性绷带等。

  老张告诉记者,他了解过,调价前像他这样的手术大概需要1.7万元左右,可现在却几乎涨了1万。虽说这次调价的原则就是手术价格上涨,可是再怎么涨,手术费本身也只涨到1000元,反倒是导管等手术器材的费用变成了2万多。他非常疑惑,调价后,医生都叫亏本、贴钱,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另谋创收”、“堤内损失堤外补”,比如原本只需要用便宜的导管却给自己用了贵的、或者明明只用一根而医生故意算成两根,或者加大检查次数、舍低价药开高价药,要不然,这费用咋越调越贵了呢?

  专家:政府应当加大公立医院投入

  “解决这种两难困境,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是根本。”采访中多位医疗行业的专家都这样说。专家们指出,公立医疗机构依靠向百姓就诊收费来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现状本身就是错误的,公立医院就应该是公益性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不应该有市场化的倾向,更不该出现所谓的“亏本、贴钱”一说。之所以这样,其原因还在于政府对于公共卫生的投入不够,医院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生存发展之计”,不得不考虑“如何赚钱”,最终,本该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反而转嫁到了患者的头上,让无辜的患者为医院的发展来“买单”。政府此次调价的初衷是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但是如果政府仍然不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走投无路”的医院最终肯定会想方设法“转移危机”,那么,受害的仍然还是广大患者。

    蔡蕴琦 刘大颖 刘小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2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